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血统2中文补丁,而在美国市场用的都是at变速箱?
如果你你知道大众的销量分配,可能会重新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大众的销量在中国占比超过了一半,全球销量分配了另外一小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大众品牌会陷入绝境中,万幸的是,中国对大众的接受度非常高,尤其是中低阶层对合资车的认知和对合资车的印象,实在太重要了。
一个老大哥,他想给儿子买车,问我红旗HS5怎么样,他说他想给孩子买辆合资车,但是儿子喜欢红旗。我跟他说,红旗这款车外观大气时尚,花同样的钱,买红旗空间更大,配置更丰富,动力参数和底盘调校并没有那么差,虽然没有特别好,但是就是一家用SUV,这车绰绰有余了,而且红旗这个品牌要比合资品牌更有魅力,毕竟2020年所发生的这一切,纵观世界各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中国这样,有民族自豪感的人,会体会到更多。
红旗汽车经历了复生,确实还有很多细节和品控的问题,但是它正在不断变好,所以我跟他说可以买,毕竟现在换车时间短了,成为了快消品。
再来说大众,一开始中国市场并没有那么高的销量比,但是国人对大众品牌认可度高,大众当时受到丰田变速箱的限制,差点因为变速箱缺口而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大众就赶紧研发自己的变速箱,一款成熟的变速箱是需要时间和市场来验证磨合的,所以早期大众用的干式双离合出故障率很高,有中国这个完美的“试验田”,大众改进改良了双离合,湿式双离合的水平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大众双离合的发展对国内自主品牌也有推动作用,国产品牌也有不少车装配双离合变速箱,原因就是成本低。虽然会偶尔出现顿挫这样的情况,但是不会用个两三年就有大故障的现象。
大众也并没有完全抛弃AT变速箱不用,毕竟丰田爱信的变速箱是全球闻名的,成熟且稳定,如果不是有专利保护,大众自己也完全能做出来,但是它仍然需要向爱信采购,而在欧美地区,大众用AT变速箱的比例确实要多一些,国内也有车型用AT变速箱,这个东西不是绝对的,大众也会根据市场来调整产品。
中国市场这么重要,大众会拿它当傻子吗
仙剑系列的魔尊魔君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在仙剑二中有一个魔尊,这个魔尊最后被李逍遥以天罡剑阵所杀,而在仙剑三中另有一个更出名的魔尊,也是仙剑系列人气最高的角色之一,魔尊重楼。而到了仙剑五中,却又冒出来一个魔君姜世离,这两个魔尊,一个魔君,让不少没有把各代仙剑都玩过的玩家有些头晕。这里就来缕一缕三个角色的关系。
最初的设定里,三者毫无关系我们先从最熟悉的魔尊重楼说起。
从仙三开始,仙剑系列定下了神魔仙妖人鬼的六界世界观,神是仙的升级版,魔则是妖的升级版,在仙三系列,纵然是中低级的魔,放在妖界也是顶尖高手,里蜀山NPC说最弱的魔,也比一般的妖厉害很多,就是说魔的起步水准相当于高等妖。仙剑三外传中的最终BOSS燎日,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成魔,因为成魔之后就可以掌握时空法术,探知到自己的过去。可穿梭六界的千凝魔艮,在魔界只是随处可见的石头。可以想见时空在普通的神魔手中都是可控的东西。
最初的设定里,魔尊重楼其实是魔将军,这点可以看仙剑三的官网,那里明晃晃地标记着重楼的身份是魔将军。
上图就来自仙剑三的官网,可以看见身份的那一栏写着“魔族将军”,底下的人物介绍里也说重楼是“魔界力量最强大的将军”。然而这个设定后来被废除,而且因为重楼的超高人气,在仙三外传中,重楼被屠肆称之为“尊王大人”。
关于魔尊到底是什么,我们看仙三主企划王世颖的答复,在最初的设定里,因为魔界的时空是非线性的,存在多个时空,而在不同的时空存在不同的魔尊,重楼是多位魔尊中的一个。
