神武120装备,神武烹饪好还是炼药?
练药学到120级就是稳赚。你是魔王活力拿来卖符赚钱。体力用来学习打造、裁缝、炼金。或者学习家具120级做家具符一张也有8w~12w
三国上将潘凤的战力究竟如何?
第一回:韩馥磐河战袁绍,潘凤草坡退文丑。
韩馥,颍川郡人氏,乃袁氏门生也,颇得人望。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封韩馥为冀州牧。韩馥踌躇满志,广纳良才,一时间群贤毕至。韩馥以麴义为大将,张郃、高览副之;以沮授、田丰为冀州别驾,辛评、辛毗等辅之;自此以为得志,徐图进取。
袁绍,四世三公,因深恨董卓废立之事,曾拔剑相向,后惧加害,逃回渤海。董卓即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以示安抚。时有颍川郡名士荀彧者,避难于冀州,袁绍仰慕之,殷勤招致,待如上宾。袁绍曰:“渤海弹丸之地,而节制于韩馥,此吾家一门生,然位在吾上,吾意实难平也。”荀彧曰:“韩馥虽有大志,实庸才耳!吾料冀州必被公所得。”袁绍大喜,再拜而谢。
袁绍以巨金赂麴义,诱降之,张郃、高览亦倒戈而降。韩馥大怒,提兵五万亲征,安扎在磐河以东。袁绍率颜良、文丑列阵以迎,麴义引八百精锐,后随步兵一万,弩兵五千,列于阵中。两军阵前,韩馥大骂道:“麴义卖主之徒,安敢背我!”袁绍大怒,回顾众将曰:“谁敢为我擒之?”文丑策马挺枪,径奔入阵,直取韩馥。麴义引精锐突进,韩馥军大败。
韩馥抵挡不住文丑,单骑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直追。韩馥马失前蹄,头盔堕地,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拍马赶到,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处转出个少年将军,挥动大斧,直取文丑。韩馥趴在草坡上,看那少年时,只见他头戴熟钢狮子盔,腰系金兽面束带,上笼绯红团花袍,下垂绿绒缕领带,脚穿斜皮气跨靴;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手舞金蘸斧,坐胯爪黄驹,端的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文丑与那少年战五六合后,气力不加,枪法散乱,急拍马而回。那少年乘势追赶,正撞着麴义,交马只一合,剁麴义于马下。
弓箭手急射,那少年拨开箭雨,又连砍数人,忽然大喝一声,扬斧骤马,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将麴义所率八百骑精锐砍到尸横遍野,呼儿唤爷。颜良、文丑引数百骑赶来,将少年围定。少年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袁绍骇惧,望后军奔走。韩馥挥兵反攻,大胜而回。
第二回:袁绍大设鸿门宴,潘凤煮酒论英雄。韩馥问少年姓名,答曰:“某世居冀州,姓潘名凤,字无双。我与老母屡受府君深恩,今闻袁绍来犯,故单马来助。”韩馥逊谢了,然初得潘凤,却不以为意。
袁绍输了一阵,命人四处打探少年出处,即时来报。颜良进曰:“此少年即冀州潘凤也,吾深知之。潘凤十四岁时,有人辱其师,立杀之,提头过闹市,百人无敢近者。潘凤家贫,止有一耕牛,纨绔子欲夺之,命人强取,潘凤拽牛尾逆行,百余步而气定神闲,纨绔筛糠而惧。”文丑亦曰:“尝听人言,亲见潘凤逐虎过涧,吾以其讹传耳。今日与其交手,吾方深信不疑也。有世外高人水镜先生者,尝与人言:潘凤、吕布,得一人可得天下!”
