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萝卜挑战32攻略金萝卜布阵图,保卫萝卜博物馆35关攻略

新辉网

保卫萝卜挑战32攻略金萝卜布阵图,保卫萝卜博物馆35关攻略?

1.

宝箱打掉之后继续放鱼刺,清理道具,上面可以先放4个满级的鱼刺清理小怪。开始往右边清理吧!放着两个深海蘑菇其实是为了刷钱,全部鱼刺也可以过关的。深海蘑菇和鱼刺的眩晕是不会叠加的。第10波左右的时候道具就清理的差不多了。放4个深海蘑菇刷钱玩。两个紫水晶增加输出!最后一波的阵型,没别的。有钱了就往空位放鱼刺就好了。

保卫萝卜挑战32攻略金萝卜布阵图,保卫萝卜博物馆35关攻略

2.

(3)、保卫萝卜挑战模式攻略:(35)第35关这关的关键在于:一是开局时要卖掉那4个炮塔,建造星星和汽油瓶;二是雪花、鱼刺及冰冻星星的优良配合,才能通过第14关;三是前期钱很紧张,清除道具的顺序、方式很重要。这关的综合难度算是较高的。卖掉4个炮塔,建造一个星星,一个汽油瓶。星星杀怪,一有

保卫萝卜二三十五关怎么打?

开局放两个鱼刺,升到2级攻击标记的宝箱,宝箱打掉之后继续放鱼刺;

清理道具,可以先放4个满级的鱼刺清理小怪;

开始往右边清理,清理完全部鱼刺也可以过关,深海蘑菇和鱼刺的眩晕是不会叠加的;

第10波左右的时候道具清理完毕,放4个深海蘑菇、2个紫水晶增加输出;

最后一波的阵型,往空位放鱼刺。

历经甲午海战的广甲广乙广丙粤海三舰?

1894年5月7日~27日,光绪二十年四月初三至二十三日,大沽口外海,成立六年的北洋海军在这里举行了海上阅兵。

这次海上阅兵,共有21艘军舰参加。

既有来自北洋海军的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超勇、杨威、威远、康济、敏捷12艘战舰;来自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军舰;南洋水师的南琛、南瑞、镜清、寰泰、保民、开济6船。

这一年,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因此检阅规模格外盛大。

这是清廷组建北洋水师以来的第二次大阅,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同时还是最后一次大阅。

因为就在大阅结束不到两个月,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前来参加海上大阅的广东水师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军舰,由领队程璧光带领。

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广东水师就几乎是清朝水师的代指,不过随着清廷对海防概念的逐步深化,越来越重视北方海军拱卫京畿的重要性,经费投入上也是几乎倾囊。

相比之下,广东水师由于经费短缺,越来越不堪一战,舰艇数量虽多,但吨位很小,而且型号杂乱,只能用于内河和近海作战。

这种局面,直到张之洞于1884年出任两广总督后才得以改善,广甲、广乙、广丙等一批大舰,都是他在任期间向福州船政局订购而成。

不过,相比于财大气粗的北洋水师而言,只能由国内造船厂制造的广东水师,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配备,抑或装甲防护上,都远远逊之。

其中,广甲号巡洋舰,是福州船政建造的一条铁胁木壳船,是“威远”级的第六号舰。全长67.66米,宽度10.27米,排水量1300吨。

在火力配备上,广甲号配有最大射程11000米的150毫米‘克虏伯’主炮3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炮4门,37毫米5管‘哈奇开斯’速射炮4门;同时,该船配备了2具鱼雷发射管。

不过,装甲配备上除了尾部的150毫米主炮有1英寸的钢板防护外,全舰就再无任何防护措施了。

除了可怜的装甲,还有不忍入目的动力,由于损耗,到1894年时,原本14.2节的最高航速估计还剩下10-12节左右。

广乙舰,为钢胁钢壳鱼雷快船,全长71.63米、宽8.23米、排水量1000吨,航速16.5节。

武器配备有江南制造局制造的120mm速射炮3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以及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广丙号同样为钢胁钢壳穹甲鱼雷快船,舰长71.63米、排水量1000吨、航速16.5节。