我们说重楼为什么显得逼格很高,根本原因在于仙三、三外、仙四的世界观设计的足够宏大,真正的仙剑世界中的六界官也是仙三开始逐步定型的,因为世界观宏大,而重楼又是这种宏大世界观顶尖强者,这才让人觉得霸气无比。至于重楼的血统身份,在最初的设定里没有特别特殊的地方,王世颖的答复说,重楼是一个较强的魔,跟蚩尤没有关系。问题⑩⑧:关于重楼的种族问题答案⑩⑧:重楼只是魔界中比较强的一个魔而已,并非和蚩尤等有关。至于仙二的魔尊,因为仙二是个半成品,做到一半的时候因为狂徒工作室的解散,导致仙剑二后面是赶工完成的,很多东西没有讲清楚,这也是为何仙二魔尊让大家有些迷茫的感觉。其实在仙剑二的人物介绍中,是这么介绍这位混天魔尊的。父为天仙,母为罗煞。天生拥有通神的能力,在三百岁时便将仙界、人界以外的族群融合,成为魔界,并划分出阴、阳、鬼三族。混天魔尊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位混天魔尊压根就不是魔,而是一个天仙和罗刹的混血,只不过他凭借自身的强大力量统一了妖、鬼各界,然后把统一的各界统称为魔界。
在仙剑二的设定里,魔族并不是比妖更高一等的种族(或者说这个设定是从仙剑三开始才有的),魔族是混天魔尊将妖、鬼等各种除了仙人之外的非人生物统一后,混编在一起,都叫魔族,例如苏媚毫无疑问的是妖,但游戏里却多次被称之为“魔族女子”。
其实就仙剑二来说,混天自称魔尊也没什么问题,他实实在在的是妖鬼势力的最强者,而蜀山也必须靠着全部的精锐,结成三十六天罡剑阵,不讲武德的以多欺少才能对付的了他。至于有人说李逍遥杀死了他,然而事实上单凭李逍遥自己是万万不是魔尊对手的,他是拿着七星剑补全了天罡剑阵,然后引导天罡剑阵杀死了刚刚解封,力量远未恢复的魔尊,纵然如此李逍遥也身受重伤,圣姑说李逍遥的伤势到了随时可能丧命的程度。
李逍遥到了仙三,由于魔族作为一个唯一能跟神抗衡的强大种族独立出现,因此仙二魔尊的称呼就显得很尴尬了,为了统合世界观,到了仙剑四的探秘里,打了一个补丁,说一些极端狂妄自大的妖也会自称为魔尊。等于把仙二魔尊的身份定位成了妖,称为魔尊是出于狂妄,到了仙剑五的人物卡片里也用了“妄称尊”来形容他。
最后是魔君姜世离,姜世离因为直接就是北软和姚壮宪操刀的产物,算是设定完全没有变过的,他是仙剑五前传的男二号,仙五男一姜云凡的父亲,与混天魔尊不同,姜世离是半魔,不过这个魔从来没去过魔界就是了。姜世离的祖上是蚩尤留在人间的一支血脉,后来这支血脉或跟人、或跟妖通婚,融入了人间。姜世离小时候是一个弃婴,被武林盟主欧阳英捡到,那时候他的外表跟人类没有区别,后来他就成为了欧阳英的弟子,取名为姜承,因为天赋非凡,在欧阳英门下逐渐成为了同辈的第一高手,却也引来大师兄的嫉妒。
后来比武大会上,由于姜承血脉的觉醒,和魔翳的暗中作梗,姜承以身上的魔族之力打伤了大师兄,本来也不是多严重的伤势,但魔翳却杀死了此人,嫁祸给了姜承,后来在魔翳的逐步谋划下姜承真正的觉醒了蚩尤血脉,实力极强,简单来说,当时蜀山包括李逍遥在内的各大高手联手,都不是他的对手。
然而在魔翳的计划之下,姜承也逐渐为武林正道所唾弃,加上武林正道也确实存在手段不干净的家伙,而姜承又看到了半魔在人间纵然不作恶也总是被歧视,于是一怒之下改名为姜世离,与此世隔离之意。
姜世离在仙五的数十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的地震,这场地震甚至震出了空间裂缝,魔界的魔气泄露了出来,使得许多人类倒霉的沾染上了魔气,成为了半魔,这批人饱受世人的歧视,甚至被追杀。姜世离看了他们经历后,产生了共情,又出于自身的蚩尤血脉,于是建立了净天教,收拢半魔和妖入教,自称魔君,本意是想要打通神魔之井的通道,然后大家一起去魔界,不在人间待了。
但姜世离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在魔翳的利用和推动下,魔翳化身枯木,当了他的军师,而姜世离说不好听的,脑子似乎有点楞,被魔翳玩儿的团团转。
而有能力有脑子有声望帮他澄清以及规劝他的主角夏侯瑾轩还有蜀山长老谢沧行,却因为去海外寻药,误入了一处时间流速不同的仙境,导致回来后已经过去了五年,姜世离已经被魔翳忽悠瘸了,跟正道结下了许多仇怨。
