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琴弦2f安可,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故事在传唱朋友之间的好交情?
编撰:史遇春
一、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位名叫管仲,另外一位叫鲍叔牙。
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他还要奉养年迈的母亲。鲍叔牙知道了管仲的境况后,想帮帮他。于是,鲍叔牙就邀管仲一起去做生意。虽说是两人一起合伙做生意,但是,管仲没有钱,所以,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资的。当生意赚了钱之后,两人分红,每次,管仲拿的都比鲍叔牙多。
对于分红的事,鲍叔牙的仆人很不解,他问鲍叔牙道:
“老爷,这个管仲真是奇怪。每次做生意,他就象征性地拿那么点本钱,比老爷您少那么多,为什么每次分红的时候,他却都要拿得比老爷您还多那么多啊?”
鲍叔牙对仆人说:
“不可以这么说!管仲有他的难处啊。他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他多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一年,齐国有了战事,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在战场上,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远远地躲在最后面。
一起战斗的同伴都骂管仲道:
“管仲这家伙,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听大家这么说管仲,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
“各位战友,你们都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是孝顺的人,他要留着自己的命,战后好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鲍叔牙的话之后,非常感动,他当众说到:
“生我养我的是我的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太子诸儿当上了国王。诸儿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做正事。基于对局势的准确预判,鲍叔牙认为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于是,他就和齐公子小白逃到莒国。这个时候,管仲则随着齐公子纠逃到了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儿被人杀死,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公子小白,让公子纠执掌齐国的大政。管仲在射杀公子小白的时候,定位不准,把箭射偏了,公子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比管仲和公子纠提早回到了齐国,公子小白做了齐国的国君。
公子小白即位掌权后,他决定任命鲍叔牙为齐国的宰相。鲍叔牙却对公子小白说:
“管仲各方面的才能都胜过我,大王您应该请他来当宰相!”
公子小白一听,十分生气,他对鲍叔牙说道:
“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竟然让我请他来当宰相!……”
公子小白还没说完,鲍叔牙即禀到:
“大王,管仲要射杀您,这不能怪他。他也是为了帮助他的主人公子纠才这么做的呀!”
公子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就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公子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公子小白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管仲就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国名相。关于管仲,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二、知音之交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还是对自己的技艺不满意,他总觉得,自己还无法用手中的琴出神入化地表现出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俞伯牙的老师知道后,带着他,乘船来到东海的蓬莱岛。老师让俞伯牙欣赏自然界的大好风光、优美景色,让俞伯牙倾听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汹涌波涛的动静。俞伯牙观见碧浪滔天、海潮涌动、浪花飞溅;海边飞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俞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心中难眠无奈苦恼。
一天夜间,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着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心情大畅,马上取来鸣琴,弹奏起来。这琴声悠扬,播散四野。忽然,俞伯牙感觉有人在听他弹奏。俞伯牙停了手,往私下看了看,发现一位樵夫站在岸边。俞伯牙礼请樵夫上船稳坐,自己继续弹奏未竟的曲子。
俞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正情动处,樵夫道:
“此处雄伟而庄重,好像耸入云端的高山一样!”
俞伯牙微微点头,继续弹奏,当他的曲子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宽广浩荡,好像滚滚流水在眼前,身处无边海边一般!”
俞伯牙听言,激动地说:
“先生真是我的知音啊!”
这位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钟子期早亡,俞伯牙得悉后,他就在钟子期的坟前轻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摔琴而去,终生不再鼓琴。
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为人们所艳羡.
世上像俞伯牙与钟子期一般的知音朋友实在是太少了。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诗人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无眠之夜也曾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之交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三、舍命之交
春秋时,楚庄王招贤。
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左伯桃,年近四旬,未尝出仕。后左伯桃听得楚庄王慕仁好义,乃携书一囊,辞别邻友,径奔楚国。
左伯桃迤俪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左伯桃冒雨迎风,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湿了。天色昏黄,他走向村间,欲觅宿处,远远望见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灯光,径奔过去。
左伯桃轻叩柴门,有一人启户而出。左伯桃施礼曰:
“小生西羌左伯桃。欲往楚国,中途遇雨,无旅邸之处。求借一宵,未知可否?”
那人闻言,答礼云:
“兄台无须多礼,容我取火烘衣,共坐闲话。”
当夜烧竹为火,那人炊办酒食,意甚勤厚。伯桃乃问姓名。那人曰:
“小生羊角哀,独居于此,平生酷爱读书。今幸遇贤土远来,但恨家寒,乏物款待。”
伯桃曰:
“阴雨之中,得蒙遮蔽,更感佩一饮一食!”
