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院红院,你们寝室都有个什么奇葩的群名字?
因为我用的是卡巴斯基,所以就把宿舍群的群名改成了“基佬拉我裤链群”
对面的宿舍的哥们一直在玩跑跑卡丁车,他们宿舍群的名字叫“基丁群”
女生宿舍的就更奇葩,半夜三点多还在偷菜,他们的群名叫“偷你没商量点卡姆”
卡巴斯基,卡丁车,偷菜,你们都没听说过吧,没听说过就对了,我特么毕业那会儿还没微信哪儿的寝室群?
不过,毕业这么多年了,兄弟们,你们还好吗?
为什么红楼梦以甄士隐开篇?
居于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里的甄家与居于京城的一门双公的贾府的遭遇有些许雷同,而甄士隐与贾宝玉的脾性又有相似之处。可以说,甄士隐及其家族是贾府跨越千山万水投于姑苏的一个简略的影子。作者将甄士隐放在开篇,是正文的引子,更是全篇的略缩,从一开始便埋下了贾府由盛转衰及族中诸人的悲惨命运。
甄家与贾府皆由名望之家堕于惨淡《红楼梦》第一回云: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仪。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甄家算不得有多富贵,不过也是书香门第,在姑苏算是名门望族。
我们都知道贾府的先祖贾演、贾源兄弟以军功被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宁、荣二公曾对警幻仙子说: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
一门双公的贾府在京城是非常有名望的。
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贾府索要蒋玉菡,说道:
“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
忠顺王爷是亲王,一看便是皇室宗亲,其身份如此尊贵,而府中的长史官却说“尊府不比别家”,可见贾府在传之三代之后,尊荣仍令人不可小觑。
甄家是姑苏的望族,贾府是天子脚下京城里的望族。姑苏不及京城繁盛,甄家亦比不得贾府的煊赫,这两地和两个家族同等略缩了,在各自的地盘扮演着相似的角色。
甄家后来因为唯一的女儿英莲被拐卖,家宅又因葫芦庙炸供失火而化为灰烬。也就在短短两个月,一个安闲富足的家庭,沦落到投亲靠友的地步。
在经过岳父的哄赚之后,甄家进一步艰难,甄士隐随跛足道人出家,留下甄家娘子与两个丫鬟做针线活,听着封肃的抱怨,勉强度日。
由于八十回后遗失,贾府的结局详情不明,不过透过前八十回里的一些伏笔,可以得知贾府最终走向落败。
第五回,巧姐的判词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的曲子明确说出贾府到后来势败,家族沦亡。
甄家与贾府地异而命同,甄家是贾府命运的一个投影,仿佛是作者在讲故事之先的一个叹息。
甄士隐与贾宝玉,两个清雅之人的相同悲剧。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的人品。——第一回
甄士隐其人正与他的字一样,恬淡清净,隐于闹市,拒绝加入功名场上的搏击,与世无争。
宝玉也生性恬淡,对于个人修养的追求远甚于功名利禄。当宝钗等人劝导他把心思用在外面的大事上时,他便生气,说:
“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宝玉生于富贵人家,从小目睹了许多官场上的鄙陋丑态。他不喜欢做官,也不喜欢结交那些所谓的上进好男儿,甚至还对自己的男人身份痛恨不已,深为不能做个清净洁白的女儿而遗憾。
甄士隐在未遭逢厄运时的神仙生活,便是宝玉心之向往的状态。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都是淡泊名利的俊逸之士。
甄士隐与宝玉不但精神追求相同,不善经营生活的特性也是一样的。
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撑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第一回
甄士隐从小生长在富贵人家,没有吃过缺衣少食的苦,当家境陷入困顿时,并不懂得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安排,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余下的家财逐步流失,到最后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第六十二回,黛玉对宝玉说家里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然而宝玉却笑着说:
“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宝玉和所有不好俗务、不知柴米贵的公子哥儿一样,一派天真,从来不懂得生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在贾府落败之后,兜里揣着少量钱财的他,一定与甄士隐一样,日子越过越穷。
甄士隐与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有一定的缘分,而宝玉是他们二人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携入凡间的女娲弃石,与跛足道人、癞头和尚的渊源更深。甄士隐最终被跛足道人化走了,想必宝玉也同此命运。
甄士隐与宝玉时异而命同,甄士隐的人生经历就是宝玉未来的走向,将甄士隐置于开篇,是打开和解读宝玉精神与哀乐的钥匙。
甄士隐与甄家的命运,对应着贾府与宝玉的命运。这两个家庭有着相似的开篇与结局,但是具体的细节不会完全一样。然而无论如何演绎,最终的结局都是同样的凄惨悲凉。把甄士隐放在开篇,如同先让读者咀嚼一个小悲剧,后面再品尝一个大悲剧。这是一种有备而来的映照和提示。
红楼梦怡红院里的海棠花有何寓意?