最新设定中,三者有亲缘关系首先是关于重楼的最新设定,在官方小说中,重楼算得上蚩尤的儿子,他是蚩尤的精气与战场上的煞气结合所诞生,是上古时兽族最杰出人物之一,后来兽族战败,兽族首领蚩尤打通神魔之井,力竭身死,重楼跟兽族残部一起进入了魔界,后来修炼成魔。
由于蚩尤之子的身份,加上重楼虽然在当时相对年轻,但实力已经是蚩尤死后的兽族第一人,因此重楼成为了魔尊,这里的魔尊就是魔界至尊的意思,只是上面还有一个魔帝的位置是给蚩尤的,因为蚩尤已经死了,所以重楼实质上就是魔族的老大。
另外在官方小说中,只有拥有神农直系血脉的,才有资格称为魔尊,而蚩尤是神农的后代,重楼是蚩尤之子,所以重楼是魔尊。注意这里的新设定是一个伏笔。
然后我们说混天魔尊,混天魔尊的设定算是大改,之前说他是天仙和罗刹的混血,在最新设定中则采用了仙四那句“极端妄自尊大的妖族也会自称魔尊”的说法,将他设定成了妖族,但却是拥有蚩尤血脉的妖族,跟姜世离类似,他也是出自蚩尤留在人间的那一支,只不过姜世离的这一支应该是跟人类通婚较多,所以外表看着像是人类,而混天这一支跟妖通婚多,混天完全是妖物的造型。
因为混天魔尊觉醒了蚩尤血脉,他凭借强大的力量统一了人间的诸多妖族,收拢半魔,成立了天魔教,又因为混天自认为自己也是蚩尤血脉,所以认为自己也有称魔尊的资格,因此就有了"混天魔尊的"称呼。但是在真正了解魔界已经魔界本身的魔看来,这种行为是十分狂妄的,因为混天虽然有蚩尤血脉,但并没有改变他种族是妖的身份,却要自称为比妖更高级的种族,魔族之尊。同时魔界对于人间的这一支蚩尤血脉并不看重,例如魔翳完全没有尊重姜世离血脉的意思,纯粹把他当作利用对象。这也是官方圆“妄自尊大自称魔尊”的说法。
最后汇总一下:
重楼:蚩尤的儿子,现存最直系的蚩尤血脉。
混天魔尊:蚩尤留在人间的后代跟妖融合的一支,属于妖族。
姜世离:蚩尤蚩尤留在人间的后代跟人类融合的一支(这个是根据姜世离的外表跟人没有区别猜测的),属于半魔。
论辈分的话混天和姜世离都要叫重楼一声祖祖祖.....不知道多少个祖爷爷。至于姜世离和混天,考虑到妖的寿命远比人要长,都是从上古蚩尤死时往下传承,融入人族的,换代远比融入妖族的频繁,两者辈分估计也差了不少,大概是论辈分,姜世离要叫混天一声祖爷爷吧。
为什么农村忽然冒出很多村花孝女且白白净净?
农村条件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与一个人的姿色牵涉不大。我说一个穷山恶水出丽人的故事,就足以说明美不丽漂不亮真的是与生俱来的,任何恶劣的环境条件也掩饰不了她们的天生丽质!
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贵州南部山区有个小镇,小镇有个小小的寨孒,寨名叫''岩脚''只有十几户人家,都是苗族。这里交通闭塞,高崖陡坎,由于缺水,庄稼十种九不收,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每年都靠政府的救济粮过日子。
可就是在这十万大山丛中的不毛之地,虽然种不出粮食,却盛产美女,家家生下来的姑娘如出水芙蓉一般,个个桃红水色,俏丽迷人。这些姑娘长大后,由于出色的外貌,个个都离开这个''山窝窝''往大城市奔,嫁给了有工作的城里人,享受着与众不同的生活待遇。她们的父母也沾上了女儿的光,平时或逢年过节大包小包往家里拎。
方圆几十里的老百
姓都说,''岩脚''这个地方虽然穷,可姑娘漂亮水灵,是与那里的山形和水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人编出一首歌:岩脚下来一条冲,冲边两岸伴春风,岩脚隐藏龙凤地,户户孕育美人胚,哪人娶得岩脚女,艳福不浅笑相随。
岩脚这个小寨子,背靠巍峨大山,半山腰有一股常年不断的岩层水,这里的人世代饮用这股水,生活虽然穷,但人很健康,男人生龙活虎,年轻人能挑300斤的担子,女人貌美心灵手巧,挑花绣朵样样精通。
这个寨子从未有残疾智瘴聋哑跛脚之人,也没有人打光棍。日落而出,日没而归,过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生活!
