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难者的化身,怎么做到不与无知者争论?
怎么做到不与无知者争论?那就先记住这句话吧。我不和你争,因为你不配!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难免会遇到和别人意见相左的情况:有些人,对事不对人,即使争论,即使面红耳赤,但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形成什么不良后果。和这样的类似朋友,类似同事的合理辩论,是有益的。辩论辩论,即使是争论争论,也无妨。但对这几种人,我们千万不要和他们争论,不是因为我们怕什么,而是因为他们不配和我们争论。
第一种人:愚蠢无知的人。首先,我们要明白,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所以,和愚蠢的人争辩,完全没有必要,一则,会拉低我们的智商,让我们沦为和他们一样的愚蠢,接着,他们会用他们丰富的“愚蠢”经验,轻易地打败我们。二则,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愚蠢作战。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和愚蠢的人争论,等于浪费我们的生命。所以,正确的做法,远离愚蠢的人,让他们连争论的人都没有,直到扫兴到底。
第二种人:浑身负能量的人。一个浑身负能力的人,是无知的,也非常可怕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没有快乐,似乎都是悲凉的,似乎都是凄惨的。所以,他们总是喜欢婆婆妈妈地拉人聊天,喜欢用一脸愁苦的可怜相示人。不管什么事情,他们总是想到最可怜,最可悲的境地。长时间和这些人在一起,你的世界是阴暗的,你的日子是愁苦的,你的未来,是乌云弥漫的。所以,看到负能量的人,我们千万不要走太近,简单的敷衍,快速地离开,才是智者的选择。
第三种人:喜欢恶语相向的人。一个喜欢恶语相向的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心理有疾病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他们是正确的,其他人都是错误的,都是该打击的人。不论从社会上的一些口吐脏言的狂暴者,还是网络上的语言暴民,这些人的共性,就是“置于人死地”也不愿善罢甘休。比如,遇到人跳楼,他们也喜欢大声喊着赶快跳。这样的人,是无知的,我们千万别和他们争论,选择远离,选择对他们不屑一顾,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有个朋友小马,在一家私企工作,他就遇到了公司里的几个“言论暴徒”,每天出口,就是脏话,就是恶毒的语言,恶劣的语言环境,让他不堪承受。于是,他自己又找到了一家人文环境非常好的公司,虽然薪资低了点,但是,工作环境让小马非常满意。他工作越来越好,现在,他已经是公司的业务经理的了。
第四种人:总是居高临下的人。说话总是居高临下的人,很冷漠,很无知,也很可怕。和他们争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让你先发言,然后,他们用一脸嘲讽的神情看着你,即使你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永远不会相信你的话。但你情绪失控的时候,他们则会非常冷静地微笑起来,让你不知所措。所以,和居高临下的人争论,我们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可能让我们的心理变得扭曲,变形。
一个人,要懂得和能解决问题的人争论,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知灼见,否则,和以上的四种无知的人争论,我们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我们宝贵的时间,而这,完全没有必要。所以,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我们一定要懂得,别和这四种人争论,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愚蠢,而他们,也根本不配和我们争论。
南山大叔,福建省作协会员,出版有《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等6部书籍。(南山大叔原创头条号已经与维权骑士、快版权签约,欢迎大家关注,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南山大叔的今日头条原创平台:https://www.toutiao.com/m5147372473/
另外,更多精彩文章,还有很多美妙动听的音乐,尽在南山大叔今日头条原创平台。
熊单刷skt需要什么装备?
裂蹄牛三件套,制皮产出,分别是胸甲、腿甲、和脚部装备。然后就是影月三件套,一个护腕,一个手套,腰带,分别是诅咒密码任务奖励和沙塔尔祭坛的巴尔里石板任务系列奖励的。当然了,这里最好的护腕,还是H破碎大厅,酋长掉落的森林之心护腕,可是难度比较高,实在打不了,就用影月三宝吧!
