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3王朝模式,唐太宗李世民造就了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开创出来的盛世,因当时年号“贞观”称为贞观之治。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为后世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唐太宗也成为了一位有始有终的贤君明君!
1·政治上选贤任能,整顿吏治,从谏如流,完善制度
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太宗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珪,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这才有"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的自信豪迈。
上为凌烟阁,下为太学
2·经济上薄赋尚俭,扶持商业
唐太宗在经济上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奖励垦荒,“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唐朝的强盛给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带来了无比的自信,因而唐朝开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 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唐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
3·军事上树国威名,宣扬国威
公元628年6月3日(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公元630年(贞观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攻灭东突厥汗国,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唐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屡次对外用兵,经略四方,向后攻灭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高昌、焉耆、龟兹等西域诸国、薛延陀汗国,并且将漠南、漠北、西域、青海纳入唐朝的统治之下,还打败高句丽、吐蕃,吐蕃称臣于唐朝。他也被各国首领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成为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国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4民族交融上怀柔尊重,亲和一家
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三、四年的认真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便对突厥的骚扰从防御转入反击。但是同时对它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被回纥等族拥戴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各族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从此以后,“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死亡者,必诏册立其后嗣焉”,形成了少数民族政权首领例由唐廷册封的制度。唐太宗还实行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透露了什么让十三爷大为吃惊?
邬思道对雍正有一句评价,电视剧里面没有拍出来,小说中的原话是:
“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这种狠毒的评价,原本是专用于秦始皇、司马懿的。这两位都是什么人,不用多说了。如果不懂啥叫“豺声狼顾,鹰视猿听”,请看下图。
邬思道深知雍正为人阴险恶毒,旁人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同享福。凡是知道雍正秘密的人,大半都会遭到毒手。
自古无情帝王家,知道秘密的属下是可以除掉的,妨碍自己的父兄也是可以除掉的。十三爷也不例外...
电视剧中,邬思道和十三爷的对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雍正继位,带着兵,连夜赶回潜邸探望邬思道(有杀气)。邬思道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雍正。准许其半隐于野。
临行前,老十三前来送行,一番感慨。邬思道感叹十三爷的胸怀,对他说了一句话掏心窝子的话:
“这个铁帽子王,这……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老十三:邬先生,你放心,我不信四哥会做出弓尽鸟藏的事来。(注:应该是鸟尽弓藏,电视剧的配音搞错了。)
邬思道: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不过十三爷你不用担心,只要你收敛锋芒,皇上是不会怎么样子的。
邬思道的这番话,对十三爷的触动非常大。
电视剧中有一个细节,雍正未登基之前,十三爷跟雍正下棋,腿都是翘着的,一副跋扈的模样。雍正登基之后,这哥俩再下棋,十三爷都是弓着腰,一副恭维谨慎的模样,连笑都是很勉强的假笑。
而且动辄就下跪请罪,不敢有半分的差池。雍正说“朕多想再让你叫我一声四哥啊”!
十三爷的内心潜台词是“mmp,我不敢啊!”
以上为电视剧的内容,拍的比较隐晦,对雍正的阴险恶毒,描绘的不够直白。
在小说中,就很直白了。邬思道对十三阿哥袒露真像后,作者对十三阿哥的心情描写是这样的:
允祥被他的神情惊呆了,手里捧着已经凉了的茶,死死盯着邬思道。“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邬思道语气冷峻得令人发抖。允祥蓦地一个惊颤,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翕动了一下嘴唇,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两个人在灯下交换着目光,只听院外一阵风声,像是什么在树林子里扑棱了一阵翅膀,接着便是鸱鸟凄厉的大叫声,叫得允祥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样寒冷的冬夜,到处是坚冰和积雪,雍和宫孤零零地处在京郊,四邻不靠,全是旷野,这时灭口,真正是杀人如草不闻声!允祥嘘了一口冷气,刹那间,他冒出一个念头,竟想夺门逃出去!邬思道对十三阿哥袒露的真像,其实就是告诉他,雍正这个人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平日里的礼贤下士,兄弟深情,都是刻意的伪装出来的假象罢了。潜邸替他秘密办差的奴才可以杀,帮他夺嫡的兄弟一样可以杀。
邬思道之所以会看透雍正其人,是因为雍正做的两件事,让他大吃一惊,后脊背发凉。
第一件是刑部冤狱案,邬思道力劝雍正不要接这个案子。结果雍正当着康熙的面,还是假模假样的把案子给接了。
气的邬思道以为雍正是阿斗之才,扶不起的烂泥巴。其实是雍正有意向邬思道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连夜对自己下狠手,故意让自己得风寒病。既在康熙的面前表功、得宠,又摆了所有人一道。
雍正的这股狠劲,让邬思道后背发凉。
第二件事是高福被杀事件。邬思道以为自己运筹帷幄,能救高福一命。还以为雍正能念在主奴之情,放过高福。
结果高福还是被雍正派人毒杀。这件事让邬思道彻底看穿了雍正的为人。
这位“阴鸷枭雄之主”,让邬思道感到害怕,他是真的是害怕了!