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学问。比及天晓,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有相待,结为昆仲,伯桃年长为兄。雨止道干,伯桃曰:
“贤弟有王佐之才,抱经纶之志,不图竹帛,甘老林泉,深为可惜。”
角哀曰:
“非不欲仕,但未得其便。”
伯桃曰:
“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
角哀曰:
“愿从兄长之命。”
遂收拾路费粮米,二人同往南方进发。行不两日,又值阴雨,盘赉罄尽,只有行粮一包,二人轮换背负。其雨未止,风又狂作,变为一天大雪。二人行过歧阳,道经梁山路,问及樵夫,答说:
“此去百余里,并无人烟,荒山旷野,狼虎成群,且休前去。”
伯桃与角哀曰:
“贤弟心下如何?”
角哀曰:
“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顾前进。”
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单薄,寒风透骨。次日,雪越下得紧,厚可盈尺。伯桃受冻不过,曰:
“此去百余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惧去,纵不冻死,亦必饿死。我将身上衣服给你,贤弟可独携此粮,强挣而去。我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待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用,那时却来葬我。”
角哀曰:
“焉有此理?你我虽非同胞,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
遂不许,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
“风雪越紧,如何去得?且于道旁寻个歇处。”
路边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热些枯技,以御寒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
角哀大惊,曰:
“吾兄何为如此?”
伯桃曰:
“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
角哀抱持大哭曰:
“吾二人死生同处,安可分离?”
伯桃曰:
“若皆饿死,白骨谁埋?”
角哀曰:
“若如此,弟情愿解衣与兄穿了,兄可负粮去,弟宁死于此”
伯桃曰:
“我平生多病,贤弟少壮,更兼胸中之学,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
角哀曰:
“令兄饿死桑中,弟独取功名,此大不义之人,我不为。”
伯桃曰:
“我自离积石山,至弟家中,一见如故。知弟胸次,以此劝弟求进。不幸风雨所阻,此吾天命当尽。若使弟亦亡于此,乃吾之罪也。”
言讫,欲跳前溪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拥护,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伯桃神色己变,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挥令去。
角哀寻思:
“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谁葬吾兄?”
乃于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
“不肖弟此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
伯桃点头半答,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
伯桃死于桑中。
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到楚国。次日入城,问人曰:
“楚君招贤,何由而进?”
人曰:
“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
角哀径投宾馆前来,正值上大夫下车。角哀乃向前而揖,裴仲见角哀衣虽蓝缕,器宇不凡,慌忙答礼,问曰:
“贤士何来?”
角哀曰:
“小生羊角哀,雍州人。闻上国招贤,特来归投。”
裴仲邀人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庄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旨切当世之急务。庄王大喜!设御宴以侍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缎百匹。
角哀再拜流涕,庄王大惊而问曰:
“卿痛哭者何?”
角哀将左伯桃脱衣赠粮之事,一一奏知。庄王闻言,为之感伤。诸大臣旨为痛惜。元王曰:
“卿欲如何?”
角哀曰:
“臣乞告假,到彼处安葬伯桃,回来再事大王。”
庄王遂赠己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随角哀车骑同去。
角哀辞了庄王,径奔梁山地面,寻旧日枯桑之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齐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林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周筑墙栽树;离坟一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
四、胶漆之交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陈重年轻时与同郡的雷义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
豫章太守张云听闻陈重之名后,对他的德才品行非常嘉许,举荐陈重为孝廉。
陈重感觉雷义在诸多方面都胜过自己,于是,他要把功名让给雷义。陈重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都未批准。
第二年,雷义因为才行俱佳,也被选拔为孝廉。
至此,陈重与雷义二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陈重与雷义的同事中有一位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达数十万钱。债主天天上门向小吏索讨,小吏跪求暂缓,债主并不通融,且欲将此事诉诸官府。
陈重得知情况后,私下替小吏还债。小吏对此感恩戴德,登门向陈重道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
“你大概弄错了吧!这事不是我做的,或许是与我同名同姓的人代你偿还的吧!”