那还差头部、项链、武器、神像、肩膀,披风,戒指两个,还有两个饰品,两个戒指一共10个部件。先从头说起,头部可以那蒸汽地窖的任务奖头盔,叫做利爪头盔。
项链的话,就拿邪恶意图项链,出处于沙塔斯NPC基厄拉斯,花费25个公正徽章拿下。
武器,毫无疑问就是远征队声望崇拜锤子,叫做大地守卫者!!!
神像的话,P1阶段最好的熊T神像就是STSM的镇长掉落的蛮兽神像,熊T这个时候可以单刷,美滋滋,潜行过去杀就行了,10分钟不到!
肩膀就拿个废土行者肩甲,掉落于H奥金尼地穴副本,打大主教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殉难者的化身,杀这个化身就有机会掉落这个肩甲!
两个戒指,一个叫做光明护卫指环,来自奥尔多崇敬声望购买,另外一个是变形者的徽记,来自贫民窟声望崇敬购买!
最后的两个饰品,嗜血胸针,花费41个公正徽章购买,另外一个是阿古斯指南针,在幽暗沼泽的黑色阔步者掉落!!!
你喜欢哪一个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众所周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李白《将进酒》的第一句。
然而事实上拥有这句诗的不仅存在于《将进酒》,敦煌文献被发现之后,人们从唐人的诗稿中发现了一首叫《惜罇空》的诗,虽然也有多个不同版本,但相同之处却是都有这句诗,而后面的诗句也与《将进酒》大同小异,因此产生了《惜罇空》与《将进酒》哪一个是李白原作的讨论。
《将进酒》是宋人收录于《李太白诗集》中,其实《惜罇空》与《将进酒》不同的内容,在当时所录的诗文中也有提及,但这些版本没能引起足够的注意,直到敦煌文献中的内容被发现,证实了这些不同版本的存在,相关的讨论也就甚嚣尘上。
《惜罇空》比较得到认可的版本内如如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如青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盃。
岑夫子,丹丘生,與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
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
古來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与爾同銷萬古愁。
上述诗句与《将进酒》不同的内容除了我已经标注之外,在“丹丘生”之后《将进酒》增加了“将进酒,杯莫停”,在“请君为我倾”之后加上了“耳听”两字。
为了准确理解两个版本的不同,分别解析下:
高堂—床头高堂有两个意思,一是房屋的正室厅堂,二是父母敬称,此处显然是正室厅堂的意思,而床头明显说明是在卧室。从功能性表达上,两者区别并不大,但是有一点需要考虑。古代的明镜大致是这样的。
人们用镜子的时候,也基本都是在卧室或者是起居室。也就是床头明镜,更符合当时生活的一般场景。
丝—云丝和云其实都是在形容头发,然而丝是形态上接近,云则是取了比喻义,耳熟能详的温庭筠名篇曾有这样一句——“鬓云欲度香腮雪”,古人用云来形容头发是常态,以“朝云”与”暮雪“的自然现象变换来形容头发由白变黑的过程无疑更加贴切。
而从丝到云的形态转换过于突兀,这句显然是用青云更为贴切,不论词意还是境界都有升华。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吾徒有俊才曾经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对自己的才华非常自信,因而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抑或是”天生吾徒有俊才“都有可能。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优势在于”必“字,掷地有声,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和决心,这样的用法看似已经胜过了《惜罇空》版本。
但此处却有一点问题需要额外考虑,”吾徒“约等于”我辈“,实际意思就是我这一批人,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自己吗?普遍认为此诗创作于李白不愿当唐玄宗的御用文人从长安离开与好友漫游中原的时候。他的好友在后面也有提及,就是岑勋和元丹丘。
那么问题在于,李白会在和好友一起的酒宴上扔下朋友,只说自己有才华么?即便唐玄宗授予他供奉翰林官职的时候,他也说的是”我辈“,此刻就与朋友在一起,他会怎么说呢?性情中人李太白,显然会带上朋友。
因此我认为”吾徒有俊才“的合理性更强,纵然”我才必有用“艺术表达效果可能更好。
馔玉不足贵— 玉帛岂足贵”馔玉“指的是玉一样的美食,李白在酒宴之上说美食看似合理,但是结合前后文来看,就有很大问题。
"钟鼓"指的是礼器,而”馔玉“指的是食物,这两者实际上是不对等的,相比之下”玉帛“也是泛指礼器,钟鼓玉帛连在一起,就有了象征意义,指代身居高位。
另外,李白正在别人家做客,酒宴之时,当面就说你做的美食我看不上,有情商如此低的客人吗?