主要武器与广乙号类似,为江南制造局造120mm速射炮3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演习期间,“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 “中靶亦在七成以上”。

不久,朝鲜局势渐趋紧张,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北洋备战。李鸿章采纳此议,“广乙”、“广丙”二舰因留北洋,后均调入北洋水师。

就这样,来自广东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参加了决定中日命运的甲午海战,从此再也没有返回广东。

广乙号:第一艘损失的清朝军舰。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牙山附近海面偷袭清政府雇用的运兵船——英国商船高升号。

7月25日凌晨,护送兵船的北洋水师巡洋舰 济远 、广乙舰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 浪速及秋津洲三舰遭遇。

7时55分,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艘军舰向济远、广乙发起突袭,济远、广乙发炮还击,战斗中广乙舰试图向日本军舰发射鱼雷,但在日舰压倒性的火力打击下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人员伤亡惨重,被迫向东北海岸方向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 。

管带林国祥下令将广乙舰焚毁,率残卒七十余人登岸后,往牙山投叶志超军营,见营垒已空,最后搭乘英国军舰回国。

广甲号:可耻的逃兵最终被击沉。

在黄海海战中,广甲号作为‘济远’小队的僚舰,开战后一直尾随着“济远”身后。

“济远”逃跑后,广甲号也随之逃跑,直接把北洋舰队的阵型带乱,成为黄海海战的转折点。慌不择路的广甲号往大连逃跑,在三山岛触礁。

最终,被路过的日军舰队击毁。

未来的民国总统黎元洪,此时正担任广甲舰二管轮,军舰搁浅后,黎元洪跳海逃生,随后告别海军生涯。

并于1896年回到湖北,直到1911年,无意间卷入历史大潮,改变历史走向。

广丙号:见证了投降的耻辱。

“广丙”在黄海海战中属于第2批进入战场的军舰,战斗中,“广丙”一度突击到距离“松岛”仅数百米处,准备发射鱼雷,但因无法抵御日本军舰密集炮火,未能成功,最终随舰队返回旅顺。

在紧接着而来的威海保卫战中,“广丙”被迫承担了许多痛苦的任务。

1895年2月9日,“广丙”受命用鱼雷彻底击沉了已经搁浅的“靖远”号。

2月14日下午3时半,“广丙”舰载着接洽投降的代表,即管带程璧光与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赴日本海军旗舰“松岛”签订《威海降约》,见证了北洋海军覆灭这一悲惨的历史时刻。

北洋水师覆没后,“广丙”舰后于3月16日被编入日本舰队,1895年12月21日在澎湖遇风暴沉没。

都不如范建的部队厉害吗?

白羽居士,为你答疑解惑。在电视剧庆余年中曾经出现过耀眼夺目的红甲骑士,在原著《庆余年》中也有过对黑骑战斗力的描写,而范建在庆帝的授意下也秘密建立了一支特种部队,虎卫。他们三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还没有人做过专门比较。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 红甲骑士就是大皇子的禁军

事实上,在原著中没有出现过“红甲骑士”如此招摇炫目,亮瞎人眼的阵容。诸位可以想象一下,如此高调华丽的阵容出现战场上必然是招致集体围攻的下场。所以就算真有红甲骑士的这个兵种,多半也是御林军、仪仗队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许多人认为红骑代表的是皇家权威,平时接待外宾、庆典活动中充当一下仪仗队的存在,用来接范闲这个庆帝的“私生子”或者官员的家眷那是再合适不过的存在了。

但是,根据原著的设定来看。庆国以武立国,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这支部队就算战斗力下降也不会太严重。而这支身披红甲夺目光彩的军队,其实也象征着浴血奋战的功劳。白羽推测,这支红甲骑兵将来有可能是迎来一任新的领导,焕发出新的生机。

庆国一共有五路边军,七路州军。叶家的定州军、燕小乙的沧州军、党骁波的胶州水师、秦家的边军和南诏国的一支边军。为了防止叛乱,大皇子率领的征西军和燕小乙的征北军都是从五路边军抽调而成。禁军统领宫典,已经被庆帝寻了由头赶出京师,之后接替禁军大统领一职的就是征西回来的大皇子。

