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4号洪水形成,9月19日三峡水库启动175米蓄水

新辉网

长江4号洪水形成,9月19日三峡水库启动175米蓄水?

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我把三峡的防洪抗旱的工作原理极大的简化,分析如下:

1、防洪。

长江4号洪水形成,9月19日三峡水库启动175米蓄水

假设长江中下游防洪极限为每天100的水量,三峡的总库容为2000水量,其中防洪库容1000水量。进入雨季前十天,三峡每天泄洪100,将库容降到1000,雨季开始,遇暴雨,连续5天水量达到200,如果没有三峡,下游就铁定会溃堤发洪水,有了三峡,我可以拦下洪水,每天只向下游排水100,到第5天,三峡也只有1500的水,这样下游不会发洪水,水坝也是安全的。

如果不提前泄洪,水坝就没有余量拦蓄洪水,要么溃堤,要么洪水。如果前期泄洪,暴雨的5天不泄洪,水坝勉强能抗住,但是第6天还下暴雨的话,要么溃堤,要么洪水。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连续11天200的暴雨,三峡在第10天就达到2000的满库容,这时候,三峡就不能再拦洪水了,必须上游来多少水放多少水,不然一旦溃堤,2000的水可能会在2天之内倾泻到下游,这时候下游就是雨水200+水库水1000=1200每天的超级洪水。

综上,三峡防洪的原理,不是拦下洪水一点不泄洪,而是尽量保证洪水平稳下泄,不要超过下游的安全极限。所以,会出现洪水没来先泄洪,洪水来了继续泄洪,洪水走了还在泄洪的情况。甚至最极端的情况下,上游来多少洪水,就必须放多少洪水。三峡的防洪作用非常大,但不是无限大,可以抗下大部,没办法抗下所有。

2、抗旱。

假设三峡最近雨季来之前的库容为500,最近的雨水量为每天50,连续10天。如果不拦截,最近10天下游水量可以达到50,很爽,但是10天以后怎么办?把三峡放干,也最多坚持20天。现在已经是雨季的尾巴,按照正常情况,接下来的秋冬季节是旱季,雨水稀少。最佳的策略是拦下来,每天往下游放10的水量,这样可以坚持50天下游一直有水,极端情况,可以坚持100天,基本上可以熬过旱季。10的水可以尽量保证下游的基本用水,如果100天内有雨水,也可以灵活的加大放水量。

今年的情况非常特殊,雨季前,三峡为了抗洪,把库容降低,进入雨季后,长时间干旱,没能在雨季蓄水,所以水量非常低。正常年份,这个季节长江可能会有1500-2000的水量,能给下游放20-30的水量。

另外,三峡只能调节长江干流的水量,绝大部分地方的干旱,比如我们湖南大部,只能靠湘江等中小河流上的水库和水坝。

综上,三峡抗旱是拦蓄雨季尾巴和旱季的雨水,然后细水长流往下游放水,保证旱季长时间的稳定供水。

3、发电。

好多人阴谋论的认为三峡为了发电而拦截长江水,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一个简单的道理,发电后的水消失了吗?没有!发电以后的水都会流到下游,发电不会把水吃掉!

4、总结。

三峡一直以来备受指责,究其原因,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国人对他的期望值太高了,总觉得有了三峡,长江就没有洪水了,也不会缺水了。期望越高,达不到的时候就变成了因爱生恨。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人力有不济的时候,三峡也是一样的,他虽然功能强大,但也是有极限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总之,三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大大提高了长江中下游的抗洪、抗旱能力,还有发电、航运、旅游等诸多功能,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添砖加瓦。这些功绩值得肯定,但也必须承认,它不是万能的。

凌云德哥2022.9.28写于湖南衡阳

91年华东特大洪水来自哪里?

1. 1991年华东大水灾是由于长江与淮河流域同时发生持续性大暴雨,河流洪水泛滥所导致的。2. 1991年7月至8月期间,长江流域的水位、流量逐渐上涨,随后发生了一系列洪水和山洪灾害。大雨袭击持续不断,加之长江水滨地区存在长期存在的河堤不堪重负的问题,最终导致洪水泛滥,达到了历史上罕见的规模。

98特大暴雨成因?

98年特大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影响,气候异常,连降暴雨。

暴雨的特点:一是雨季提前。3月上旬,湘江流域普降暴雨,湘江尾间的沙田垸铁角嘴站3月10日水位达34.73米,超警戒水位0.23米,岳阳市比往年提前1个月进入汛期。二是降雨时段集中。6~7月全市平均降雨850毫米,占汛期总雨量的61%;4、8、9、月全市平均降雨量327毫米,占汛期雨量的23%。三是降雨强度大。四是暴雨中心稳定少动。暴雨中心重复出现在长江中上游、湘西北地区,以及浏阳河、沩水、捞刀河、汨罗江、新墙河流域,岳阳、平江、汨罗、湘阴等地6月12~27日连续3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月均降雨达300毫米,比常年6月份偏多40%。

96年洪水哪里来的?

1996年的洪水事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首先是天气因素,当年夏季的降雨量异常高,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降雨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导致河水暴涨、水位急升。

其次是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长江洪水为什么不能排到京杭大运河?

长江洪水当然不能排到京杭大运河,因为长江两侧的京杭大运河河段,基本可以看作是长江的支流。而且此问题要分清楚“排”到京杭大运河,与“调”入京杭大运河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过此问题的出发点是想减少长江洪水,下面就从两个方向分别讲解一下。

首先说一下长江洪水能否自然“排”到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并不是单纯的南向北,或者北向南流向,而是分段不同方向径流。长江北侧的京杭运河段是“里运河”,水流方向是由北向南进入长江,故长江不可能自流进入此河段。

而长江南侧的京杭运河段是“江南运河”,虽然整体水流方向是北向南,长江洪水看似可以进入此河段,但其实”江南运河“以丹阳为分界点,丹阳以南往南流,丹阳以北往北流,因此长江洪水经此处自然排放也受阻。

再说一下长江洪水“调”入京杭大运河,长江北侧的京杭大运河,当前充当南水北调东线初段线路,长江水只要经过“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泵站,就可引入京杭大运河,实现往北方输送,所以江水进入京杭运河的关键点是“泵站”,不过南水北调东线设计的最大调水速率是500立方米/秒,几乎只有长江洪水流量的百分之一,即便可以实现江水北调,对解决长江洪作用也非常有限。

很多人不免会问,既然长江水可以进入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不升级水利设施,将调水速率扩大10倍,既有助于长江排洪,也能给北方干旱地区带来更多的水资源。这样的想法没有全局性,现有的南水北调工程,耗资近5000亿,扩大10倍规模投资不可想像。

另外,南水北调东线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设立泵站开足马力,全力抽取江水往北调就可以了,过程中需要进行污水治理,否则长江水根本无法直接饮用,即便有大功率泵站能加快抽水速度,污水处理速度也跟不上。且长江不但有洪水,也有旱季,旱季大功率调水,影响长江航道。

总结:长江不管向北还是向南,都不能自然排入京杭大运河,即便借助水利设施,也只是实现生活用水调取,用来缓解长江洪水作用微乎其微。治理长江流域洪水,还是要从全局出发、从根本出发,疏浚自身河道,治理流域内调蓄湖泊等。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