再看”不足贵“和”岂足贵“,一个平铺直叙,另一个是反问,明显是反问的更加有力量。
复— 用”不复醒“和”不用醒“表面上是一样的,而且”不复醒“在节奏韵律上更好,可是你仔细品味其中的差异,就会发现”不复醒“是第三人称视角在描述,只有状态的差别,而”不用醒“则是第一人称视角在表达,因为有主动和被动的含义在里面,”不用“引申的意思是不需要,可见有时候醉了也是需要被迫醒来的。
结合上一句,两句连起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我一直怀疑这首将进酒的作者将钟鼓理解为了酒宴时的音乐,而馔玉是美食,然后将两者和后面一句里的酒醉进行了对比,意思就是——(酒宴上)音乐和美食都不稀罕,(我)就喜欢喝的醉醺醺,不再起来。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虽然词换的不多,但是《惜罇空》里这一句意思是——(在京城里)身居高位有什么可稀罕的?我就愿意(在主人你这里)喝醉了也不用醒来。
前面那种说法单纯就是喜欢喝酒的人,而后面这种才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
圣贤皆寂寞— 贤圣皆死尽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很难想通”圣贤皆寂寞“意义何在,唯一的解释就是——”圣贤"很容易让人想到孔孟两位老人家,而贤圣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圣贤”,再加上后面“死尽”的描述,作者可能觉得对圣贤大不敬,就改成了寂寞。
然而“圣贤”与喝酒有何相干呢?如果是“皆死尽”,实际上整句“古来贤圣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就化用了鲍照的《代挽歌》:
忆昔好饮酒,
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
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
余人安在哉?
彭韩廉蔺这都是古代的名将名臣,这些就是“古来贤圣”,他们“皆死尽”,不是孔孟之流“皆死尽”,而最后一句“余人安在哉?”,李白也给了答复——“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两句的诗意其实是和前面两句连着的,身居高位我不稀罕,我就愿意喝醉了不用醒,古代的贤圣也都死了,只有饮者(立德、立功、立言都不行)才能留下名字(而不朽)。
有关死而不朽的内容,可以参考《左传》中的内容,便于理解李白这句诗: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将进酒,杯莫停……耳听这是差异最大的部分,因为《惜罇空》里没有,这也是引起了两首诗意差别巨大的部分。
“将进酒,杯莫停”也就意味着酒还有,继续喝,不要停下来,看似没问题,实际上 与后面那一段有巨大的语意冲突,因为后面用曹植举例,还想让主人再买酒,可见是已经喝完了。
“耳听”两字更是可笑,因为“请君为我倾”里的“倾”应该是全部倒出来的意思(例如倾盆大雨),到这里酒就喝完了,李白喝着最后的酒说(唱)了之后那两句,意兴正浓,却没有酒了, 于是希望主人再买酒。
李白唱歌,需要单独提醒别人听吗?难道其他人还要捂着耳朵不听吗?这种逻辑很可笑,但其实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黄永武先生在《敦煌的唐诗》一书中提出:“丹丘生”的“生”在庚韵,“倾”在青韵,在唐朝时是押韵的,而“杯莫停”的“停”在青韵,宋初青韵独用,与庚韵不押, 所以加“耳听”与“停"相押。由此可看出改动在宋初,是后人所加。
我此前对增加这段的用意很难理解,直到看到这段话才豁然开朗,也就是可能有某位宋人觉得之前的诗不押韵,因而加上了这些内容……
我不是觉得《将进酒》没有优点,反而我觉得很多地方的改动更符合韵律的美感,比如”高堂“胜过”床头“,”必有用“胜过”有俊才“,还有一些改动可以强化李白酒中仙人的形象,比如”将进酒,杯莫停“,但是这种改动没有考虑诗意的变化。两首诗虽然大体相同,但是显然作者身份不同:
《惜罇空》属于壮年失意,四海漂泊的穷文人。
《将进酒》属于逍遥洒脱,放浪不羁的谪仙人。
