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最近一直跌(支付宝里面购买的理财产品)

新辉网

理财产品最近一直跌,支付宝里面购买的理财产品?

你好如题,购买支付宝的理财产品是否会暴雷这个问题得具体分析,

分析渠道来源

首先,我们要知道支付宝里面的理财产品的来源都是什么,其实我们在支付宝看到的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的内部合作推介出来的产品,而蚂蚁金服的产品都是和正规理财公司合作,所以这一类产品都是正规且可以投资的;另一类是一些理财公司打的广告,其可信度并不是很高;故建议需要去查看是否是蚂蚁金服推介出来的产品。

理财产品最近一直跌(支付宝里面购买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品质分析

我们需要对发布该产品的公司进行考察,一般来说,都是保险公司及银行类存款这类的理财产品。银行存款类的理财产品一般收益较低,年收益在1.5%-3%,而保险类理财产品收益较高,一般年收益在3.5%-5%,但是这类产品属于权益类理财产品,有一定的损失风险。最近还有一个固收+的新理财产品,这种类型是以中风险等级净值型产品为主,短期存在一定波动,但长期持有稳健。

建立完整的理财观念

购买理财产品前建议对理财产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看理财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也需要去完善自己的理财知识储备,做到对理财产品一看即知的水平,这样踩雷的机率也会大大降低。

投资有风险 理财需谨慎。

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可以关注我,每天了解更多金融理财知识。

最近出现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

偶尔也有投资过,现在持有的平安银行理财产品,就有负收益的。前天的收益情况非常不理想,六只理财产品有一只盈利,一只无收益,4只负收益。感觉已经对它们失去信心了,还不如存大额定期存单,最多还会有3.5%,虽然不算高,但是稳妥啊。

[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2023年9月份理财收益下降原因?

1. 收益下降2. 2023年9月份理财收益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首先,全球经济形势可能不稳定,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投资风险增加。其次,政策调整或者政策变化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此外,市场竞争加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导致下降。还有可能是投资策略不当,选择了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或者市场预期不准确,导致收益下降。3.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财市场的情况会发生变化,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在理财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此外,多样化投资也是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一种方式,可以考虑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理财产品或者资产类别中。

这次疫情下的各种理财产品受到影响吗?

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中高风险的投资市场而言比如当前的A股市场以及基金市场的投资,都会受到外部的大环境影响。至于当前的稳健投资市场理财产品,也有部分的稳健投资市场产品利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比如当前有一小部分的中小型银行所发行的智能存款包括他们的定期储蓄利率,与2019年的这个时期相比均产生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我们拿2018年开始左右非常流行的智能存款来对比,2018年很多的中小型地方性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他们所推行的智能同款确实处在一个相对的红利期状态,甚至在当时5年期靠档计息模式最高年化利率可以达到6%左右。但是目前靠档记息的模式已经被取消了,5年期的智能存款也是非常少见目前绝大多数一年期的年化利率基本上维持在4%左右。

而这个利率与去年相对比,一年期年化利率基本上也是可以维持在4.5%左右的,所以说当前的智能存款代表的性价比比较高的稳健投资理财利率确实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包括定期储蓄利率的浮动上面,也有一小部分银行开始出现了向下浮动,也就是说利差开始出现。

因为很多的银行是按照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来上浮40%左右成为他们银行的执行利率,但是现在有一小部分银行把这个40%的浮动利率开始下降到了30%,或者35%的区间内,定期储蓄的利差也出现了。总之目前市面上的稳健投资市场理财产品利率出现了一小部分的下滑,至于中高风险的与股票和基金市场挂钩的理财产品,利率也出现了下滑,这与当前的金融大环境也有一定的密切关系。

你们会选择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吗?

把新闻附上,你们有何想法?会买净值型理财产品吗?还是会选择什么理财方式呢?

闭眼买理财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了

01 打破刚兑真的来了

“最头疼的是怎么向大爷大妈解释净值型理财产品。”在问到销售净值型理财产品有什么难处时,刘永畅边说边摇头,“你不和她说清楚,以后产品出现波动,大妈承受能力不行。所以,只能告诉大妈,现在国家规定理财产品不让保本了,以后保本的理财产品都没有了。要是担心本金和收益没保障,还是买存款吧。”

据刘永畅介绍,他从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到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市一家支行工作,做理财客户经理已经4年多,去年起他开始接触净值型理财产品。

2019年可谓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元年,各大银行的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末已批准19家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12家理财子公司已开业运营,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合计25.9万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不断加大。

刘永畅也关注到了近期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净值破1”的情况,尽管他所供职的银行暂时还并没有出现类似情况,但这件事也提前给他打了“预防针”。