袁绍惊愕,问曰:“似此,如之奈何?”颜良曰:“韩馥得潘凤,不可力敌矣。可诈向韩馥求和,并设宴以邀,暗藏五百刀斧手,就席间杀之”。袁绍曰:“此计大妙。”
韩馥得袁绍求和书信,问计于众人。沮授曰:“此鸿门宴耳,绝不可行。”韩馥曰:“本初仁厚,必不害我;如恐惧不行,恐惹人笑耳。”沮授曰:“如行,必有所准备。”潘凤曰:“我愿随行,必保主公无虞。”
次日,韩馥至,袁绍款待殷勤。酒过三巡,颜良曰:“席间无乐,愿舞剑助兴。”文丑曰:“某愿对舞。”须臾,颜良、文丑举剑而刺韩馥,潘凤以斧当之。袁绍摔杯大叫曰:“左右动手!”五百刀斧手一齐杀入,潘凤甩开战斧,但见流光若影,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颜良、文丑观之,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潘凤杀开血路,保韩馥突围。
韩馥拜潘凤为上将。翌日,韩馥煮酒,邀潘凤畅饮。韩馥曰:“袁绍账下猛将极多,吾深忧之”。潘凤曰:“府君试言之,谁为猛将?”韩馥曰:“颜良文丑冠绝河北,张郃高览智勇兼备,皆猛将也!”潘凤道:“颜良可使击鼓鸣金,文丑可使牧牛放马,张郃、高览皆屠猪杀狗之辈也!”韩馥曰:“徐州刘刕,三刀之内取人性命,可为猛将?”潘凤曰:“刘刕徒有其表,名不副实,非猛将也。”韩馥曰:“温侯吕布,画戟赤兔马无人敢近,可为猛将?”
潘凤道:“吕布虚名无实,骄而惧死,不足虑也。”韩馥大喜,待之愈厚,三天五天,小宴大宴,上马下马,提金提银,潘凤皆不受。
第三回:潘凤怒马诛颜文,无双温酒斩华雄忽报袁绍特来报仇,韩馥大惊,潘凤曰:“府君勿忧,吾观袁绍军,如土鸡瓦犬耳,有何惧哉!”两军阵前,韩馥曰:“绣袍金甲者,乃颜良、文丑也,不可大意。”潘凤曰:“吾观颜良、文丑,如插标卖首耳!”韩馥曰:“未可轻视。”潘凤起身曰:“某虽不才,愿斩其首级来献。”言未毕,潘凤奋然上马,倒提宣花斧,跑下山来,直冲彼阵。袁绍军如波开浪裂,颜良方欲战时,措手不及,被潘凤手起一斧,劈于马下。
文丑肝胆俱裂,拨马而走。潘凤赶上,照脑后一斧,将文丑斩下马来。潘凤忽地下马,割了颜良、文丑首级,双提人头,飞马回阵,如入无人之境。袁绍溃败,收拾余部,投辽东公孙渊去了。
韩馥对潘凤愈加敬重,吃则同桌,寝则同床,每于人前曰:“吾得潘凤,如鱼得水也!”时有上蔡县令甄逸,慕潘凤之名,携女拜见潘凤,欲将女许之。潘凤视其女,但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有倾国倾城之色。潘凤曰:“大丈夫保国安邦,宏图未展,何以家为。卿有天人之表,实未敢高攀,愿另则良图。”甄女曰:“妾非英雄而不事者,愿为君守身如玉,以待君之壮志得酬,万勿忘妾身也。”
时曹操发檄文讨伐董卓,在汜水关战事吃紧。潘凤曰:“应以大义为先,共讨国贼”。韩馥然之,提兵向汜水关进发,与众诸侯汇集。
华雄挑着孙坚赤帻,大骂搦战。方悦、穆顺、武安国,皆被华雄斩杀。曹操怒曰:“吾大将典韦、许褚若在,何惧他华雄!”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曹操曰:“壮哉!”曹操亲自酾热酒一杯,潘凤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斧,飞身上马,蹄声渐远。众诸侯听得关外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曹操急使人打探,忽听鸾铃响处,但见马到中军,潘凤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曹操亲执潘凤之手,大有不舍之心;擎其酒,尚温焉。
第四回:三英群攻战潘凤,吕布卸甲斗无双董卓折了华雄,提兵二十万,引吕布亲至虎牢关。吕布搦战,陶谦曰:“我部悍将刘刕,三刀之内必斩吕布于马下。”曹操大喜曰:“刘刕乃世之虎将,可与吕布一战”。急令出战,刘刕曰:“取某大刀来。”愤然提刀上马,出中军帐而去。
良久,忽探子飞马来报:“刘刕已被吕布斩了。”诸侯尽皆失色!