近年来,由于山遥路远,当地政府为了统一规化,把''岩脚''这个小寨子列入移民搬迁,整寨搬移那个地方,全部到镇上去住。村民们心里虽有不舍,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后代造福,这是新形势下的大势所趋,非搬不可!
不知''岩脚''这个寨子的那些代代出美女的优良基因搬迁到镇上去住后,还能不能孕育出水灵漂亮的姑娘。如果不是,那必然与那里山水和人杰地灵有关!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朝代更替?
古代中国是个朝代更换频繁的国度,除了宋是亡于异族侵略,其他大大小小的王朝大多是亡于自身的分崩离析。短的寿命只有几十年甚至更短(秦十五年),长的即使强盛一时如汉、唐、明、清,国柞亦无非两三百年之久(汉分东西,各有两百多,合做一起,则有400多年)。相交西方一个国家能生存上千年的历史,中国王朝更替算得上是频繁的。面对这个现实,其中必有了些必然的规律,以我粗浅的历史知识分析看来,这个规律是由于中华封建体制的自身局限和约束,而其的背后,则是中国所处地理位置和天文气候所导致的一种适应统治制度的悲剧。
如果打开一张中国地图并以天文和地理爱好者的观点来看,中国适于发展农业。而中华体制的根本就是农业,中华民族本身即是农耕民族。直到今天,农民仍然占人口的大多数,中国仍然是农民的王国,国民是农民的心态。谁要是脱离了农民的特性,实际上就脱离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群体。历朝历代,大多以农为本,重农轻商。中国古代之皇帝,如果要维持其正统地位,主持祭天和重视农业是维持其神圣不可侵犯形象的重要保证。皇帝自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其的称呼很有深意。比如为什么皇帝不自称是某个具体的神的儿子,是救星,是弥撒亚,或者干脆自称就是某个大神的转世而偏要说是虚无缥缈的天的儿子呢?对于农民来说,天,也就是气候时节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其关系到农民生活作息,播种时节,当年收成。所以,天是农民的图腾,是农民的精神支柱。皇帝作为天的儿子,是广大农民兄弟的顶膜礼拜的文化正统,带有其统治的必然和正确性。中国古代皇帝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制定每年的年历,我们称之为农历的东西,来指导全国农民的耕种作息。如果计算失误,就会影响当年收成,严重的,会造成其权威的丧失、统治的崩溃。清朝的时候,中国古代相传的占星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资料的流失,与实际节气已有了相当的误差。于是康熙大帝采用西方传教士的计算方法,精确制定了每年的年历,奠定了其是天的代表的地位,维护了其的统治。皇家制定年历的传统反映到现在,就是俗语中把买年历称之为买“皇历”。
在中国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下,我们再来看中国其他重要天文地理因素。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我们的母亲河是黄河。黄河是含沙量极大的河流,其在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同时也带给了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整个黄河流域,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指挥中枢,以古代落后的生产水平,实在难以抵御黄河的改道和决堤。从气候上看,中国算不上是风调雨顺。到公元1911年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的灭亡,中国有案可查官方纪录水灾1621次,旱灾1392次,自有记录开始平均每年灾害达1.4次之多。从规模上每三年往往大旱,五年又有大洪水,这是中国气候的一个普遍规律。其直接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成败。比如最为倒霉的明,赶上人类历史上最近一次小冰河时期,北方连年干旱,终于酿成了流民大起义。每年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受灾地区人民流离失所,惨状不忍一一述明。用现代的话说,那是每天都在死人。古代交通运输不发达。即使在20世纪上半叶,抗战时期从国外每进口一架飞机,就要损失一架飞机。虽然是战争年代所致,古时状况却更为惨烈。汉武帝时24石粮草,运到前线时只剩1石。在炀帝开挖大运河前,从南方调集物资赈灾,一车的稻谷,运到北方往往所剩无几,古人号称只剩一粒。虽有夸张,但也证明了损耗之大。正是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强权中央大政府。唯有如此,中国才能有效组织起足够的人力物力,发展水利,抵抗自然灾害,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强盛,社会才能发展。中国之所以能屡屡消化外来民族的入侵,虽多次四分五裂却最终走向统一,不是因为什么中华文明之精髓——那是后话,而是中国自然条件需要中国统一,唯有统一才能发展,才能走向强盛。分裂对国人来说,没有出路,历史证明那是死路,对谁都没有好处。