在小说中,邬思道不仅跟十三阿哥说出了自己离开的真像。对四爷党的另一个干将,十七阿哥也有旁敲侧击。
电视剧中没有十七阿哥的戏份,只是在雍正回到潜邸后有过几句台词的交待。
不过就算是如此,仅凭一句台词也足够了。
邬思道接高无庸之口转告给用十七阿哥:
“天子没有私事”。
今非昔比了,往日的四哥已经死了。从今日起,大清朝只有雍正皇帝,不会再有四哥和四王爷。
老十三也好,老十七也好,不要以为自己有拥立之功就洋洋得意,再傻不愣登的跟四哥开玩笑,会没命的!
虽然电视剧没有小说那么直白,没有把雍正杀害潜邸奴才的影像拍出来。但是,即使是第一遍看这部剧的人,应该也会注意到。
之前一直在潜邸替雍正管家的高无庸,后面没戏份了。很明显,杀了呗。知道那么多内幕,能饶了他?
反倒是康熙时期的老奴才李德全,继续服侍雍正。如果是有心之人,应该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说实话,电视剧没有把雍正的狠毒演绎出来,只是沾了点边,立马又收住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电视剧是拍给公众看的,太腹黑了不太好。
电视剧这种比较隐晦、克制的表现手法,其实效果反而更好。
有什么好玩的手游推荐?
游戏有有很多,人们的喜好也是各不相同。从题主问题可以看出,就算王者、吃鸡再好,每天面对也会乏味。经常大鱼大肉,偶尔来盘咸菜也会倍感清爽。比如经常玩大厂游戏,被纷乱的节奏搞得身心疲惫时,找几个小众游戏养肝护命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大厂游戏不说了大家都知道,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款养肝护命的小众游戏。
1、休闲佛系SLG三国策略手游《萌军天下》
《萌军天下》是为数不多的休闲策略手游,很多人以为卡通版只能是卡牌游戏,但这款竟然做出了率土之滨的感觉。很多玩了很久率土之滨的玩家来到这里养肝。同样的烧脑配将,同样的征战十三州,不同的是不在用繁琐的铺路,不用大量的拆迁队。一切都是以降低肝度,保留游戏玩法的休闲做法。喜欢三国策略手游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2、不再烧钱的良心卡牌养成手游《骁将三国》
提到卡牌游戏很多人都会说:烧钱游戏!卡牌游戏的确很多氪金玩家,让朋友们感觉这些游戏太耗钱了,但是《骁将三国》确改变了这一切,重新回到休闲养成。其实这个改变并不难做到,《骁将三国》仅仅是做到了任务元宝产出提高了,所有的武将和物品都是可以通过养成来实现的,这一点就留住了很多平民玩家,有了大众的平民玩家,氪金玩家才有了归宿。良心不单单是省钱,游戏的品质也是顶级的,并没有因为低氪而降低游戏质量。
3、拥有RPG战斗场景的三国卡牌《志霸三国》
这个游戏最大的特点是战斗画面真正的RPG式的画面,不再是传统回合式的卡牌战斗。养成路线依旧是卡牌的路子。
4、画面和玩法都很优秀的《至尊神王》
这款游戏大家玩过后会感觉到,不是大家常见的快成品,拒绝粗制滥造,游戏玩法注重玩家互动,引入和开创了很多优秀的玩法。比如气势磅礴的巅峰对决,紧张激烈的九层妖塔,天地开阔的远洋海战等等。总的来说是个不错的,喜欢的可以直接到中联游戏官网查看
5、自由度高到你不习惯的三国策略《汉王崛起》
这个游戏自由度很高,高到有些新手玩家都不知道做什么了,只要经过短暂的迷茫你就会慢慢体验到这款游戏的真谛。武将我们要去指定城池搜索,从此告别了酒馆刷将。出征的部队错了怎么办?在《汉王崛起》中直接让部队停下来就行了,或者直接中途转向去执行其他任务。这在其他同类手游是无法想象的。
那西辽灭亡后出现的后西辽是真的假的?
