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隐士(为什麽中国的各个门派到明朝后就消声匿迹了)

新辉网

武当隐士,为什麽中国的各个门派到明朝后就消声匿迹了?

8大门派肯定是没有的,哪怕是有也是不练武功的。恒山,武当这些地方像隐士,修道,参悟禅宗的这些人是一直都有的,并且很苦,那些地方在明朝的时候基本上就属于荒郊野外,没人去的地方。江湖也是一直都存在的,不过和武侠小说里面的有很大的不同,简单的说就是一套规则, 它几乎涵盖了所以行业。

张三丰是武当的鼻祖吗?

张三丰,名君宝,又名全一,道号三丰,也是武当派始祖、内家拳始祖、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龙行书法始祖。

武当隐士(为什麽中国的各个门派到明朝后就消声匿迹了)

当然,许多人了解张三丰,更多的是从许多武侠小说之中,或是因为太极拳的缘故,却不知,其最大的贡献,则应为道教方面。

其一、三丰何意?

常有人对于三丰之名做出解释,世间又有各种传说,如有言张三丰入道教之后,游历太华、长白、宝鸡等地,学习“气纳”之术,“奇走”之功。因在宝鸡见一山并列三峰,挺秀苍润,遂自号“三峰”。后人以谐音呼为“三丰居士”。

但是,却不知道三丰一名,断非其独用,道教之中,沿袭发展了阴阳学说,亦有《易》学,称之为道教易学,其中三代表阳,对照八卦中的乾卦,而丰则是三中间被一竖打断了,化作六横,乾卦变成了坤卦,代表阴,因此“三丰”代表乾坤合一、阴阳变化。在道家之中常有人用,故而此或许才为其道号真的用意。

其二、三丰与崂山道士

作为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道教“隐仙”,张三丰能够取得震古烁今的道学成就,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四处参访道山,不懈地学道修炼。据历史文献和方志记载,张三丰身为全真龙门派的道士,曾多次来崂山修炼、传道,与崂山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张三丰被《太清宫志》称为崂山道教祖师之一。他修身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对崂山全真派道教有很大影响。

其三、三丰派与内丹

根据《张三丰全集》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可知,张三丰入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学长生之道。而后,则有一脉传承,便是隐仙派,其又名三丰派,至今张三丰也是其六祖之一。

而张三丰之所以在内家拳方面享有盛誉,也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和钻研道教传统的内丹理论,并将此等理论应用于武术的习练与创新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探讨武当山的内丹理论,既是深入了解道教武当内家拳奥秘的基础,也是认识与发掘道教内丹文化。

其四、理论与著作

筑基培元。一向是张三丰内丹学说的重点与特点。“筑基”就是筑丹基,即在开始炼丹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如同建房子之前须打地基一样。“培元”就是通过内在的心性的调理,而使耗损的元气得到培补。

而这,也在其对于道教发展起了巨大影响的众多著作之中有所体现,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等许多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的经典。

不过,张三丰的杰作仍旧是《无根树》此一丹词。可为修真之奇书!

其五、帝王亦崇拜

明朝的帝王们对张三丰尊崇备至,太祖朱元璋曾下诏征张三丰入朝,张真人不赴,遂又下诏命沈万三敦请张三丰,亦不赴,又命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访求张三丰,亦不获其踪迹。

而明成祖仰慕张三丰仙迹,久觅不得,曾题赠:“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并盛赞“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

不止如此,历朝历代更是对于三丰加称尊号,以表尊敬,如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总而言之,明、清很多皇帝都寻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传,但是却难觅真迹。

笑傲江湖中风清扬的功夫是什么级别?