潘凤大怒,横眉竖目,提战斧来战吕布。吕布素知潘凤之勇,亦不敢轻视,抖擞精神,与潘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董卓急令张辽上前围攻,又斗三十合,斗不倒潘凤,高顺又上前夹攻。这三个围住潘凤,转灯儿般厮杀,诸侯都看得呆了。潘凤在中央独战三将,逞虎威,精神倍长。少时,高顺落马。张辽大惊,被潘凤舒展猿身,生擒过去。吕布拨马而回,潘凤大叫曰:“吾以仁义待人,不施谲诈。吕奉先,汝与刘刕厮杀二百余合,身困体乏,吾胜之不武。我不乘势赶你,汝可歇息再战”。三军闻之,无不赞叹。
翌日,潘凤搦战,吕布拍马而出,画戟战斧并举,赤兔爪黄齐飞,双方战有百余合,不分胜负。董卓在关上观之,叹曰:“潘凤真虎将也!”恐吕布有失,鸣金收兵。
吕布杀的性起,略歇片刻,脱去红锦百花袍,卸掉兽面连环铠,只穿贴身紧衣上马,又出阵前搦潘凤厮杀。潘凤出,再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吕布心急之下,诈败而走,潘凤追之,吕布反身一箭,但见潘凤翻身而倒。吕布大喜,调转马头,复杀了回来。忽听破风之声,吕布睁眼看时,那箭已到面门。吕布用画戟急当,却射在了画戟小枝上。原来潘凤顺手接了吕布之箭,却赚吕布来赶,又搭弓射之。吕布心惊,飞奔回关上。
曹操赞叹曰:“潘将军真天神也!”潘凤曰:“某何足道哉!某师弟刑道荣,斧法更胜吾一筹,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也!”曹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刑道荣,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吕布曰:“吾自出道以来,大小百战,无往不利。潘凤斧法惯熟,真吾敌手!”董卓顿足曰:“潘凤不死,吾死无葬地也!”董卓见诸侯势大,又有潘凤助力,无心恋战,连夜逃回西凉。吕布收拾细软,亦奔逃至羌族去了。曹操率先入京师,挟持天子。诸侯无远谋,皆散去!潘凤曰:“曹操有不臣之心,当讨之”。韩馥深以为然。
第五回:曹营六将战潘凤,水镜先生叹英雄两军阵前,韩馥大骂曹操为汉贼。潘凤出阵搦战,曹操曰:“潘凤犹胜吕布之勇。”许褚不服,应声而出,斗二十合,气力不加。
曹操曰:“潘凤非一人可胜。”急令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惇、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潘凤。潘凤力战六将,舞动宣花斧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少时,李典、乐进双双落马。夏侯渊大惊之下,被连头带肩,劈死于马下。潘凤又手起一箭,射瞎夏侯惇左目。典韦、许褚死命救出夏侯惇,曹军大败!
袁绍私通曹操,教共谋韩馥。曹操当夜截营,韩馥军大乱。韩馥错拿了潘凤之斧,从后营溜出。潘凤挡住前寨门,只有腰刀在手,砍死百余人。两边枪如苇列,潘凤身无片甲,身被数十枪,兀自死战。曹仁引三千毒弩手射之,箭如骤雨。潘凤身中十数箭,乃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毕,潘凤吐血数升而死。
韩馥藏匿于茅厕,闻潘凤死,惶恐,以所佩小刀自杀。
曹操闻潘凤战死,叹曰:“吾若相得,何愁天下不定!”厚葬之。曹仁得潘凤之坐骑献于曹操,操即令豢养于府库之中。那爪黄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后袁绍反扑,尽得冀州之地,沮授、田丰皆降矣。袁绍闻甄女之事,急令次子袁熙往取之。及袁熙至,甄女已跳城殉情矣。
吕布闻潘凤死,怅然若失。水镜先生闻潘凤之死,叹曰:“潘凤有经天纬地之才,然得其时,不得其人矣!”