一、关于西辽的历史辽朝末年女真人崛起,辽国节节败退。1124年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带领部众西迁到了中亚地区,在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继续抗金。1134年他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称“菊儿汗”,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耶律大石称帝后,1134年春曾组织过一次东征金国,但是由于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此次东征引起金国的注意,1135年金熙宗命粘罕征西辽,但在西辽军和金军内的起义军的夹击下,金军大败而归。此后十年间,耶律大石积极向西扩展领土,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耶律大石后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击败塞尔柱帝国,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以至于在俄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和古英语中中国的发音类似于“契丹”,而金、西夏、南宋等国家对西辽的后代君主皆称为“大石”。耶律大石在位10年,去世时由于儿子耶律夷列年幼,遗命皇后萧塔不烟权国,号称 “感天皇后”,七年后让位于儿子耶律夷列,此期间西辽帝国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在位13年的耶律夷列病逝后,由于儿子都年幼,就遗诏由其妹耶律普速完摄政,号称“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和夫弟萧朴古只沙里私通,杀死丈夫萧朵鲁不,后来公公萧斡里剌发动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拥立耶律夷列次子耶律直鲁古为皇帝。耶律普速完摄政的14年,西辽仍实行耶律大石的既定方针,对外派兵,对内生聚,西辽的国力达到极盛。不过耶律直鲁古继位后开始耽于田猎,朝政混乱,社会矛盾激烈,附属国也开始不听号令,花剌子模和撒马尔干等附属国进攻西辽,西辽帝国不敌就一步步走向没落。1211年西辽乃蛮部太阳汗子屈出律乘耶律真鲁古外出游猎篡位,其实屈出律是西辽皇帝耶律直鲁古的女婿,他是被成吉思汗打败后逃到西辽的。
此时成吉思汗之势由于秋风扫落叶,1218年西辽为成吉思汗所灭,历三世4帝2后,享国88年。
二、关于后西辽的历史1222年西辽将领巴拉克·哈吉布(即八剌黑·哈只卜)率领一部分西辽的臣民逃亡到了伊朗起尔曼地区(今伊朗克尔曼省),他以此地建立起一个完全伊斯兰化的“库图鲁厄汗”政权——“起儿漫王朝”,在国内史书中记载为后西辽或西契丹。八剌黑为了常保统治权就向蒙古称臣,窝阔台曾命他派兵帮助攻打锡斯坦,但被其拒绝,但是为了稳住窝阔台,就派自己的儿子鲁赫‧阿丁前往和林朝觐。此时八剌黑亡故,王位被其侄库特布‧阿丁所篡,后来引发鲁赫‧阿丁和库特布‧阿丁的王位之争,最终库特布‧阿丁胜出。起儿漫王朝还经历过与西辽同样的女主当国的时期,库特布‧阿丁统治7年后辞世,由于儿子沙吉年幼,在位由皇后图尔坎摄政,后来引发了母子政权,沙吉失败流亡印度。起儿漫王朝内乱不断,1309年被蒙古人的伊儿汗伊儿汗国灭亡,后西辽共历八帝二后,存在86年。三、后西辽之名是怎么来的?对于后西辽之名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西辽的延续呢?“后西辽”的名字见于历史教授王治来1983年的一篇论文《关于“后西辽”》,文章中写道:“特将克尔曼的哈拉契丹王朝作一简要叙述,我称之为‘后西辽’。”他又紧接着引用了多桑《蒙古史》里的话:“关于‘后西辽’,多桑《蒙古史》早已提及,他说:‘突厥斯坦与起儿漫有两个哈拉契丹王朝,后一王朝晚于前一王朝一百多年。’”可见“起儿漫王朝”被称为“后西辽”是由王治来所取的,似乎作为西辽的延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13朝历代皇帝是谁?