基于以上两点,中国社会体制,必然是建立在适应中国本身农业经济的基础上。中国国家之强盛,取决于中央集权程度,取决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程度,说白点,是取决于对分散在五湖四海广大农民的控制程度和中央自身的权威。中国最初的庞大制度的缔造者,采用了中央直接向农民收税的制度。国家首脑机关精简,高高在上,直接面对庞大的农民阶级。这一制度在后代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总体方向不变。评论中国古代王朝是否强大,不是看他对外打了多少胜仗,也不是看国内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果,真正的因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有多大,中央是否有能力把尽可能多的农民纳入到国家户籍制度中来(莫要笑,这个国之根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代中国地广人稀,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固然不存在,但是独立于中央财政逃避赋役的小自耕农却不少。有些甚至是“合法”的,比如出家当和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古代皇帝后来搞灭佛运动,可不是无缘无故某个皇帝大腿一拍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实在是当和尚的人多了,危害实在太大了)。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中央就会积贫积弱,对外战争无法组织起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内就无法应付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长久以往,中央威权受到损害,法令不行,灭亡指日可待。
了解到中国制度的根本,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制度为什么总是要在几百年内走一个轮回。前面说了,中央的强大在于对农民的控制。那对于农民自身来说怎么样呢?首先农民需要温饱,起码要能活下去,否则农民会变成流贼,反过来破坏中央的威权和社会的稳定。为了维持中央的法令,中央就要调动人力物力加以剿灭,从而更多的农民加重负担,破产,变成流贼,于是中央再镇压。这个过程是个U型,即中央加大威严,流贼被剿灭,情况好转;但一旦过了拐点,中央压力越大,农民造反的越多,社会反而更不稳定。这个拐点一旦出现,反逆就很困难,国家很快走向灭亡。再以明朝为例,崇祯的时候,农民的负担到了这么一个程度:农民把地契往地上一扔,有人过来捡了,农民便如释重负地说:地是你的了,你来种吧。这样的场景,明怎么能够不亡。其次,农民需要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古代社会以农为首,农民失去了土地,“转业”的机会不大,很容易就导致生存和温饱问题。为此农民就要人身依附于当地土豪,以换取生存的权利。这是中央失去对农民直接控制的开端。当地方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已是尾大不掉,中央法令不行,中央难以调动足够人力物力,于是对外难以抗辱,对内难以治世,原来统治走向分崩离析,强大的地方取代中央,开始新一轮的轮回。所以,在每个新王朝出现的时候,往往先均田,让农民有土地;然后定下一定的赋税,这个赋税能够让农民休养生息,于是国力迅速增强,在开国50年后达到一个顶峰。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制度又是怎么让一个强大的国家走向没落。中国土地辽阔,这个决定了中央需要一套庞大的官僚体系来维持其对农民的直接控制。前面说过,农民需要温饱,农民需要土地。然而这个制度本身不能保障农民这两点基本需求。根据李悝的计算方式,中国古代一般土地税为收成的15分之一,另加每人约4%的人头税,此外成年男子需每年赴劳役3日,不足的以钱代役。从数字上看不能说重,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因为计税按人头算,即是你只有薄田五亩,而撇开上述的数额,农民另需承担当地祭祀、搭桥修路等公益集资。另外田分上中下等,而农民除了耕种自家田外,往往还要承担中央的公田(俗称九田制)。在现实运作中,一旦有官吏克扣盘剥农民的情况出现,农民的实际负担就将达到生产满额甚至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只能供养一个人,即中央的官吏。如果他同时要直接向地方缴税,那他必不能再向中央交足规定的数额。在朝代初期,官员精简,地方势力薄弱,这些都不是问题。然而随着国力的上升,能够赡养的官员数增多,官僚机构随即庞大。时过境迁,土地开始走向集中(古时土地国家所有,死后归还国家。但是有部分田地可以继承):原有的土地被再次分配,在稳定的社会发展情况下,从经济角度讲,集中显然优于分散耕种。于是农民失去土地,依附地方。因为他已经开始向地方直接负责,所以农民面临着两难境地:要么只向地方缴税以获得生存,要么同时供养中央和地方而失去温饱。如果中央本来控制力不强,农民容易选择前者,中央机构逐渐失灵,为了收到足够的赋税中央加压,更多的农民投向地方,中央更加衰落,国家走向分裂;国家控制很强,农民不得不同时向双方缴税,农民不堪重负,变成流民,生产力被破坏,就会重复我先前论述过的恶性循环,国家最终耗尽国力,再次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社会因出于适应自然条件需要而采用的中央集权直接征税的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替频繁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