酒中八仙都有谁?
诸如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等众多名号,都是对古代有影响力的一些文人墨客的别称,他们一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内地位斐然,影响力颇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些古代文人墨客的奇闻轶事。
竹林七贤。首先竹林七贤指的都是谁呢?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七位文人贤士,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由于这七人经常一起聚在山阳县的一片竹林中吟诗作赋,喝酒助兴,他们也就有了“竹林七贤”的美称。
嵇康:嵇康,大致是现在的安徽宿州人士,据说嵇康从小就博览群书,天资聪慧,在书法、绘画等方面造诣颇深。嵇康在思想上崇尚老庄的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他也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般的存在。
之后嵇康还娶了长乐亭主为妻,这长乐亭主是谁呢?她可是曹魏政权中曹操的曾孙女。嵇康一生效忠曹魏政权,在曹魏政权时期做到了中散大夫一职。
后来司马氏掌权之后,嵇康始终不肯为司马氏效力,他的一位投靠司马氏的朋友山涛,以及大将军司马昭,都曾让其出仕为司马氏效力,但都被嵇康拒绝。最后由于嵇康被钟会陷害,结局凄惨,最终被司马昭处死。
阮籍:阮籍,三国时期河南开封人,在五言诗、玄学方面影响很大。和嵇康一样,阮籍思想上尊崇老庄学说,政治上认同当时的曹魏政权。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阮籍还是建安七子中阮瑀的儿子。
但是和嵇康不同的是,阮籍做事小心,始终持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虽然自己内心不想为司马氏政权效力,但最后迫于各种压力仍然在司马氏政权下入朝为官。也正是因为阮籍政治上的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使其在司马氏时期最终得以善终。
当时的阮籍为了避免和司马氏走得过近,还曾整日喝酒逃避。最有名的事情就是阮籍故意喝酒躲亲的故事。据说司马氏掌权之后也是想努力拉拢阮籍,想让其彻底为己所用,于是司马昭就想了个和阮籍和亲的办法。
阮籍知道此事之后,为了避免和司马昭成为亲家,于是阮籍整天闭门不足,在家里就是喝酒买醉。每次司马昭派下人到阮籍府上商量和亲之事,阮籍都是一脸醉态,根本无法谈事。下人将这些情况如实告诉司马昭之后,司马昭也很无奈,和亲之事只能无奈作罢。
山涛:山涛是魏晋时期河南人,小时候山涛家里非常清贫,但山涛从小就勤奋好学,有远大抱负。在魏晋两朝都曾为官,但在西晋为官时影响较大,官至司徒。
山涛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为官原则,一生清廉节俭,关于山涛的清廉还有一个“悬丝尚书”的典故轶事。
当时山涛任职吏部尚书,掌管众多官员任职升迁之事。当时有一个县令叫袁毅,为了能快速升官,便去贿赂山涛,给山涛送去百斤重的真丝,这可是价值不菲的一份大礼。
然而山涛并不为所动,虽然当下没有直接拒绝该县令,但当县令走后,山涛立即命令下人将所有真丝全部包好贴上封条, 并悬挂于家中房梁之上,任何人都不能去触碰。
后来当初送礼的县令已被查办,曾接受其贿赂的官员都要调查。当去了山涛家里之后,当时县令送的真丝依然悬于梁上,而且布满灰尘,封条也未曾破坏。此事之后,山涛清廉为官的作风便出了名,人们还给了山涛一个“悬丝尚书”的雅号。
向秀:向秀是魏晋时期比较出名的文学家,幼年时期向秀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向秀对做官入仕的态度很淡然,早年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迫于当时司马氏的强权,才勉强入朝为官,曾做到侍郎、常侍等职。
向秀曾为《庄子》一书编写注释,但还未编写完就已去世。去世之后,向秀的儿子还很小,并没有将向秀的注释及时公布于众。向秀的注释便被郭象窃取,虽然郭象自己也补写了后面一部分注释,但署名时郭象只写了自己的名字,并没有写向秀。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以为《庄子》的注解都是郭象一人所著。
刘伶:刘伶是竹林七贤中地位最低的一个,也是七人当中最能喝酒的一个。对于喝酒这件事,刘伶几乎已经达到痴迷的状态,现在河北的特曲名酒“刘伶醉”,正是以刘伶的名字命名。刘伶一生不爱做官,就喜欢自由自在、浪荡不羁的生活,自然思想上也是追求老庄的“无为”和“逍遥”。
关于刘伶,还有一个“曝裈当屋”的典故。由于刘伶放荡不羁,酷爱喝酒,他经常脱掉衣服在家中喝酒,别人看到此景后满脸讥讽。刘伶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把天地当做房子,把房屋当做裤子,诸位为什么跑到我裤子里来?”