诸位皇子中范闲最认可的就是这位大皇子,没有篡位的野心,只有军人的血性。因此,红甲骑兵的战斗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二、 黑骑的战斗力

黑骑是一支极为强大的部队。它隶属于监察院五处,平时主要负责保护陈萍萍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出现在正面战场上,黑骑最强的战绩就是当年深入北魏国境,生擒肖恩回国,是监察院最强的武力。

黑骑很少有出现在正面战场上的机会。千里擒肖恩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在庆国内部有不少人都会黑骑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认为监察院的黑骑其实跟北齐的锦衣卫战斗力差不多。

事实上,因为监察院的工作性质,许多人对生擒肖恩没有太大的感觉,毕竟太过久远。在京都流血夜时间中,范闲曾经带领两百黑骑就敢直冲皇宫,除了内部接应的暗探之外,黑骑的战斗力可见一斑。随后,隐藏在京都外的五百黑骑乔装入京,在二处主办的带领下强攻刑部大牢,保住了胡、舒两大学士和在押文官们的安全,这也只是黑骑发挥出一般的水平而已。

在皇宫争夺战当中,秦桓和秦老爷子拿出了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精锐骑兵。这支五千人骑兵的军团从正面突破了监察院的防线,大皇子率领的禁军骑兵在秦家的骑兵面前几乎是全军覆没。

就在秦家骑兵打算冲击范闲亲自把守的皇宫大门时,在皇宫广场附近的民宅中出现了一支全身黑甲,冷漠到极致的骑兵。这支仅有200人的黑骑部队,在首领荆戈的带领下,保持着紧密的队形,以极高妙的骑术为支撑,和秦家最强的精锐骑兵碰撞在了一起。在这一刻,秦老爷子才明白,为什么庆帝强行命令陈萍萍将黑骑的人数控制在千人以内!

原著中写到:两百名黑骑同时做出放弩箭,抽马刀,冲敌阵的战术动作,凭借奇快的速度、强大的冲击力锋利无比地冲进了秦家的骑兵大队中,在秦家的骑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转换了阵型,把秦家的骑兵切成两截。荆戈更是在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凭借手中的长枪将敌酋秦桓直接刺于马下。黑骑的作战能力,在荆戈手中发挥到了极致。

三、 虎卫与联击术

如果说黑骑是庆国最强的矛,那么虎卫就是庆帝最强的盾。电视剧中第一季出现的那个面带憨喜的阳光大男孩高达,就是虎卫中的一员。

虎卫是庆帝秘密授意范建为自己打造的一支武装力量,数量不过百人,平均武力值都相当高。平时主要负责保卫工作,范闲出使北齐时一共带了7名虎卫,根据他的观察和高达在战斗力中的表现,虎卫的平均水平在八品左右。

虎卫之间配合默契,他们有一种神奇的阵法,姑且称之为“联击术”,简直堪称类似于“天罡北斗阵Plus”的存在。

如果说区区八品高手在庆国宇宙中对上九品高手根本不够看,那么在“联击术”的加持下,七名虎卫就可以跟海棠朵朵正面硬撼。庆帝最初的设想是百名虎卫,联击可伤大宗师。所以,庆帝在打造这支部队的基本要求就是,即使面对人间最巅峰的力量,也必须挡在陛下生前,泼洒碧血,破开胸腹,舍生忘死,不退一步。

在大东山一战之时,不知道有多少虎卫试图7人合围,用这套阵法对付四顾剑,然而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在四顾剑的无上剑意面前只有被屠戮的份。虽然四顾剑一剑秒杀所有虎卫,然而他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虎卫们联击时所产生的刀气还是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四顾剑的体内,尤其是他中了庆帝的一记王霸拳之后,那些联合产生的刀气还是对四顾剑产生了很大的伤害。大宗师已经是超凡入圣的存在,虎卫这支人间最强的军队,终究还是靠自己创造出了辉煌战绩。

如果说红甲骑士代表的是长途奔袭、长途作战的骑兵部队;那么黑骑代表的就是优中选优的骑兵精锐,这两支部队都善于骑射,灵活的机动性和穿凿战术的配合使用都是他们的强项。虎卫用的是长刀和圆盾,偏重于防守和保卫所谓的八品、九品谁也没见过,也不能纸上谈兵地判断黑骑和虎卫孰优孰劣。

白羽点评:战斗力是衡量一支军队的重要标准,像“虎卫”和“黑骑”这种敢打硬仗,能胜仗的部队,完全契合了当代我军“精兵、利器、合成、高效”的特点。虽然《庆余年》是一本小说,但军队是从事政治目的的武装集团,一支不想战斗的军队,其战斗力是无法保障的。只有严格训练,才能有战斗力,拥有战斗力的部队,才能减少战场上的牺牲。

是怎么判断对方炮兵在哪的?