不请自来,因为喜欢。我是依荷听雨,今天试着来解答此花寓意。要解开《红楼梦》怡红院里的海棠花的寓意,我想先要弄懂海棠花在红楼梦中的寓意。海棠花在书中是很重要的花卉,许多人物事件都与此花有关。
一、《海棠春睡图》引出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袅娜风流、鲜艳妩媚的秦可卿有了云雨之事。
第五回,宝玉此时便觉眼饧 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
海棠春睡典故出处:北宋释惠洪的《冷斋夜话》。书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海棠春睡典故出处:《长生殿》,【海棠春】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老)翠被晓寒轻,(贴)宝篆沉烟袅。(旦)宿酲未醒宫娥报,(老、贴)道别院笙歌会早。(旦)试问海棠花,(合)昨夜开多少?
二、怡红院里的西府海棠,引出“女儿国”。怡红公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是女儿国的守护者,是总花神。
第十七回,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众人道:“毕竟 此花不同,‘女国’之说,想亦有之。”宝玉云:“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 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儿’命名,世人以讹传讹,都未免认真了。”
三、贾芸送来的白海棠是探春结社是所咏之物,大观园有海棠诗社。娇美的女儿成诗翁,各自吟出属于自己的海棠花。
探春的海棠是“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宝钗的海棠是“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宝玉的海棠是“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黛玉的海棠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湘云吟两首,其中“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很像她本人,简单纯粹、心思澄明,无论置于什么环境,都能笑靥如花。
四、占花名,湘云的花名签是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湘云抽了一签,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
“香梦沉酣”出自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
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
“只恐夜深花睡去”的典故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个典故与湘云的命运有关联,顾影自怜,孤独终老。
五、宝玉把他和晴雯等女儿比白海棠。
第五十一回,“……我和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似的;我禁不起的药,你们那里经得起?……”
六、海棠死了半边,晴雯死。
第七十七回,宝玉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道有坏事,果然应在他身上。”
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有情有理的东西,也和人一 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像孔子庙前桧树,坟前的蓍草,诸葛祠前的柏树,岳武穆坟前的松树:这都是堂堂正大之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他就枯干了,世治他就茂盛了,凡千年枯了又生的几次,这不是应兆么?若是小题目比,就像杨太真沈香亭的木芍药,端正楼的相思树,王昭君坟上的长青草,难道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是应着人生的。”
也许书中还有与海棠花相关的文字,我只选重要的。看完我整理出来的文字,你们心中应该也有答案了吧?在我看来,怡红院里的海棠花寓意是大观园的所有女儿们,住在怡红院的(怡红公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是女儿国的守护者,是总花神。
另一层意思是,宝玉把海棠花死了半边喻晴雯死。在“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时,将“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告诉读者。芙蓉诔实际上是献给芙蓉花神黛玉的。占花名,黛玉抽的是芙蓉花。晴雯没参与,若参与,抽的可能是海棠花。晴雯之死及遗体迅速火化都暗指黛玉之死及火化。
红楼梦里贾宝玉住大观园中的怡红院?
贾兰是除贾宝玉以外,仅有的也住在大观园的男孩子。因为贾兰并不是主线,年纪又小,使人误解贾兰在贾家不受重视,是错误理解。贾兰非但受重视,甚至在贾政心中要比贾宝玉更重要。
【一】
宝玉无精打采的,恍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年地一回金鱼。只见那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何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它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二十六回,贾宝玉十三四岁,贾兰大概也就七八岁。这么大的孩子正是淘气的时候,李纨也并不拘束他。天气好贾兰没有功课,就在大观园中游戏。结果巧遇贾宝玉,叔侄二人难得有一次对话。搞笑的是做叔叔的气势倒不如侄儿壮,面对叔叔质问淘气,贾兰反理直气壮说自己在演习骑射。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贾家少爷的童年不快乐,没有小伙伴。贾宝玉自己玩,贾兰也是自己玩。
