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二战电影,有哪些讲柏林战役的电影?
柏林战役(1945年4月16日~5月9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关于描写柏林战役的电影,其实版本很多,苏德两国都拍过,直接描写的有2部。
《攻克柏林》,本片与1950年上映,早期苏联卫国战争经典彩色大片。影片分为上下两集,以国家名义调用雄厚资金与大量军队,故场景异常壮观。 影片以点带面,从一个普通人物遭逢战争的磨练开始讲起。1941年,德军占领了炼钢工人伊凡洛夫的故乡,掠走他的爱人娜塔莎。伊凡洛夫参加了红军,走上战场。从此影片由点转向面,以大规模和大气势来描述苏联红军卫国战争的全景以及斯大林的高大形象。
《解放》
本片拍摄于1970-1972年,分为五集,片长将近8个小时。堪称前苏联电影史上耗资最巨、规模最大、场面最为壮观的战争题材影片。每一集的片名分别为:《炮火弧线》、《突围》、《主攻方向》、《柏林战役》、《最后一击》 影片从1943年苏联红军反攻(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到强渡涅伯河,解放基辅,最后攻克柏林。
间接描写的也有2部
《帝国的毁灭》
本片于2004年上映。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这部影片中的希特勒不再是那个咆哮的煽动者,而被塑造成了轻声细语的“做梦人”。
《柏林的女人》
本片于2008年上映,根据根据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改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第三帝国的心脏柏林在盟军的猛烈攻势下已化作废墟,在短暂的交火之后,成千上万的苏联士兵涌入这座颓败之城。本片情节既不浪漫,主角也不漂亮,只有对现实的描述,真实的呈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无论是侵略方还是被侵略方、战胜方还是战败方。
以上都是不错的片子,值得推荐!
70万日军被苏军俘虏的电影?
《登陆之日》这部电影叙述了这样的情景:苏联在处理战俘方面是简单粗暴,首先就是从肉体上感到疼痛,所以第一次日苏战争之后,被浮的日军大量送到西伯利亚当苦工。
在西伯利亚极为苦寒的环境下,第一次被浮的没有几个人活着走出来。到了二战末期苏联红军最终消灭8万多人,俘虏60多万全部到西伯利亚做苦工。
二战的经典电影都有哪几部?
最震撼 《兵临城下》
法国 导演:让·雅克·阿诺主演:约瑟夫·费因斯 裘德·洛 瑞切尔·薇兹 最难忘 《桥》南斯拉夫 主演:瓦·济沃耶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最伤感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意大利 导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贝鲁 最悲情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苏联 导演:斯·罗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马尔蒂诺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最经典 《辛德勒的名单》美国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利亚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尔夫·费因斯 最真实 《最长的一天》美国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罗·安卡 最幽默 《虎口脱险》法国、英国 导演:杰拉尔·奥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还有几部: 《西线平魔》1949年出品,描写二战末期德军与美军在比利时的巴斯托涅镇发生遭遇战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员,全片外景在欧洲西部高原拍摄,白雪覆盖的天然美景和严寒气候,通过杰出的摄影加强了电影的张力。 《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讲述德军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本片敢于将德军主帅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国老兵争议。 《桂河大桥》1957年出品,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7项大奖。 《最长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片,手法平实,场面逼真。演员阵容空前,有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肖恩·康纳利等。 《坦克大决战》1965年出品,叙事手法流畅,加上亨利方达等演员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大布列颠之战》1969年出品,由英国精英群起出动拍摄而成,片中战机遮天蔽日的空袭场面拍得壮观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巴顿将军》1970年出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国与日本合拍,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来龙去脉,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 《中途岛》1976年出品,二战影片多以西线为背景,这部是极少以东线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阵容强大,海战场面真实,使本片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情有独钟,此前曾拍过《1941》、《太阳帝国》、《辛德勒名单》等。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许多二战老兵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为“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长达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军开始的大溃败?
准备不足。
注意!不是单指苏联一方,而是双方都准备不足。
我们知道,苏联方面一直指责纳粹德国不宣而战;这当然不假,因为直至开战的22日前夜还有运输列车越过边境开往德国。据说战前史达林曾严令前线部队,不得对德国方面的挑衅作出对等回应;仿佛他们真是纯洁的小白兔,丝毫没有意识到战争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正如解密文件表明美国在珍珠港被偷袭前,已经清楚的知道明知鬼子即将有所行动(比日本谈判特使更早破译了最后通牒全文)。苏联情报人员的能力也不比美国同行差多少,“巴巴罗萨”计划动员兵力高达数百万,如此规模的调动怎么可能完全保密?
史达林不是傻瓜,他明知德国大兵压境形势紧张,仍然选择退让,真正原因是他有确凿证据表明德国还没有做好入侵准备。
大家都知道严寒是俄罗斯天然盟友,而严寒同时还给东欧平原制造了一个地理特征——春季冻土解冻。东欧平原三四月间,冬去春来,土壤解冻春雨淋漓,于是就造成地面普遍泥泞稀烂,难以承担大规模部队行军,这在20世纪40年代是无解的,所以苏德战争几年下来,每到三四月双方就很有默契的停止了规模军事行动,等待地面重新硬化。这种形势天然有利于防御方。
苏德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22日,俄罗斯夏天都过了几乎一半。以当时交通条件,史达林无法想象德军能在冬季到来前(最多四个月)打下明斯克基辅;如果小胡子做不到这一点,拿破仑前车之鉴就在等着他。于是史达林断定德军最早也要等到42年春夏之交才能进攻,这样他在西部特别军区保持现有兵力就够了,不必过早进行总动员(总动员对国民经济影响极大)。
然而小胡子不按牌理出牌,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发动(德军寒区装备如军大衣防冻油等明显不足)。这一手确实打得苏军措手不及一溃千里,但是由于后勤无法及时跟进,缺乏油料的古德里安装甲军团最终梦碎莫斯科。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有没有那种二战苏德坦克大战的电影啊?
《白色虎式》 是由俄罗斯拍摄,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前苏联坦克兵决心摧毁德军“白虎”坦克的故事,苏军指挥官决定建造一辆改进型的T-34-85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