王戎: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也是当时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自幼长相俊美,非常聪明。最终官至三公,任职司徒。
据说王戎此人比较抠门,自己的侄子结婚,王戎只送了一件衣服当贺礼,而且结婚之后还将衣服又要回去了。
阮咸: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平时也比较喜欢喝酒,喜欢音乐,尤其爱弹琵琶,自己的仕途之路不是很顺畅,多次被贬官。
关于阮咸,还有一个“骑驴追婢”的故事。阮咸曾喜欢自己姑母家的一个婢女,但之后姑母家要搬走,就连婢女一块带走了。阮咸知道了,立刻借了别人一头驴,前去追赶婢女,最后还真追到了。阮咸和婢女一同骑驴回来了,这个婢女就是后来阮咸的妻子,阮孚的母亲。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的七位著名文学家,七名成员分别是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徐干、刘桢、应玚。他们七人是除了曹操父子之外,最能代表建安时期文学成就的七人,后人普遍将他们称为“建安七子”。
王粲:王粲出生于官员世家,王粲的父亲曾经做过何进的长史,他的爷爷是司空王畅,太爷爷是太尉王龚。王粲在跟随父亲西迁时,当时的大学者蔡邕就对王粲大加赞赏。之后曾跟随刘表左右,但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刘表投降曹操之后,王粲得到曹操重用,担任侍中等职。
王粲擅长写诗词歌赋,而且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有一次,王粲和朋友在路上看到一石碑,两人便照着石碑上的碑文朗读。后来王粲朋友问他:“你能将碑文背下来吗?”王粲说能,但是王粲的朋友不太相信,于是让王粲转身背诵碑文内容,结果王粲背得一字不差,简直令人惊讶。
徐干:徐干擅长写诗词赋以及各种政论,从小徐干就特别好学,长大后做了曹操的军谋祭酒,后来又担任曹丕的五官中郎将文学掾。
阮瑀:阮瑀,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瑀不但擅长写作,而且也精通音律。阮瑀不爱做官,后来迫于压力做了曹操的军谋祭酒,当时曹魏的很多檄文都是他和陈琳共同撰写。
应玚:应玚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应玚就喜欢吟诗作赋,长大后更是擅长写赋,当然诗词能力也不差。后来应玚做了曹操丞相府的属官,还做过曹丕的将军府文学。
孔融: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孔融天赋异禀,见识非凡。在曹魏任职时,由于孔融说话言辞犀利,经常触怒曹操,最终被曹操处死。
关于孔融,恐怕最被我们熟知的还是那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和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总是拿最小的梨,将大梨给他的哥哥们。孔融父亲看到后问孔融为何这样做,孔融说自己还小,本来就应该吃最小的梨。
陈琳:还记得在《三国演义》中将曹操骂得头痛欲裂的那篇剿贼檄文吗?全名叫《为袁绍檄豫州文》,全篇罗列曹操众多罪状,甚至连曹操的祖宗三代都不放过,那篇檄文的作者正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不过曹操一向爱才,陈琳投降后,曹操并没有为难他。
陈琳早年曾做过何进的主簿,后来又到了袁绍帐下,袁绍袁尚兵败后,陈琳又来到曹操帐下,担任司空军师祭酒、丞相门下督等职。
刘祯:刘祯尤其擅长诗歌,诗歌中的五言诗更是一绝。刘祯与曹植,曹丕关系都不错,但刘祯比较孤傲,不拘泥于各种古代礼法。有一次和曹丕吃酒时竟然敢直视曹丕的妻子甄氏,后来得到曹操处罚,之后未得到重用。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位在杂剧编写方面比较出色的四位名家,他们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和马致远。