武的意义和中医、琴棋书画相同,是中国一脉相承的核心价值观:修身养性。考虑到练习武术技击还有强身健体的副作用,价值观又加了一条:行侠仗义。其它喊得很响亮的口号:锄强扶弱,杀富济贫,其实都是极为流氓的理论,甚至可以称得上刑事犯罪。因为强富未必都是坏人,弱贫也不等于善良。你武功再高,不是捕快,没有县衙的批文,提着刀去地主家狂砍一条街,分田分地真忙,除了说你得了失心疯,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解释此行为和动机。

实际在封建社会,一个武夫,除了参军破敌千里之外,剩下只能上山做个剪径强人,唯有这两条路才能名扬天下。很明显,东方不败选的是后者,篡位后武力大成,黑木崖成了令朝廷头痛不已的江湖第一匪窝。那么其它帮派走的是什么路子呢?少林武当嵩山华山等等,名山古刹,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业。你别看华山派掌门人,泰山派掌门人叫得响亮,其实就是各山头的物业公司总经理。会点武术,懂管理,正是物业方面的人才。一方面可以纠集一帮下属洒扫庭除,保证环境卫生旅游兴旺,一方面防止有人闹事砸场子,及时用武力解决。《笑傲江湖》开篇写衡山派莫大先生师弟刘正风金盆洗手,一个副县级官员就能在群雄面前耀武扬威,摆足了官架子。令狐冲冒充某个去上任的公安局副大队长—吴参将,那伙准备伏击屠灭恒山派尼姑的假魔教(实际嵩山派)遇到,在杀人的当口,也不敢招惹军爷,只是一脚踢倒了事。实际上,五岳派也好,少林武当、日月神教也好,吹得牛X轰轰,本质上还是泥腿子农民,对政府官爷有天生的自卑感。

似乎扯远了。先不说风清扬武功是不是天下第一,在笑傲一书中,论玩阴谋诡计,他还真不行。诡计排名第一档:东方不败、岳不群。第二档:任我行、左冷禅、方证大师。第三档:林平之、莫大先生、劳德诺…不入流:风清扬。至于令狐冲本性善良,绝顶聪明,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也只能险之又险堪堪保命罢了。所以,武功第一,智商不够,在笑傲里会被玩死的。风清扬年轻时中了华山气宗的美人计,导致剑宗集体崩盘,自己羞愧难当,在后山躲一辈子。

东方不败为什么是天下第一,为什么是任我行最佩服的人,不是没有道理的。可是,假设风清扬武功第一,智力也群雄碾压,他就应该去击败所有人,名扬天下吗?虽然是小说中的人物,但他就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吗?风清扬老来寄情山水,隐居世外,遇到得意的徒孙,独孤九剑不再失传,人生已经无憾。非得去找人叉架,打个你死我活,去争那虚名吗?天下第一对他有那么重要吗?就连东方不败,后来也选择了爱情,为爱而死。

旧社会农村,谁家儿子多,谁就在村里嗓门大,谁就说了算。因为如果有人不服气,几个身强力壮的儿子很快就找上门来,以拳服人,揍服为止。王朔有句名言:成功是什么?成功不就是挣了点钱,让傻X们知道吗?同样的道理,武功天下第一是什么?天下第一不就是把所有人挨个揍了一顿,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个揍人很厉害的傻X吗?

小说中的武当派和全真教是什么关系?

既然是说小说当中的联系,那么就默认是在金庸小说当中这两个派别的联系了。

全真教

宋末元初,王重阳抗金失利后,便隐居活死人墓,不再见世人。而此时林朝英出现了,她不愿意一代人杰就此堕落,于是她耍了小手段,把王重阳骗出了古墓,从而占据了古墓。王重阳无奈,只能在古墓旁边建了一座小道观,这个就是全真教的前身。在王重阳的努力下,全真教不断的壮大,特别是王重阳在华山论剑当中夺得了天下第一的头衔之后,在江北抗金杀敌,救护百姓,忠肝义胆,为国为民,口碑什么的很好。实际上在王重阳去世以后,全真教的发展也是很好的,不像其他人认为的拿样,没有了王重阳,全真教马上就没落了。

虽然丘处机等人没有成长为射雕当中的顶级战斗力,但是其实打得过他们的也不多,加上北斗七星阵的存在,以及郭靖、周伯通等人的面子,全真教还是在蒸蒸日上的。在神雕之初,郭靖带着杨过上全真教的时候描写到真教近来好生兴旺,几个道长都收到了好徒弟,在武林的名气越来越响亮,扶危解困,做下了无数好事,为江湖人士所尊重。但是如此激烈的抗金行为也就遭到了报复,在神雕当中,全真教被蒙古兵围攻,终南山上大火连天,全真教道士虽然全身而退,但是门派驻地被焚毁一空。