他始终不谈自己的善举。
有一次,一位同事告假回乡。因为事情紧急,他慌忙中错穿了别人的裤子,也没发觉,就回去了。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的,陈重知道后,并未申辩,而是去买了一条新裤子赔偿给失主。直到告假回乡的同事归来,丢失裤子的事件才真相大白。
后来,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与雷义一同还乡。
再后来,陈重复出,作细阳县令,颇有政声。他在任职期间的各项举措深得民心,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陈重辞官离职;守丧期满,他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任郡府功曹,在任其间,他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公正审判后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那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锭黄金送到雷家,以示感恩。雷义坚辞不受。那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黄金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几年后,雷义家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黄金。但是,这个时候,送黄金的人已经过世,其家人妻小也不知身在何方,因此,黄金无法退还。于是,雷义便将这两锭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
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
后汉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曾被举荐为秀才,他请求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予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
陈重与雷义的事迹传遍乡里,广为传颂。人们都说:
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但还是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太守,让他持节督察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世人赞道:
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五、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
范式和张劭两人曾经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
有一次,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就对张劭说:
“二年后我还回来。回来时将经过你家,我会前去拜见你父母,看看你的小孩。”
张劭听说此话后,非常高兴,两人粗略估摸下了未来见面的时间,并愉快地约定了见面的日期。
时光荏苒,很快,范式与张劭约定的会见日期就要到了。
张劭把约定见面的事情地告诉了母亲,并请母亲提前准备酒菜,自己好款待范式。
张劭的母亲听说此事后,对张劭说:
“你们分别已经有两年时间了,虽然那时约定了日期,但是,你们之间远隔千里,你怎么就那么确信无疑呢?”
张劭回答母亲道:
“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虽然是两年前的约定,但是,我可以肯定,他绝对是不会违约。”
张劭的母亲说: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为你们先酿点酒吧!”
到了二人的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他先去拜见了张劭的母亲。之后,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相互告别。
后来,张劭得了病,病情十分严重。张劭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日夜照看他。张劭临终时,叹息到:
“遗憾的是,临终之前,没有见到我的至交好友。”
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都称不得上是你的至交好友,那还有谁能算得上?”
张劭说:
“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不相弃的朋友;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不相负的朋友。”
不久以后,张劭病死了。
张劭死后,范式忽然梦见了他。梦中的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范式道:
“巨卿,我在某日死去,在某天埋葬。我将永归黄泉,你没有忘记我啊?怎么不来看我?”
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他按照礼仪,穿着祭奠朋友的丧服,去送张劭最后一程。范式骑着马,急匆匆前行,在他还没有到达张劭的丧礼现场时,那边已经为张劭发丧了。
送葬的人抬着张劭的棺木,到了坟穴。送葬的人要将棺材落下,安放进墓室,奇怪的是,不是这里顶到,就是那里卡着,张劭的棺材半天都放不进墓室。
张劭的母亲流着泪,抚摸着儿子的棺材说到:
“儿啊,难道你还有未了心愿?”
于是,老人家吩咐停下来,稍等再安放。
没过一会儿,送葬的人们就看见远远有白车白马疾驰过来,车马声中,夹着悲戚戚的号哭。
张劭的母亲虽然没有看清来人的样子,她非常肯定地说到:
“这一定是张劭的好友范巨卿到了,快快迎接。”
送葬的人对张劭母亲的话语半信半疑。待范式走近,果然证明张母所言正确。
范式到了之后,吊唁张劭说:
“元伯你走了,从此你我死生异路,天人永隔,这一辈子,再无相见之日……”
话未说完,已经流涕失声。
参加张劭葬礼的,据说有上千人。看到范式因为亡友痛断肝肠,众人都为之落泪。
哭罢亡友,范式亲自拉起牵引灵柩的大绳。这时,棺木被顺利安放进墓室。
为了追思悼念亡友,范式在张劭的坟墓旁边住了一段时间,为亡友守墓。他还在张劭的墓前种植了柏树,守墓礼结束后,他才离开。
文后注: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丰盛饭菜。
《论语》 卷九《微子第十八》:“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六、忘年之交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文学,博览群书。
建安年间,汉献帝在许昌建都,孔融累次升迁,做到了“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孔融见的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因此,他总是写奏章讽刺曹操。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山阳郡守郗虑,很会见风使舵,因为孔融所犯的一些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其言辞大体如下:
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
他们的这些讲法,显然犯了大不敬之罪,因此被害。
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其余六人都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且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祢衡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因此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他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
那时,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因为意气相投,于是结为好友。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并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祢衡。曹操爱才,很想召见祢衡,但是,祢衡老是骂曹操。曹操虽然心里痛恨祢衡,但出于对祢衡才华的爱惜,并不想杀他。既然不能为己所用,曹操就派人把祢衡送给了荆州的刘表。祢衡看不起刘表,又侮慢刘表。刘表没有曹操那么爱才惜才,不能容他。刘表又把祢衡推倒了江夏太守黄祖身边,黄祖性子急,最后,祢衡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
文后附:
1、《后汉书》 卷八十下·文苑列传第七十下《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2、何为“忘年交”?忘年交是指年龄相差20岁以上的两个或多个人的交往,虽然说,这表面上看来是两辈人(父辈和子辈)或(祖辈和孙辈),明显存在着年龄、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是,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相似、相同即投缘对意,有其共同的“理想”、理念,相逢愉悦开心,话语投机,大有相识恨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同道中人很有可能成为“忘年之交”情结。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哈恩的新专辑是如何诞生的?