西安十三朝: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加上东汉(汉献帝6年)、西晋(晋愍帝4年)。
共1200年。也有1077年之说,这是去掉了秦国惠文王到秦始皇登基之前的近百年与秦孝公迁都到栎阳(今西安阎良区)的三十多年(因为这130年左右属于秦国未统一,不是秦朝,不算做朝代。)
一般宣传时以最为有名的西周、秦、西汉、隋、唐为主。其余为割据政权和国祚不足五十年的朝代。
唐代政书《通典》就已经明确记载了建都西安的十三朝。
当然,也有洛阳的网友对于其中的西周、秦、唐有质疑,他们固执的认为西周周成王营建雒邑,迁都洛阳了,他们洛阳也是西周首都。秦的都城叫咸阳,跟西安无关应该是今天咸阳市。唐朝玄宗之前的皇帝隔上三五年会去洛阳小住两三个月,这是迁都,所以洛阳应是首都。[捂脸]
对于这种毫无依据的质疑,原本不必理会,因为历史学家和教科书没有任何一个会在意洛阳网友这种胡乱说法,但我认为还是要回应一下的,毕竟维护历史的真实性,是每个人还好历史的人应该做的。
首先:西周,周文建丰京,周武王灭商后又在丰京的东边隔着河建了新的都城镐京。自此镐京成为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成王即位初,周公辅政,在旧商之地设置“三监”监管殷商遗民,结果“三监”不服周公,竟然和殷商遗民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叛乱平息后,周成王深刻认识到,河南地区林立的诸侯国距离首都镐京较远,周王室管控比较困难,但周成王又不愿意将自己放在诸侯国林立、殷商遗民环绕的河南地区,于是分陕而治。在关中东大门口,又是诸侯国群的中间选了块地方建造了洛阳,并将洛阳设置为陪都,将殷戎顽民集中监押在洛阳,派周八师驻守监押殷戎顽民,同时震慑河南地区林立的诸侯国。怕这些诸侯国不服周公再次叛乱。于是将象征天子的九鼎迁到洛阳,代表周天子在此,替周公撑腰,九鼎就类似尚方宝剑。而周天子继续坐镇首都镐京。所以洛阳在西周其实就是陪都和军事重镇,替周天子看管殷戎顽民和关中地区东大门。
接下来说秦咸阳。
秦代指统一前的秦国和统一后的秦朝。
秦代的咸阳很大包含今天的西安和今天的咸阳,秦咸阳城横跨渭河南北两岸。1953年,咸阳从西安市内独立出去成为今天的咸阳市。
秦国的中期首都在今天的咸阳市内,秦孝公时迁都栎阳(西安阎良区),四十年后迁回秦咸阳(今咸阳市窑店一带),秦惠文王到秦庄襄王时期秦咸阳城的政治中心从渭河以北的咸阳宫(今咸阳境内)转移到了渭河南岸的章台宫(今西安市未央区),直到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到秦朝灭亡。著名的“荆轲刺秦王”“完璧归赵”就发生在章台宫。西汉建立后又在秦章台宫、兴乐宫基础上建了未央宫,并将周围扩建成了汉长安城。因此说咸阳和长安、常安、丰京、镐京都是西安的曾用名。
唐朝都不必多说。唐朝289年,长安作为首都286年,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3年唐朝灭亡。至今找不到任何教科书或者权威历史学家说洛阳是唐朝首都的。洛阳在唐朝仅仅做过80年左右的陪都和3年的首都,洛阳的宫殿也是行宫级别的。洛阳在唐朝最高光的时刻应该是武周时期的15年,武周时期洛阳非常受宠,因为武则天不敢回长安,她要远离关陇集团,庐陵王等人要杀她,她在长安害死太多的皇室成员。所以只能迁居陪都洛阳,虽然升级洛阳为神都,其实也就是嫔妃变成皇贵妃,依旧是陪都身份。法定京师依旧是长安。
现在看看洛阳宣传的13朝。
夏(毫无依据)、商(毫无依据)、西周(陪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从开封迁都洛阳3年)、后晋(从开封迁都洛阳3年)、后唐。
夏、商国都在哪个省至今还是未知数,仅安阳被认定为商朝最后一座都城。洛阳网友说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首都,但这毫无依据,连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许宏都不认可,国家文物局更是要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不使用夏都二字。但洛阳顶着压力强行使用夏都进行宣传。教科书之前也写着“在河南偃师发现一处很可能是夏朝晚期都城的二里头遗址”。一年后也改成“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一处遗存”。
全国夏时代遗址很多,甚至有的从年代到规模和先进程度远超二里头,脸皮要学着洛阳一样厚,都可以用夏都自称了?比如西安的刚发现的太平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都可自称夏都了。
西周和隋唐的洛阳是陪都,洛阳的建都史是从东周开始。
洛阳的曹魏与西安的新莽属于同一种,都是权臣篡位,不同的是曹魏43年国祚,但属于割据政权。新莽15年国祚,但属于全国性政权。
洛阳的唐(昭宗3年)、与西安的东汉(汉献帝6年)、西晋(晋愍帝4年),也是同类型。
洛阳的北魏、后唐、后梁(迁都洛阳3年)后晋(迁都洛阳1年)与西安的前秦、前赵、北周、后秦、西魏属于同类型,都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不同的是,洛阳的后梁和后晋国都在洛阳的时间太短。
综合来看,洛阳水分非常大。如果去掉建都时间低于五年的短命政权,去掉做陪都的朝代、去掉尚无定论的夏、商。
西安建都朝代:西周、秦、西汉、新莽、前秦、后秦、前赵、北周、西魏、隋、唐。十一朝。(去掉西晋和东汉)
洛阳:东周、东汉、西晋、北魏、后唐。五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