武当派

《倚天屠龙记》正式开局的时候,宋朝已经亡了五十余年了,张三丰九十岁大寿。而这个时候他的大弟子宋远桥才四十多岁。也就是说大概武当派也就是在张三丰四五十岁的时候创立的,在宋末元初吧。而在张三丰百岁宴之时,曾经提到过张三丰成名垂七十年,也就是说张三丰二三十岁就在闯荡江湖,而且闯出了一番名头了,可见张三丰的确不凡。大概是在成名十几二十年后才成立了武当派,而后陆续收了一些徒弟吧,当然也不排除在成立之前就收了徒弟的可能就是了。

武当七侠是被张三丰悉心挑选、调教出来的好苗子,不像全真七子那样是带艺投师,没多少年师傅都挂了。所以说武当七侠得到的教育要比全真七子要好得多。他们成长得也比全真七子要好,武当派在两代人的努力下,蒸蒸日上,成长为了可以与少林寺比肩的武林大派,道教的代表之一。

而这个时候全真教哪儿去了呢?全真教和武当派有什么联系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这个时候的全真教还存在,没有别灭,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发展得很好。我们都知道,杨过小时候在全真教学过一些功夫,而杨过曾经指点过张三丰几招。这么扯上的话,张三丰也可以算是全真教的弟子,当然了,这个就有点太牵强了。有没有其他的联系呢?也是有的,那就是,全真教是武当派的上级领导部门。

张三丰道:“请说。”赵敏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蒙古皇帝威加四海,张真人若能效顺,皇上立颁殊封,武当派自当大蒙荣宠,【就如当年我太祖皇帝荣封全真教长春真人一般,敕管天下道教,】宋大侠等人人无恙,更是不在话下。”

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当中,新加了这么一段话,是赵敏冒充明教劝降张三丰的时候说的:“就如当年我太祖皇帝荣封全真教长春真人一般,敕管天下道教。”长春真人就是丘处机。也就是在元朝成立的时候,全真教的长春真人已经获封,掌管天下的道教了。而武当派也是属于道教的一份子,至少名义上还得听全真教掌教的安排。虽然现在离元朝开国五十来年了,但是全真教应该还好好的,否则赵敏也不会拿一个已经倒闭的门派来当例子劝降……

但是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当中都没有一个全真教的出来活动呢?据猜测的话,是被打压了,虽然全真教获得了元朝官方的封赏,但是你们在前两部当中抗金这么狠,杀伤了这么多的蒙古勇士也是真的。虽然你掌教活得了皇帝的赏识,但是你们门派的武力值还是需要限制的,需要牢牢的掌握在朝廷手中。另外,毕竟全真教已经算是投靠元朝了,和其他门派玩不到一块儿去。

如果要选一位当自己的师傅?

这道题我提供一个冷门答案。我会拜一对卫氏父子为师,投资初创期的魏国,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读史攒钱灌水琦)里有专门文章,我给转载一下。

一、一起揍大流氓 话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四方扰攘,民不聊生。西凉军阀大流氓董卓霸占了帝都洛阳,自封相国,他的举动《汉书》中是这么说的: “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

董相爷创造了一项新纪录,堂堂帝国首都,粮食价格竟然突破了四百年前楚汉之争、两百年前王莽复古乱世时的水平,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一石一万钱。所以天下英雄都看不下去,准备开始群雄讨董了。 这时候曹操还是个心系大汉的小愤青,他从董卓控制的洛阳跑路,来到兖州的陈留募集军队准备讨伐董卓,也就是所谓“首倡义兵”。

在陈留,曹老板结识了一个叫卫兹的人。卫兹是当地的孝廉,有大见识。依汉律,孝廉是可以直接被朝廷的三公(西汉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是太尉、司徒、司空)征召去当官的。可是朝廷多次发offer,卫兹都没打算入朝为官。