可能有人疑惑改编者的目的,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例如凯撒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用拉丁文创作的典型作家之一,他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四处征战留下了许多战场纪录,比如《高卢战记》,人们现在读起来,也是惊叹于凯撒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果敢决断,刚毅性格。然而身出名门的他还是著名的社交能手,号称”所有女人的男人和所有男人的女人“,他给和他有密切关系的贵妇们写着热情洋溢的诗歌,她们将儿子送到他身边,让他带着上战场建功立业。
一脸的庄严肃穆,哪有一代情圣应有的样子
凯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为了神话他,销毁了凯撒的所有诗歌,只留下了战记,那些看了可以增加肾上腺素,却对荷尔蒙没什么帮助,因为我们现在无法了解凯撒在感情方面的文学才能。
《将进酒》也是类似的效果,看起来李白根本不用为了生活所忧愁,是那个印象中的酒中八仙。
但人们生活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都在"三界之内,五行之中",没人可以例外,所以我更相信是这样一个故事: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青莲居士”李白因扑朔迷离的身世,即便身负绝学也无法参与科举进而当官,天无绝人之路,当他成为供奉翰林之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成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的李白一度曾是彰显太平的文艺花瓶,而由于多种原因,他与盛世之下奢靡腐朽的统治阶级生活分道扬镳。
虽然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结论,情系国家,忧心天下的李白却郁结难舒,便与友人云游各地,有一次到别人家做客,李白遇到了情投意合的主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已经饮尽了酒的李白还想继续与主人对酒当歌,感叹人生几何……
没错,我确实是将《惜罇空》当作原著,而《将进酒》是经人改动后的作品。我非常反感那种说无法证明哪个作品先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观点。
且不论是谁改动的,《惜罇空》理应是更早的版本,因为符合作者当时身处现场的情景,而《将进酒》则是一篇凭借回忆或者想象修改了部分内容,以使诗作更加便于吟诵且磨去了部分可能存在疑义的棱角(例如”贤圣皆死尽“)。
而且敦煌发现的多个唐代版本《惜罇空》,没有发现《将进酒》,确实谁都没法让李白出来说哪个本版是真的,确实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说《将进酒》不是李白做的。但是现在的发现可以证实的是——至少唐代有《惜罇空》,而唐代有没有《将进酒》还真就不一定。
或许谁都没法证实唐代没有《将进酒》,因为可能散佚了,但是只要你没有发现唐代的《将进酒》,我就认为目前《将进酒》只是宋代的版本,唐代的《惜罇空》显然更早,更贴近原著。
即便两者都是李白作品,《将进酒》也应是后来李白自己在《惜罇空》基础上修改的,我更无疑喜欢《惜罇空》这一篇,因为真实,有些事情确实比较难用语言来形容,不过用类比的方式就容易理解。
《西游记》写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叫——”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真假孙悟空从花果山开始,打到了天宫、地府,南海、西天等一系列场景,这些大都是孙悟空此前曾经去过的,不论六耳猕猴从何而来,他作为心魔,将一幅幅画面作为记忆从孙悟空脑中浮现,孙悟空心神不定,这与礼佛是相违背的,因而文中这样的诗句: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孙悟空在如来的帮助下诛除了心魔,也失去了他的人性,那一刻他就不再是孙悟空,他已经成佛,此后他的任务只是协助唐僧成佛,最终成为”斗战胜佛“只是给起了个名字而已。
相比于谪仙人写的《将进酒》,我更喜欢那个活生生的李白写的《惜罇空》,正如相比于斗战胜佛,我更喜欢孙悟空。
为什么单单把关羽捧上神坛?