如今无论自行火炮还是牵引式火炮都非常强调机动性,行进间急停射击,打一炮换一个地方,从目标获取、火力协调、射击到撤离阵地不超过3分钟。

之所以这样苛刻,是因为现代炮兵反击速度实在太快了。在各种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移动目标侦测雷达和先进计算机加持下,反炮兵火力5秒之内就能定位目标,1分钟内炮火就覆盖过来。

再像以前那样慢悠悠的开炮、转移阵地是万万不行的。

不过现代炮侦雷达虽然反应速度快,极大的改变了炮战面貌,但也不是完美无缺、包打天下的装备。因为:

1、雷达受各种自然环境限制,如地形、雨雪雾霾等天气影响,定位精度仍然不足,不能满足精确射击要要。

对近距离迫击炮定位还比较精确,如瑞典“亚瑟-A” 反炮兵雷达对迫击炮定位精度在8*12米范围内,炮火覆盖就能摧毁目标。

▲瑞典爱立信研制的亚瑟反炮兵雷达

但对远距离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等目标,炮侦雷达的定位范围就较为宽泛,大于炮阵地范围,达不到精确射击要求。

2、各种身管火炮都有冷炮发射问题,身管、发射药在适应过程中导致首轮发射弹着点散布较大,难以直接命中目标,给对手留下躲避时间。

再加上飞行距离越远,炮弹受风速、重力、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越大,弹着点散布也越大。

所以在敌方炮兵快速机动情况下,首轮炮击杀伤程度有限。敌方自行火炮完全可以在极速射后1分钟内转移到200米之外,从而远离反击炮火覆盖。

▲美国TPQ-37型远程炮位侦校雷达作战示意

3、己方炮兵射击时还要时刻提防对方反击。尤其炮侦雷达是个非常拉仇恨的家伙,是对方重点清除和打击的装备。

炮侦雷达属于主动雷达,容易受干扰和攻击。敌方可以用雷达干扰机干扰,也可以用雷达侦察机交会定位测定坐标,发起火力反击。如果打不着敌人反而被敌人反击成功,那就亏大了。

▲无人机搭配反辐射导弹

所以直到今天,想消灭敌方一个炮兵群也不轻松,在没有炮侦雷达的年代就更加困难。二战时,在战术合理的情况下压制敌方一个炮兵连也要上百发炮弹,摧毁一门炮更需要几百发炮弹才行。

如1941-1944年间,苏军和德军在列宁格勒打了三年艰苦炮战,用尽了各种装备和战术。为了消灭德军2门170毫米火炮,苏军用8门130毫米铁道炮发射了300多枚炮弹,才摧毁1门。其难度可见一斑。

▲一战时德军的弹幕射击计划图那没有炮侦雷达的年代里,炮兵又如何进行反炮兵作战呢?

没有先进科技,就用人力、战术和大量弹药来弥补。一、二战时期,仅发现敌方炮阵地就要大量人力和复杂战术,精度还不高,需要大量火力覆盖来压制和摧毁。

1、光学侦测。

光学侦测适用于近距离炮战。在目视通视的情况下,安排多个观察员用望远镜、炮队镜等光学观测设备监测敌方开火时产生的浓烟、炮口闪光等现象,再通过交会定位确定敌方阵地,引导己方火炮攻击。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苏军观察员