从第一次接触到西班牙作曲家安东·加西亚·阿布里尔的小提琴作品起,希拉里·哈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译者注)就产生了一个念头,邀请他创作一套小提琴无伴奏作品,就像巴赫、伊萨依的六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那样。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希拉里·哈恩
结果,阿布里尔的六首无伴奏组曲如约而至,得益于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以及华盛顿艺术基金的资助,希拉里本人也于上周完成了唱片的录制。此前,因为盖里博士以及盖里女士的资助,才使得这一套作品得以出版,并于三年前公开首演。
西班牙作曲家安东·加西亚·阿布里尔
西班牙作曲家安东·加西亚·阿布里尔
希拉里与阿布里尔除了在音乐上结缘,双方还有一位共同的好朋友。“对于我来说,阿布里尔既是一位作曲家,同时又是我一位西班牙好友的最好的朋友,”希拉里说。阿布里尔,今年86岁,擅长创作歌剧、交响乐、康塔塔、电影配乐、声乐套曲等,并多次获奖。同时,他也在皇家马德里高等音乐学院从事作曲教学近三十年。
邀请阿布里尔创作无伴奏组曲的想法,源自于他为希拉里创作的三首无伴奏小品“三声叹息”。2013年,当时希拉里创立了在全世界征集27首专属安可曲的计划(这张专辑在2015年获得格莱美奖,译者注),阿布里尔也在受邀请的作曲家之列。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希拉里·哈恩
希拉里最开始只想要一首小提琴钢琴二重奏,或小提琴独奏曲,但阿布里尔对她说:“我要么不写,要写就写三首。”结果,“第三声叹息”被选入了专辑,而以无伴奏形式创作的“第二声叹息”则成了“六首无伴奏组曲”的“导火索。
First Sigh (阿布里尔:第一声叹息)
Hilary Hahn;Cory Smythe - In 27 Pieces: The Hilary Hahn Encores
“我刚一拿到乐谱,就被作曲家对于旋律的把控和特有的风格所吸引,”希拉里在上周与我的通话中说,“这是之前所有独奏作品中不曾出现过的,不是每个作曲家都能将小提琴这种主调乐器与复调旋律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完成这项高难度任务的作曲家中,巴赫、伊萨伊等,都完成了包含六首作品的套曲
“既然有这样的一个传统在,我觉得还是可以请他也来试一试完成六首无伴奏奏鸣曲或者组曲。”希拉里说,“我也没有说一定要固定某种形式,只是想请作曲家做一个尝试。”显然,这可不是轻易能完成的任务,作为一件只有四根琴弦,一把弓的乐器,不仅没有其他乐器提供伴奏,还要完成自己给自己伴奏的任务,真的很难。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就被奉为小提琴作品的“圣经”,伊萨伊的无伴奏奏鸣曲也拥有至高的地位。
商定好之后希拉里一直在紧盯着这件事,而阿布里尔则一直闪烁其词——至少看起来是这样。“阿布里尔总是说,‘哦,我不清楚,该怎么写呢?’我又能说什么呢?”随着时间推移,希拉里开始觉得这件事越来越没有希望了。直到2014年的某一天,他站在她面前,拿出整套无伴奏的乐谱。
“原来,老先生每天都在偷偷的创作,连续好几个月了,”她说,“他把我之前的唱片找来听,研究我的演奏特点;把巴赫、伊萨伊,以及其他所有小提琴独奏曲找来,仔细研究,并尝试创作出具有他个人特色的旋律。”而阿布里尔的夫人,奥利女士,曾经私下告诉希拉里说,这几个月来的每一天,老先生都嚷嚷着说:“我要去我的工作室找我的希拉里去了。”从早到晚都待在工作室里,除了吃饭和午睡,完全不休息。
加西亚·阿布里尔的六首作品有着不一般的含义,他把每一个独立的乐章分别命名为“心灵、无限、爱、艺术、反射、你”,相对应的首字母"H-I-L-A-R-Y"正是希拉里的名字。