从后面的事迹来看,卫兹可不是个简单的读书人,家里有钱得很。如果他自己不会做生意,那他的家族也是很会搞买卖的。所以本文还是把卫兹的主要人设判定为商人,只是这个商人家里应该早就世代读书当官了。

几番见面,曹老板觉得卫兹是个人物,卫兹更觉得平定天下就得靠眼前我曹哥了。于是散尽家财给曹老板注了资,当上了创始股东。有了卫老板的资助,曹操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节一过,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多路诸侯联合起来,表示要和董大流氓死磕到底。

曹操也加入了进来。不过没过多久曹老板就发现,各位老板起兵的初心是给自己争地盘的,没想着去找董大流氓玩命。曹老板很生气,责备这些人忘记了为华夏人民谋幸福、为大汉帝国谋复兴的使命,径自带着五千人西渡汴水找董大流氓的西凉军拼命去了。

虽然多年以后,曹操被认为是“超世之杰”,那个时候第一流的军事家,连诸葛亮写《后出师表》时都说曹操用兵仿佛孙子、吴起再生。但初出茅庐这一仗,势单力薄的曹老板吃了个大败仗,自己也死里逃生,差点过早地离开了大汉人民。

更遗憾的是,卫兹也随军出征,虽然奋力杀敌,却终究是寡不敌众,阵亡在了战场上。这一仗也让曹操一生很难释怀。当他后来位高权重三分天下有其二时,每每经过陈留,想起和卫兹同志的革命友谊,曹老板总是很伤感,每每派人去吊唁。

二、五千人的军队值多少钱

在卫兹赞助曹老板的过程中,有个问题让灌水琦产生了迷惑。在东汉末年组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究竟要多少钱?卫兹的家产究竟有多厚实呢?

带着这个问题,灌水琦从百度学术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咱们不是学术研究,只做个大致的估算即可。一般来说,秦汉时代军队的经常性开支包括官兵俸禄、衣物粮食、军械装备等等。

官兵俸禄方面,汉朝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在1:10到1:20之间,军官每年俸禄超过1万钱,士兵的待遇则很低。考虑汉末乱世,当兵有口饱饭吃大家就满足了,但曹老板五千人的军队至少也得有两百多军官,所以这一项一年要吃掉曹老板两百万钱。

当然这是年薪,曹老板这么精明不太可能一次支付的,但怎么着也得有个三五月的准备再加点胜仗津贴吧。咱们打个折,需要一百万钱。这个和后面的对比只是小钱,可以忽略的。

衣物粮食方面,首先是服装,一年冬夏至少两套工作服。咱们还是从简,战乱时期没那么多讲究,就准备一套工作服吧。乱世自己随便扯个布或者像“虎痴”许褚那样穷得买不起衣服上阵也可能,所以这一项其实基本可忽略。

关于粮食,资料说秦汉时士兵的月口粮最少也得1.8-2石。咱们还是考虑曹老板的时代吃不饱肚子是常态,一个士兵一个月吃1石,那全军是五千石。粮食再怎么着也得自备个两三月啊,不能老去抢,不然“义兵”不是白叫了么,而且还可能抢劫不成被人砍。咱们就算曹老板需要1万石粮食。

咱们说过董卓把洛阳周边糟践得一石米一万钱,陈留附近算是粮产区,但世道也不太平。咱们打个打折扣,认为陈留当地一石米两三千钱(也是很高的价格了),那1万石米市场价格得两千万钱以上。我们再姑且认为曹老板有门路甚至有直供粮,那怎么着也得是一千万钱的市值了。

再有就是军械装备和马匹等等,咱们就直接参考文献说法吧。养马费太贵,文献上说如果按照卫青、霍去病征伐匈奴时的玩法,马吃粮食、专人照看,那一年全国就得近30亿钱(差不多1万钱出一个骑兵,赶上一个军官的年薪了)的天文数字。我想企业初创期的曹老板是玩不起的,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曹操刚出道时打不过以骑兵众多、野战见长的西凉军。