▲招银理财代销季季开1号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42%

他坦言,净值型产品不像原来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固定的,甚至会出现赔本的情况,这样对客户解释、安慰的压力都会比较大。

不久前,他所在的银行也曾出现过一次“黑天鹅”事件。据刘永畅介绍,该银行发行了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这款产品挂钩的是美元对加元的汇率,因为疫情期间原油暴跌,加元有着“石油货币”之称,和油价挂钩紧密,原油暴跌之后导致加元暴跌,突破了它的挂钩区间。“这个区间过去20年从未出现过意外,但是那次黑天鹅事件相当于20年不遇,这款结构性存款当时的保底年化收益率是0.3%,最高年化收益率能达到4%,结果它踩雷了,没有实现4%年化收益率,直接跌到了0.3%。”

刘永畅告诉中新经纬(微信号:jwview)记者,在事件发生后,很多客户对此事表示不满,包括银行自己的员工也买了这款产品,在“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后,只能不断向客户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

与刘永畅不同,在某国有银行做理财客户经理的陈羽翔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净值化理财产品收益率跌为负值的冲击。

在她所在的银行客户群里,有客户对于近期出现负值“很惊讶”,质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抚客户说,现在债券行情不好,市场出现短暂调整,之后慢慢会调回来的。”

当被问及是否会向客户说明是非保本产品,陈羽翔直言,在介绍产品时就会强调产品性质,基本不存在为了要完成任务而过分宣导。“我们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任务很轻,考核重点是存款,所以不会主动给客户推荐净值型理财产品,我们主要卖的是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如果客户真的想买理财产品,会介绍清楚风险自担,现在打破刚兑了,和原来的理财产品不一样了。”

02 客户心态出现分化

在陈羽翔看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求更高。“有一些比较激进型的客户,有较多投资经验,再加上他觉得市场上也没有什么可投的产品,还是会买净值型理财产品。”但是他坦言,大部分来银行做理财的客户,宁可利息稍微低一些,也希望本金和收益“以稳为主”,所以据他观察,国有大行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推广力度并不大。

此外,由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给客户经理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以下简称“中收”)并不多,银行客户经理对于推销它的热情不高。

“对我们来说考核压力最大的是保险,保险能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来说是一块比较高的利润,现在存款利率比较低,基金虽然也有中间收入,但是收益率不稳,客户赔钱了就容易伤到客户,保险相对而言会比较稳。”

在股份制银行的刘永畅也有同样感受,他所在的股份制银行考核分为三部分:金融资产、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中收中,除了银行自营理财等,还有财富类中收,主要是代销类产品,包括基金、保险、贵金属等等,“这些每年都有相应的指标,每年都要求金融资产、存款和中收要比上年增长一定量。”

刘永畅观察到,目前净值型理财产品在所有理财产品中的占比提高了,同时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一直在下行,客户逐渐出现了分化。

“有一部分偏保守型的投资者,要求必须保本,他们会转投银行存款,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刘永畅表示,他接触的客户中,多数投资者还是愿意承担一定风险去博取更高收益率。

“固收类的产品越来越少,客户没有别的选择,就倒逼这些客户必须去接受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率后,有的客户会更愿意接受风险较高的基金产品,对于客户经理而言中收反而会更高。”刘永畅表示。

03 有银行推假净值产品“过渡”

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为负,乍一听有些吓人,但业内人士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起码说明他们的产品是真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王琳琳告诉中新经纬,此前她在某城商行做客户经理,据她观察,这家城商行发行的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是固收产品包装而成,并非真净值型产品。

“比如某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给出了一个业绩比较基准是4.8%,到期的实际年化收益率是4.85%,每一期都是如此,所有净值型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都能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并且收益率不会超出0.1%的范围,哪有净值型收益能做到这么准确的?”王琳琳对这家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陈羽翔也曾经观察到,某银行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净值曲线图开始是一条水平直线,之后突然上升为一条斜线。“这种就可能是假的,只是做到了形式,实际上还是原来的理财产品。”他分析称,可能有的银行担心客户一时间难以接受净值型理财产品,所以用“假净值”产品过渡一下。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新经纬,在2019年7、8月时,曾出现了一批假净值型理财产品,因为有的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很多银行利用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先设置一个假的净值型理财产品,逐渐给用户灌输“净值型理财产品”这个概念,但是实际上还是会按照资金池、期限错配、预期收益率的方式运作,产品到期后会按照预期收益率进行兑付。

不过,最近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出现负值,也恰恰说明这些产品是真净值而不是“伪净值”。

刘永畅坦言,从工作人员的角度,他认为自己的责任更大了。

“现在产品结构更复杂了,监管要求打破刚兑,所以银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存在价值更大了,很多客户不懂这些专业知识,更需要客户经理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讲解、推荐。”刘永畅说。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