“我并没有像巴赫一样,在乐曲中采用传统的舞曲形式,”加西亚·阿布里尔说,“但我采用了大量西班牙民歌的韵律。我始终认为,音乐是世界的,但民族的才更能体现这种世界观。每一种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独有的精彩之处,把这种美用音乐表达出来,是巴赫曾经做过的,也是我现下正在努力的。”
拿到乐谱后,希拉里首先自己练习了一段时间,并在几周后与作曲家会面。因为他们俩有一位共同的好朋友,同时可以说西班牙语和英语,因此被邀请成为了两人的翻译。“我们两人几乎是一个音一个音的逐个切磋讨论,而我们的翻译朋友则需要同时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交换两位艺术家对于音乐的不同见解,一整天下来,可把他累坏了。”希拉里说道。这之后,“我们对于彼此的观点与喜好,以及对于音乐的见解都更加清晰了。能与作曲家进行这样的交流的机会可不多。”
“每个音都似乎是为我而写,”希拉里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每一个乐句,都是作曲家想象着我演奏状态创作出来的,每一句都是我从未感受过的,但冥冥之中必须由我来诠释的。我开始演奏它们的时候,每一个音符都如此美妙、富有表情,多姿多彩,既抽象又具体,充满热情,让人忍不住随着翩翩起舞。”
在多次现场演出之后,才有了出版唱片的计划。“我事先并没有告诉阿布里尔关于录制唱片的时期,”希拉里说,“他背着我偷偷写谱子,我背着他偷偷灌唱片,咱们算是扯平了。”到时候一定会让他大吃一惊。
“那天我去他儿子家里做客,他们全家人都在。我对他的儿子说,我带了点背景音乐来,一会聚会的时候放,老先生一定会很喜欢,”希拉里说,“我把U盘给他,并嘱咐他‘别看曲名,直接播放!’”快到播放音乐的时候,希拉里还故意跑去和作曲家拉扯家常,分散他的注意力。两人聊的正欢,忽然阿布里尔停了下来,指着唱片机问:
“这是······是什么?现场演出的录音吗?难道是我的无伴奏组曲?”他大声问。希拉里这才回答说:“对!我把他们制作成唱片啦!”希拉里将整个录制过程事无巨细的说给作曲家听,他开心极了,很喜欢这种以“牙”还“牙”的恶作剧行为
尽管这些作品中详细标注了很多小提琴演奏法,但加西亚本人并不会演奏小提琴,他比较擅长钢琴。“这也是让我出乎意料的地方,”希拉里说。作曲家不仅擅长在这件乐器上构建复调体系,并对小提琴作品的写作技巧信手拈来。”“能够在小提琴这块小小的方寸之地,展现巨大的音域以及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真的非常不可思议。”
对于演奏者来说,乐曲既有技术上的,也有音乐上的困难。“想要演奏好,你必须花很多的时间研究乐谱,并熟悉西班牙节奏,以及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希拉里说,“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一个全新的感受。”有时乐谱上的要求会与我们传统的理解大相径庭。比如,“当作曲家标记‘rubato’时,实际是要求演奏者先快后慢;当标记‘free’时,则要求拉的更慢(broaden,此处原译指宽广,若有更好译法欢迎指教)。如果你对于作曲家有所了解,就会发现他在吟唱旋律,在谈论音乐时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都在他的作品中一一得以呈现。
正因为如此,希拉里在视频网站中发布了很多视频,包含对作曲家的采访,对于每一首乐曲的讲解以及演奏。“你会发现,阿布里尔在采访中使用了很多很高深的词语,他在西班牙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艺术家,很有名,说话很有权威性。”下面的视频,就是加西亚与希拉里在探讨组曲中的第二首:无限。
希拉里在这首作品的讲解中是这么说的:“我真的很喜欢这些作品,”希拉里说,“它们为小提琴独奏艺术开创了一片新的田地,并依然包含着能够打动你自己的情绪。一直以来,新作品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然而这些作品不同,你只要开始听一会儿,就会被吸引,从而欲罢不能。”
有没有哪些惊艳你的诗词或者句子?