关汉卿: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领军人物,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位。关汉卿一生编写了很多剧本,种类也特别丰富,有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像著名的《窦娥冤》、《单刀会》等,都是出自关汉卿的笔下。
白朴:白朴,祖籍山西人,同样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其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白朴一生颠沛流离,非常坎坷,他的很多作品中也能看出他的不满和伤感。
马致远:马致远不但擅长戏曲编写,也是元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马致远出生于书香世家,也曾献诗为官,晚年过着隐居生活。马致远代表作品有《天净沙·秋思》、《女冠子·枉了闲愁》等。
郑光祖:郑光祖,早年曾在杭州做过小吏,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代表作有《周公摄政》、《倩女幽魂》等。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清朝中期八位活跃于扬州的书画大家,他们分别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但关于这八人具体是谁,目前尚有争议。关于他们所怪之处,有人认为怪在绘画风格,有人认为怪在他们身世坎坷。其中以下这几位比较出名:
郑燮,也叫郑板桥,曾做过县令,他的绘画作品中,绘画的对象只有兰、石、竹,比如《兰竹芳馨图》、《清光留照图》都是其代表作品。
郑燮性格怪异,喜欢吃狗肉,讨厌贪官,每当看到贪官游街示众时便会画一幅梅兰竹,将画挂在犯人胸前,吸引百姓观看。
高翔一生淡泊名利,就喜欢画一些山水画,写真画也很有特点。晚年时期由于右手无法作画,便使用左手继续创作。
金农,从未做官,直到自己50多岁才开始作画,擅长绘画山水、花鸟、人物等,另外金农还有一定的篆刻技艺。
黄慎,擅长绘画人物,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些草书风格。
酒中八仙。酒中八仙,也叫“醉八仙”,指的是唐代喜欢喝酒的八位文人名士,他们分别是贺知章、李白、李琎、李适之、苏晋、崔宗之、焦遂、张旭。
李白,我们最熟悉不过,又被称为“诗仙”,我们学习过他的很多诗词作品,比如《蜀道难》、《将进酒》等。李白为人特别豪爽,作诗时喜欢饮酒。他的作品,通常豪迈奔放,朗朗上口,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贺知章,不但擅长写诗,而且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我们小时候学过他的《回乡偶书》、《咏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贺知章曾高中状元,任礼部侍郎、秘书监等职,和李白是好友,曾为了和李白一块喝酒将身上的金龟饰品拿来换酒喝。
李适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曾入朝为官,担任要职,比如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左相等职。不过后来仕途不顺,先后被贬,最后被贬为宜春太守,最终郁郁寡欢,服毒自尽。
李琎,是当时唐睿宗皇帝的嫡长孙,曾任太仆卿、特进等职。李琎不但能作诗,还是一个弓箭好手。
崔宗之,也是李白好友,喜欢和李白等人一同饮酒作诗,其代表作品是《赠李十二白》。
苏晋,唐朝著名诗人,入仕后担任崇文馆学士,后来又担任泗州刺史、礼部侍郎等职。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进入仕途之后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等职,平时也经常和贺知章等人饮酒论诗,其书法最大的特点是放荡奔放。
焦遂,唐朝一介布衣,和李白、贺知章等人是酒友。此人虽有口吃,但是喝酒之后经常可以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上就是日常科普君的回答,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及时批评指正,谢谢!
兴泉铁路为什么是单线?