第二,李纨对贾兰的教育非常成功。贾兰随她住在稻香村,她从不允许贾兰参与宝玉叔叔姑姑们的游戏。每日读书,哪怕游戏也是以骑射为目的。贾兰的玩具,也都是弓马一类男孩子玩具,不似贾宝玉的胭脂刺绣。贾兰最后能金榜题名,与母亲的严格教导分不开。
【二】
贾兰作为贾政的嫡长孙也是荣国府唯一嫡孙,其重要性要超过贾宝玉。贾母贾政对他非常重视。二十二回作灯谜家宴,贾政第一时间发现贾兰不在,还令贾环去请。贾兰一到,贾母更是让出身边位置给他。这哪里是受冷落,贾宝玉也没有这个待遇了。
贾兰的进步也令贾政开心。他任学政三年回来。对贾宝玉的仕途科举不报希望,放任他诗词上见功夫。对贾兰却并不松懈。直言贾兰在科举学问上优于贾宝玉。诗词上反倒不如。贾兰的每一次进步都得到贾政肯定和奖赏,贾宝玉和贾环相比要大大不如了。
【三】
贾家抄家后,贾兰李纨母子同样被驱逐出贾家。曾经积攒的财产也会抄没一空。贾家没有主心骨树倒猢狲散,等待李纨母子的是“昨怜破袄寒”的苦日子。以李纨的性格,她应该不会投奔娘家,而是选择独自抚养贾兰。当然,李家绝不会对李纨母子见死不救。力所能及的救助不会没有。而贾兰最后能够科举高中,光靠努力未必足够,还需要外祖家助力。李家书香大家,其文化底蕴是红楼梦所有人家都不如的。
李纨年轻丧夫,独守着儿子贾兰,看似非常不幸,实则也是幸运。稻香村有几百株杏树开的“喷火蒸霞”,正表明贾家抄家后,李纨母子流落市井茅屋瓦舍,贾兰也非常有意思的从幼年到青壮年,一直都住在茅屋里的贾家少爷。贾兰奋发图强金榜题名。李纨母凭子贵,虽然年老黄泉路近,到底晚年凤冠霞帔,此生可是含笑而终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什么将自己的房间布置的如雪洞一般?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见识了贾母正房的富丽堂皇和潇湘馆的精巧雅致及秋爽斋的大气朗阔,唯独只有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布置简朴像个雪洞似的。宝钗并非不懂审美,她会把自己的房间布置成雪洞一般,与她的性格和处境不无关系。
宝钗的本性对于物质享受没有多高的热情第八回,宝玉听闻宝钗病了,特意上梨香院探望。在一番亲热和寒暄之后,薛姨妈请他进宝钗屋里坐。
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绸软帘。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通过宝玉的眼睛,我们看到宝钗居住的房间门上挂着半旧的红绸软帘,头上只简单地挽着一个发髻,没有任何饰品,身上的衣服皆是半新不旧,丝毫不见奢华。
薛家是世代的皇商,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美誉。虽说自薛父死后,家中的声势有所回落,但仍是富贵人家。宝钗如果想用好点的门帘或者想穿戴的稍微华贵一些,薛家可以毫不费力地提供。
家里的条件完全支持宝钗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是她只用一些简单的装束,可见其生性对物质享受并不热心。
事实上,不热衷物质享受的人向来大有人在,譬如北宋名臣王安石。王安石先在地方上任职,后来入朝主持变法,达到了宰相的高位,拥有金钱厚禄自不在话下。然而王安石虽不差钱,可他既不在意穿,也不在意吃。王安石吃饭,不管饭桌上有多少菜,只吃面前的这一样,其他的菜皆不动筷子。平时穿着简单,甚至还有几分邋遢。
宝钗虽不像王安石已经达到了怪诞的地步,但是她也如王安石一样,不着力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一个不在意物质享受的人,才会在有物质条件的前提下,把居住的房间布置得如雪洞一般。
宝钗想维系薛家客居贾府的原则初衷在薛蟠纵奴打死冯渊之后,薛姨妈便带着两个孩子上京并入住了贾府。
薛家是传之几代的世家大族,在京城里有房有地有店铺生意,薛家娘儿三个来京城不需要依靠任何亲戚,便可以稳妥居住。只是,薛姨妈早年丧夫,自己性情慈柔,把儿子惯坏了。来到繁华的京城,薛姨妈没有自信管好儿子,为免他再生事端,便接受了王夫人和贾母、贾政的邀请,住进了贾府。
薛姨妈应允在贾府住下,马上对王夫人说:
“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
虽然住进了贾府,但是薛姨妈没忘记薛家是大家族。身为书香继世之家,仕宦名家之族,怎能像刘姥姥一样投亲靠友呢?就算住在亲戚家里,也要维系世家大族的尊严,一概费用自给自足,不沾亲戚的分毫。这便是薛家三口入住贾府的初衷原则。
第二十三回,元春想到大观园里景致宜人,为不辜负美景佳地,于是命迎春探春黛玉等姐妹入园居住。
彼时宝钗也住在荣国府,元春在下令的时候,出于礼节和情感,当然不会忽略宝钗,宝钗也在入住的名额之内。
宝钗居住荣国府已久,日日与黛玉探春等人为伴。既然姐妹们都要搬进去住,自己当然也不能特立独行。为了亲戚的情分和元春美意,她便与黛玉宝玉等人一并入住大观园。
先前随母亲和兄长居住,要做到不沾亲戚的分毫很容易。贾府拨给薛家三口居住的屋子是个独立的院落,还有面向大街的门,薛家主仆可任意进出,对贾府的人没有丝毫干扰。宝钗住进了大观园,也想尽可能地维系初衷原则,不沾贾府的财物,将凤姐们送来的古玩器物都退了回去。
大家族屋子里的陈设都是值钱的东西,有些还是价值不菲的古董。就拿探春屋里的摆设为例: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持着一副米襄阳的《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罄,旁边挂着小锤。
名人发帖,米芾的画,颜真卿的墨迹,白玉比目罄,汝窑花囊等等,每一样都不是普通货色,说白了全是钱。宝钗要想维系薛家住在贾府的原则,便不会用他们提供的古董陈设。
宝钗本就崇尚简朴不喜奢华,而她又不愿意占用贾府的豪华装饰。因此她退回了凤姐们送来的古董玩器,任由屋子如雪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