飞花《作娟悟语》,当然有惊艳我的句子比如仓央嘉措等人的诗,听我一一道来。
一,仓央嘉措
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的心囗幽居,我放下过天地,我放下过万物,却从未放下过你。
一颗心与一颗心相印,一支魂与一支魂重叠,流浪就变成了回家,破碎就变成了完整。
听到这首配乐散文诗,我如醉如痴,陷入了深深的感动。重播回放了好几次。这种浸入骨髓的情愫,只有这样有非凡才华又有刻骨铭心爱情体验的热血菩提男儿才能吟出。入心,入身,入血,入魂。
二,元稹
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自古以来家喻户晓的名句,第一眼就铭记在心,从不曾忘却。见过广阔无垠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能吸引我,除了巫山的云雨交织缠绵,其它的云跟它相比都黯然失色,没有味道。意思是只有亡妻最好,别人都看不上眼。悼妻之诗没有入骨的悲伤,只有深情的爱意,开辟了悼亡诗之先河。虽然后来也是负心男子,又甩才女薛涛,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却流露出当时爱慕亡妻的款款深情。
三,李后主
雕梁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诗表达亡国之君李后主国仇家恨的悲伤惆怅之情。风景还是原来的风景,精雕的栏杆,玉彻的台阶应该还在,可是怀念的人容颜已经改变,衰老了。引申之意是虽然宫殿还在,可是物是人非,主人已不是我,大有国破山河在之感慨。我的悲愁如那一江的春水向东流去,千艘船万艘舟载不下心中一片愁。七夕之时,有感而发。历史上因为写下诗歌而丢命的国君恐怕只有他吧!
四,李白
高堂明境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寝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
天宝十一年,李白被唐玄宗客气地赐金放还,逐出权力中心已八年之久,他拜官为相,报效祖国,欲参与冶理国家的雄心伟愿化为泡影。心生郁闷和不满,深感怀才不遇,在沮丧和绝望中他还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诗人浪漫的情怀和豁达的胸襟让我心生敬佩。他感到岁月如梭,时不我待。父母高堂对鏡,晨是青丝到了晚上变成了白发。用夸张的比喻手法感叹时间飞快,急切想有所作为。强调人生苦短,该高兴就高兴,别拿着金制的空酒杯对着天上的明月,错失欢娛良机。人生当及时行乐,放情言欢。他又自信满满,豪言上天赋于自己的才干,早晚必定会有用处的。对自己的才华很是肯定。情绪和情怀互相转换,又互相纠缠,诗人借酒当歌,借题发辉,借酒浇愁。诉说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和期盼。发泄哀怨的情绪如江河日下,一泄千里,不可收拾。口吐豪言,那口袋中的钱算什么,就算我一掷千金,没了又怎样,它还会回来的。表达了作者视金钱如糞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大气。悲愤感慨古往今来的圣贤都是寂寞和孤独的,只有会饮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以上几句诗是《将进酒》中的点晴之笔,是整诗的精华。诗句凝练,含意深刻,脍炙人口。读来朗朗上口,寓意讲究,比喻逼真,形容贴切。也体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惊人的才华和写诗天赋,诗仙称号当之无愧,诗句惊艳了世人,也惊艳了时光和流年!
五,徐志摩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灵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徐志摩1922年秋天从英国剑桥留学回国后写给老师梁启超的信,表达自己追求的爱情的一段话。意思是不用老师操心,后果由我自己负责,也是对老师规劝勿要追求林?音的回应。
这是新月派诗人的爱情宣言。表达追求爱情的决心。此话深刻表明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个性解放,崇尚自由恋爰,婚姻自主的大胆主张。也表明了他是一个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者。在那个年代勇敢提出离婚,振动中国,是头一宗近代史上的西式离婚,挑战了我国历来的婚姻制度。
六,李清照
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别看她是女流之辈。在国家遭遇战乱之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不输七尺男儿。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李清照借古讽今,发泄对赵明城任建康知府时,不思平叛城中爆乱,反而临阵逃脱的行径的不满。在夫妻逃跑路过乌江时,以吟诗歌颂项羽的悲状之举,影射南宋当权者的无耻与其夫的懦弱行为。
2、《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都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尤其最后一句,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意浓浓,枝繁叶茂,红花雕零了。此句惊艳了时光,语出惊人,高度浓缩地描写了春天欲走,桃李飘落的情形。
惊艳我的诗词和句子很多,不胜枚举。这几条最喜欢,也最欣赏,也最记忆深刻。
作者,顾作娟,图片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