我们中国自古时候起就有求神拜佛的传统。在大家有心愿的时候就会去向神佛祈求,希望他们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比如有一些商人为了使自己生意兴隆,就会去敬拜财神,而关羽则是武财神之一。
提起关羽,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他是三国时期让人特别敬佩的一位将军。在东汉末年,无论是魏国、蜀国还是东吴,都有着许多令人赞叹的名人将相,比如诸葛亮、司马懿和周瑜等。那为什么单单只关羽拥有如此高的地位,最后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圣人物——武财神和武圣呢?
第一就是关羽非常高的武力值,身为武将的他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强悍和勇猛。他用自己高超的武功辅助自己的义兄刘备南征北战,占领了属于蜀汉的地盘,他为刘备建立国家立下了特别高的功劳。同时我们都特别熟悉的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也为我们描写和体现了关羽武功之高,能力之强。
第二关羽的忠肝义胆是让大家最为敬佩的一点。他对自己的哥哥刘备十分的忠心,始终兢兢业业的辅佐着他。在关羽身陷曹操的阵营中时,无论曹操如何厚待他,给予他高官厚禄、美女财宝,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一直对自己的大哥刘备忠心耿耿,一有机会就逃出了曹操阵营奔向了刘备的军队。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忠义之心令人赞叹,他成为使我们追捧的武圣人也是不奇怪的。
第三就是因为他的勇敢和坚强,和关羽相关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其中刮骨疗毒就是一个。在关羽受伤的时候,他能在没有任何麻醉措施的情况下接受医生的治疗——将皮肉切开后去除骨骼上的毒素。可想而知这一过程是多么的痛苦,但关羽不仅忍受了这样的疼痛,同时还面不改色能和别人聊天下棋。他的勇敢和坚强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的。
关羽能登上神坛并不是一招一夕的事情。在元朝的时候,蒙古族统治者为了增强汉人对元朝的支持,就将忠义大将关羽封为神,这是在正史中关羽封神的首次记载,由此关羽踏上了神圣之路。在后来的时间里,明朝及清朝的多位帝王也对关羽进行过敕封。其实,这样行为的背后是有一定政治意义的,既是因为关羽特别的忠诚对他进行褒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能加强统治者对人民思想上的控制和领导。
尤其是在清朝的时候,因为他们以武立国,所以对项羽更是倍加推崇。顺治皇帝、乾隆皇帝多次对项羽进行加封,他们将项羽抬到了武圣人的高度,在地位上和孔子差不多。“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镇远天尊关圣帝君”就是对关羽最好的褒扬。直到现在,关羽仍然是我们特别敬奉的一位神明,他的忠义、勇敢和坚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世界上最恐怖的电影是哪部电影?
一部老片:《闪灵》。
我们看恐怖电影的时候,到底在害怕什么?害怕从电视里蹒跚爬出的白衣女鬼?还是潜入自家宅邸里的电锯杀人魔?或者是荒山野岭的坟地、夜半无人的太平间?