军械按照最最基本的配置,100钱也够一个小兵上场的,五千人就算最低配置也得五十万钱,咱们算一百万钱吧,装备不能太次。

这还忽略了非经常性开支,比如战损、修筑工事、战斗奖励等等。按照上面的估计,曹老板至少需要1200万钱以上的财力才能把五千人的军队给勉强组建起来。按照我们上一篇的估计,购买力差不多相当于现在4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一支存粮只有两三月、士兵没有固定薪酬、没有统一制服、装备最为简陋的状态。想要升级,烧钱哗哗的。所以合理估计下,曹老板创业之初应该得拉10亿元量级的风投。

放在今天您去想想,有几个您见过的富二代能拉来这个量级的风投,不是做普通生意啊,对抗恐怖组织,高风险啊。

这也更看出了卫兹的财力。能够在史书上留下痕迹资助曹操,灌水琦理解他应该是出了大头,曹老板再意思意思。但曹老板属于技术入股,实现了对公司的实际控制。

当然比财力更重要的还是卫大商人的眼光。

三、掺和政治的财阀

卫兹的死让曹老板加倍关照他的家人。卫兹的儿子叫卫臻,年纪轻轻地就被曹操找来放在身边培养,当上了丞相府户曹掾,也就是曹丞相府里面负责掌管户籍、赋税征收、会计预算的长官。所以再次侧面实锤了卫氏家族就是个精明算账的商人世家。

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后,卫臻仕途更为顺遂,从曹丕、曹睿一直干到曹操的曾孙曹芳的时代,历任尚书、侍中、吏部尚书、光禄大夫、司空、司徒、晋封长垣侯,死后追封太尉,谥号敬侯,货真价实的人生赢家,国家重要领导人。

在他一生中,曾经在伐吴前线识破过孙权散布的谣言,在抵抗诸葛亮北伐时建议破坏蜀军粮道,也曾经劝谏过东北前线不要贸然攻击辽东公孙氏,事后证明他的见识都很到位。

但是卫臻这个人最大的特色是和他父亲截然相反的。卫兹是敢于满仓梭哈支持潜力股,卫臻则是一碗水端平对于党争避而远之。

曹操晚年,曹丕与曹植两个儿子夺嫡争位。曹植这边的大马仔丁仪邀请卫臻入伙,卫臻大义凛然地拒绝。魏国第四代皇帝曹芳在位时,大将军曹爽专权辅政,派铁杆心腹夏侯玄找到卫臻,想两家搞搞联姻,卫臻又大义凛然地拒绝了。

当然您也许会觉得这个人是在背地里算计好了,就打算站曹丕、站司马懿了。那么还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卫臻这个人的核心特质是不党不群有远见。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开国。当时的大臣们都喜欢贬低汉朝赞颂新兴的魏国,以此来给大领导送上彩虹屁。可是卫臻不这样,史书说他懂得禅让的礼仪,不断称颂汉室的美德。曹丕听了也表示:汉献帝把天下禅让给我,我应该把天下的珍宝拿来和他共享。

并不能说卫臻是谦谦君子,大家都是人精,都知道禅让是怎么回事,但表面文章是必须做的。禅让这种政权交替方式本来就很微妙。只有称颂前朝,才能让禅让和受禅的两者在臣下们面前体体面面,才能更好地在统治阶级内部“团结一致向前看”,才能更好地教化(或者说“糊弄”)普通老百姓。用现代的话语就是夯实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否则 岂不是成了赤裸裸的“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了。权力社会不讲点温情脉脉,不退化成钻木取火的原始社会了?

如果让这些拜高踩低的愚昧投机客充斥朝堂,那这朝廷还有什么指望呢。后来司马氏依样画葫芦篡魏自立时,想必也不缺这类投机客。

也许正是这种卓尔不群见识远大又兢兢业业的状态,才能让卫臻一生闷声发财、平安顺遂吧。这也从某种程度上给后来人一个提示:

要积极构建“清”、“亲”的新型政商关系。商人如果一定要介入政治,甚至转型混政界高层了,请一定别去用做生意的思路搞投机的事情。商人投机可能亏钱,政客投机那就是丢命了。

更多精彩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读史攒钱灌水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