一条光测基线建立后,正面宽度约6-10千米,侦察距离约10-15千米。

光学侦测距离近,受天气影响大,复杂地形及丛林地带中效果不佳。敌方多门火炮同时开火时,观察员也来不及分辨目标,无法定位,所以要和其他方式配合使用。

2、声测侦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侦测方式,直到今天仍在很多国家使用。

它是被动侦测方式,不发出任何声音,只用拾音器或大喇叭接收敌方开火时产生的脉冲声波,通过量取多个声测站接收声音的时间差,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火炮坐标。具有作业隐蔽、抗干扰能力强、不受能见度限制、能侦察隐蔽物后方的敌人火炮等优点。

▲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苏军的听音装备

整个声测站由多个声测哨和计算中心组成,各声测哨间相距约1000米,用有线电缆连接起来。声测阵型展开后正面宽度约10千米,对迫击炮侦察距离3~5千米,对加农炮、榴弹炮侦察距离15~20千米,定位精度约100-300米。

声测侦察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出现了,一开始用于反炮兵作战,后来又应用到防空领域,监听敌人飞机。

当时的侦测设备很原始,各种各样的大喇叭就像大耳朵一样,看起来颇有喜感。二战中,美军有75%的反炮兵侦察是通过声音侦察方式实现的。

▲像两个大耳朵

后来声测设备不断完善,从早期的有线连接变成无线连接,计算中心也由人力改成计算机。反应时间大大提高,确定目标时间缩短到5~15秒。

80年代后,各国又积极开发新型声测器材。美国研发的“帕尔斯”声测器材,使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处理信号,能同时监听多个目标,并在显示器上将敌方炮阵地坐标标出来。未来,声测侦察仍将发挥重大作用。

3、航空侦察。

地面侦测终归受地形、环境、距离、视野等各方面限制,航空侦察就能很好的弥补缺点。它极大的拓展了侦察范围,提高准确性。现代无人机能侦察 40-50千米外的敌方炮兵阵地。

一、二战时期没这种技术,各国就用大型气球载人侦察,也为己方火炮校射。

▲载人气球

新兴的飞机也加入到侦察阵营中来,是其重要任务之一。苏德炮战中,苏军用伊尔-2炮兵校射飞机侦察德军火炮。对必须要摧毁的重点目标,还直接从空中打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伊尔-2飞行坦克

4、日常观察和判断分析。

战场上,双方都对敌方仔细观察,从任何蛛丝马迹中推断炮阵地方位。如重型火炮群体型庞大,需要平整坚实的地形部署,不可能出现在陡峭山坡、松软湿地和沙滩中。

炮群需要大量物质、弹药补给,通常会依托公路构建。若某天观察员发现公路附近人员、物资异常调动,就有可能是敌人在新建炮阵地。

▲紧靠公路的火炮阵地

另外,从一些隐蔽地形和植被变化也能发现敌方观察所和炮阵地迹象。甚至通过弹坑大小、散布,也能推断敌方火炮种类、口径和大体发射位置。这些工作需要平时大量培训和练习才能完成。

但就算有众多设备和战术,反炮兵仍然不容易。

因为“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敌人不会呆在那里让你猛炸,他们也会进行各种伪装和防御,如:

1、构筑各种混凝土和土木工事,将火炮和人员藏在其中。炮火来袭时,人员躲避。大炮钢筋铁骨,不怕冲击波和破片打击,除非准确命中,否则很难摧毁一门火炮。

▲防御工事

就算被炸伤,修复一门火炮也不算困难。只要人员伤亡不大,火力点随时可以复活。

2、布置假阵地、制造烟雾、利用伪装物掩盖真正的射击点。真假阵地同时开火,用声音、烟雾和闪光混淆对方判断。

多门火炮同时开火时,光学侦测、声音侦测都会因环境恶劣和数据急剧增多而无法给出准确坐标。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3、构筑多个备用阵地,火炮在其间机动转移。反击速度稍慢一点,敌方就转移到下一备用阵地去了。

▲各种打击体系

综上,战场上反炮兵非常困难,很多时候只是压制射击,需要大量弹药支持。没有炮侦雷达的年代,每一次反炮兵作战都需要周密计划、精确部署,再加上优秀指挥才能取得战果。

纵然今天有先进雷达,反炮兵仍然是一项系统、复杂、多单位协作的任务。炮兵是技术兵种,指挥、侦察、射击各环节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是当之无愧的“战争之神”!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