这些恐怖的景象,的确能把观看电影的我们狠狠吓一跳,给予最直接的感官刺激。
但是,我认为,最极致的恐怖,当属发生在日常生活里的恐怖,是那种可能真正发生在你我他身上的恐怖。
《闪灵》,讲述的就是一个平凡、正常的中年男子,在封闭环境中逐渐癫狂,最后试图杀妻杀子的故事。
《闪灵》的剧情线很简单。
男主角杰克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作家,他和妻子温蒂、儿子丹尼,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三口。
在某一年冬天,杰克得到了一个挣外快的机会——大雪山里的遥望酒店,每逢冬季就要歇业。杰克应聘前往,成为空荡荡的酒店里的看门者。
由此,杰克一家人搬入了空无一人、与世隔绝的大酒店里,开始他们的冬季假期。
一家三口,要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酒店里,整整5个月到这里为止,一切仿佛都很美好,一家三口不仅能免费享受一家豪华酒店的资源,甚至还能获得工资。花园里有一望无涯的绿植迷宫可以自由玩耍,宽阔到难以想象的大厅也能随意使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男主角渐渐变得不正常了,他开始变得诡异、暴戾、歇斯底里。
男主诡异地用打字机重复打着:“只工作不玩耍,杰克变成大傻瓜”男主开始走向变态之路的原因,在电影里,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对此,观众们也有很多合理推断,包括印第安人鬼魂作祟、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的复仇、杀妻杀子案的心理影响催化等等。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让男主角变得癫狂的真正原因,不在于那些云里雾里的鬼魂,而是在于现实。
也就是说,是外在环境把他摧毁了。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崩坏,会不会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男主看向自己的妻儿,却摆着这样一副狰狞的的表情,简直渗人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一个人正常的身心成长,离不开身边和谐的环境。
很多心理疾病者,或是犯罪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或者是童年的痛苦阴影。
回到电影里来。男主角本身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作家,又是人到中年,背负着家庭的压力。生活所迫,他急需写出一本成功的作品来证明自己,但是灵感这回事,不是急就急得出来的。
于是乎,男主一边写文、一边暴躁,暴躁完了,还得继续写,没办法,要恰饭的嘛!
来到遥望酒店之后,男主所处的环境更糟糕了。
偌大的酒店,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女主要整天照顾孩子,因此男主只能一个人坐在空落落、阴森森、寂寥寥的酒店大堂里写作,只能听到打字机“哒哒哒”的回音。
写不出文章的男主,对着老婆发脾气,多么真实的场景啊而这时,女主还对男主产生误会,以为是男主弄伤了儿子的手臂(酗酒的男主以前有过前科)。
此时的男主,可以说是太惨了。工作不顺利,妻子哭诉责骂他,儿子害怕疏远他,而他身在这个歇业期的遥望酒店里,连个说话谈心、纾解情绪的人都没有,满身的负面情绪无从发泄。
于是,在电影里,导演给男主安排了一个“酒保”,这位酒保可能是酒店里的幽灵,也可能是男主的臆想。
“酒保”是男主最好的倾听者,也是最邪恶的引路人酒保陪男主喝酒、谈天,一步一步劝诱男主——你这么痛苦,都是因为你的妻子儿子;你这么努力工作,他们却还不理解你,只会责怪你;他们根本不听你的,你要给他们一些教训……
最终,男主步入了深渊,拿起斧头,毫不犹豫地砍向自己的妻儿。
拿着斧头追杀…… 这一幕真的是影史经典啊!人类是很强大的。孩子被倒塌的树木压住,母亲可以爆发出超人般的力气把树木抬起来;出了严重的车祸,血压几乎停止,心脏基本休克,这样踏进鬼门关里的人,也有机会重新拉回来。
同时,人类也是很脆弱的。
有时候,一句话的不合,一件事的刺激,就会让人“坏掉了”。
就像《闪灵》里的杰克,一个正常、平凡的中年男人,最终竟然举起斧头,追杀自己最爱的妻儿。他心理上的“坏掉”,着实让人毛骨悚然。
更可怕的是,当环境的变化、生活的压力、周围人的不理解,这些负面影响重重出现时,这样的“坏掉”,可能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电影不恐怖,恐怖的是现实。
可能这就是《闪灵》能够广受追捧的原因吧!
关注“兔不言”,跟我一起继续探索大千世界里的小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