兴泉铁路是从江西兴国到福建泉州的一条客货共线的铁路,当初之所以规划设计为单线铁路,从最初国家对这条铁路的定位就可以找出原因,得出答案,国家对兴泉铁路的定位是一条以开发沿线国土资源、服务革命老区为主的区域客货运铁路。从这里可以看出兴泉铁路由于不是国家干线铁路,自然就不会得到高度重视,再加上沿线地区主要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客运和货运需求都不会太高,所以将兴泉铁路修建为单线铁路既能解决沿线地区不通铁路的问题,又可以将投资成本控制到最低,避免以后的运营亏损过大。
甚至在当初的规划方案中,兴泉铁路是一条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铁路,这就表明当初相关铁路部门对于沿线地区的客流量预估比较低,由于沿线都是些县和县级城市,只有终点站连接地级市泉州,而泉州的客流自然不会集中在时速只有160公里的兴泉铁路上,所以整体来说兴泉铁路通车后客流量自然不会太大。不过由于泉州拥有著名海港,兴泉铁路可以往北连接京九铁路和浩吉铁路等货运大通道,未来货运会成为兴泉铁路的主要功能,从北方内陆地区的货物可以通过兴泉铁路抵达泉州,再从泉州港出海。
虽然兴泉铁路只是一条单线铁路,其运力自然就不能和双线铁路相比,这是国家通盘考虑的结果,但是好在其设计时速可以达到160公里每小时,而国家已经运营着一款适合这类铁路的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列车,也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绿巨人”动集,这款列车相比于普通的客运列车,其车内乘车环境得到较大提升,舒适性大大提高,而且运行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60公里每小时,既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相对快速的出行条件,又可以把票价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且兴泉铁路在兴国可以和京九铁路连接,在宁化可以和建化铁路连接,在清流与清冠铁路连接,这样也能扩大兴泉铁路的通达范围。
神武120玩什么门派好?
首先,你只是玩玩还是想砸钱以后打服战? 服战五大职业,普陀+龙宫+狮驼(万兽)+五庄(气宗)+方寸或天魔。
随便玩玩的话嘛,那就看你喜欢了。龙宫是法系,魔王也是法系,前者级别越高越强,低级别的时候各种被歧视,后者同样是越高越强,但前面几十级比龙宫好练些。前者是秒的数量多,后者是几率出法术暴击,各有千秋,但满级以后的龙宫比魔王强! 物理输出的话,有以下几大选择: 天策,点杀职业,抓鬼最强门派之一,刷生肖任务和36天罡等等都是很强力的职业,但PK非常非常弱。天宫,控制职业,抓鬼最强门派之一,输出不高,但速度快,可攻可封可控制,玩法很自由。五庄,控制职业,半辅助职业,最初期的60级最强职业,但越往后越弱,和天宫的玩法类似,但更多样化,单杀任务最强的职业。狮驼(万兽),最强输出职业,爆炸级输出职业,神武最最最最最牛的物理输出职业,但前期很渣很渣,抓鬼基本没人带你玩,因为第一回合你永远要变身,80级以后才出头。封系的话,有以下几大选择: 方寸:最强封系,至今无人超越的超级封系,无论任务还是PK还是抓鬼都超强,甚至前期练级速度也挺快,因为其技能克制鬼魂怪。天魔:速度最快的封系,唯一能抗衡方寸的封系,优势是速度和隐身,并且是封系中输出能力最高的职业,任务用暗器秒,PK用影风车点杀。盘丝:妹纸封系门派,不强也不弱的感觉,任务还不错,抓鬼超级强,但PK远不如以上两大门派,主要作为队伍里的辅封,属于捡漏的角色。辅助的话,有以下几大选择: 化生,传说中的医生,耍的一手超强回血能力,还可以给己方人物增加攻击力和防御力。普陀,传说中的护士,如果你觉得护士比医生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神武中的护士比医生强了不止一点,服战中几乎8成以上队伍有普陀,有化生的却不足一成。最后,五庄是个最另类的职业,可以做物理输出,也可以做封系,还可以做辅助职业,看你的加点来决定了,封系多加速度,辅助多加体,输出多加力,很多样化的职业。但,120以后只有辅助五庄才有出息,输出就是个渣! 这些门派的排名嘛,很难说清楚,只提醒你几个关键吧。普陀是神武策划的亲闺女,龙宫和狮驼是神武策划的亲儿子,方寸天魔和五庄至少是干儿子之类的存在,其他职业嘛,某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吧。最后天策,是蹲在神武策划家门口要饭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