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争电影,最大的战争电影?
中国的《大决战》,苏联的《伟大的卫国战争》都是各国规模最大的电影
电影建党伟业中有多少战争场面?
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俄国十月革命
外国媒体质疑俄或当接盘侠?
都说吃剩饭香,吃人家嚼过的馍甜。但让俄罗斯主动承担美国撤军的“接盘侠”工作,还是很有想象力的,让我们大家开了眼。
据说,普京根本不用'智能手机,所以他不是“键盘侠”,可以有更多时间考虑问题。现在世界上最不想打仗的非普京莫属,因为打仗换不来他想要的一切,在叙利亚帮助巴沙尔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他好战,那么俄乌对峙局势早已发生改变,估计现在第聂伯河两岸,早已战火纷飞,冰火两重天。
我们认为,可能会有一种想法或认识,以为美军从叙利亚撤军,俄罗斯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它应该派兵接管美军撤离留下的真空,彻底把土耳其势力拒之门外,让叙利亚彻底成为俄罗斯的殖民地。
其实,这种想法就是错觉,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
首先,如果美军继续留下,是对普京最大的支持和安慰,因为深陷叙利亚内战的美军,将很难再去他处捣乱。普京可以有充足时间“修理”乌克兰,让这个邻居变得更乖。
其次,叙利亚军队已经有实力有意愿填补美军撤走的空白。而且他们有与库族武装打交道的经验,他们会在土耳其威胁面前,齐心协力,共同守护大家一同拥有的家园。俄罗斯只是提供帮助而已,甚至愿意扮演中间人和调停人的角色,毕竟与土耳其打仗并非必须的,不可避免的,和则两利,安全诉求完全可以协商解决。
再者,叙利亚国内外形势转变很快。巴沙尔已经不再是那个丑小鸭,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不少海湾国家开始承认他的合法领导地位,愿意与叙利亚开展合作往来。所以阿拉伯国家将会帮助叙利亚抵御外寇侵略,土耳其也会因为叙利亚不再被孤立,而再像以前那样可以随意欺负。所以整肃土叙边境地区的方式将不得不会有改变。
我们说,普京完全没有主观意愿,去做美国的“接盘侠”,因为叙利亚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很重要,但绝不是全部。俄罗斯本土的安全和经济恢复和发展,才是普京的首要问题。叙利亚有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但只要能稳妥地保住就可以了,叙利亚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包括库尔德人在内的全体叙利亚人民自己来解决,外人或许有发言权,但绝对不应该有决定权。叙利亚再好,也是叙利亚人民的。
俄罗斯已经足够大了,足够普京和俄罗斯人忙活的了,对叙利亚没有野心,只有关心和热心。
是否真的有督战队的存在?
督战队必须有,而且意义重大,不容小视。
各国在战争期间都有督战队的存在的,只不过是不同形式的存在。最为典型的就是苏联和德国,德国宪兵,就是带着牌子的那个,还有苏联的督战队.
德军督战队
德国宪兵其实很早就有了,不过二战时期非常多。宪兵的权力很大,可以逮捕控制违抗命令者或者逃兵,甚至可以指挥平级的军官。而且,能够当上战地宪兵的德军本身的军事素质就很高,意识觉悟也高。他们进入宪兵,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训练,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狗牌,其实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精英。
而且,德国宪兵的工作不光包括监督作战,还要指挥交通。战场上的一些导视牌什么的都是他们负责。还要负责战利品看管,组织平民,监督士兵军纪等方面工作,实际上,他们干的活也不少。从这点看,并不浪费兵力。
苏军督战队
电影兵临城下中,苏军督战队架着机枪在后面盯着苏军,一旦后撤,直接开枪。这点上,就比较黑苏联了,实际上,苏联再疯狂也没到这个地步。
在斯大林下达227号命令之后,苏军各部队都有督战队,这个东西极大程度鼓舞了苏军士气和抵抗的决心。督战队的主要任务其实是拦截溃兵,重新组织逃兵怂兵投入战斗。苏军各个部队中都有惩罚连,惩罚连中的士兵,就是由苏军督战队送过去的。
苏军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两个连的督战队士兵,他们必须是绝对可靠的。苏军的督战队其实是很无奈的组建,战争初期一溃千里,逃兵一大把,很无奈的组建了大量的督战队,监督苏军士兵作战。像电影里那种架着机枪扫射的事情,可能存在,但不会有这么严重。真正干过这种事的其实是法国人,士兵冲锋的时候架着机枪,一旦有人逃跑,毫不犹豫射击,这种事情一战时期没少发生。
只要有战场,就会有督战队的存在,他们的目的就是维持战场纪律,防止个别士兵逃跑或者胆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龙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能卷走十个,十个能卷走一百个,最后日本人指着尸体说,这是沙子堆出来的军队”。事实上就是这样,一旦有一个怂了的,就会有人跟着怂,到最后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说,督战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是浪费兵力,而且还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兵力的不足。
有哪些好看的美国西部片?
推荐一部最新的西部片,去年在北美上映,内地没有引进:《豪勇七蛟龙》。
烂番茄63%新鲜度
IMDb 7.1分
分数并不算高,但都还及格,主要跟电影的风格有关。
总的来说,影片题材还是相对老旧,节奏略显拖沓,全片高潮集中于最后半小时的西部大战。
本片翻拍自黑泽明大师的影史经典《七武士》。
背景由日本的战国时代置换成为了美国内战结束后的西部淘金热潮,但毕竟是商业电影,所构建出的矛盾深度自然远逊于《七武士》。
全片的亮点在于对大场景的调度,以及对众多大牌明星的角色塑造。
本片的导演是奥斯卡大导安东尼.福奎阿,最擅长拍动作片。
他用一部《训练日》将丹泽尔·华盛顿送上了奥斯卡影帝宝座。
西部片的荒野风貌、骑马奔腾、枪火四溅被他拍得热血沸腾。
高潮部分的四十分钟大战消耗了比现代战争片还要多的弹药,悲壮感十足。
大场景的调度、切换令人眼花撩乱,强烈的激战带感令肾上腺激素陡然上升,情绪高涨。
御用影帝丹泽尔.华盛顿担纲第一男主角,他很适合诠释这样有点严肃,又正义凛然的角色。
这一次的他从一开始出场就气势十足,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风范,让他能够聚集其他人一起去完成这样一个胜算不大的任务。
星爵克里斯.帕拉特则在影片中起到了调剂的笑果。
从《银河护卫队》开始人气急速攀升,总是在硬汉的外表下带有一些喜感,有些痞的个性却又不让人反感,大部分的有趣场面都围绕在他身上。
不过他并不是只负责幽默而已,最后那种为了正义而战的意志力,让人更加喜欢他所出演的角色。
李秉宪与伊森·霍克饰演一对主仆。
李秉宪继续耍酷(不得不承认,西部片里的他酷毙了),而最有戏的当属伊桑.霍克的角色(这位金牌配角帅哥越老越有味),伊森·霍克的忧郁气质,很适合演出这种有心理阴影的角色。
主仆二人之间的那种情谊,最后并肩作战的画面更是让人在心中留下许多感触。
《豪勇七蛟龙》角色非常多元化,还加入了墨西哥和印地安人的代表。
电影中都有展示他们的特色,像印地安人主要的武器就是弓箭,一箭即中,精准到位。
电影前一个半小时铺陈过长,光是集合7勇士都花了不少篇幅,每位勇士都有各自的背景、特长以及参加保卫战的理由。
到了小镇准备防御工事又耗掉很多笔墨,使得大战前的铺垫戏过多,节奏稍显拖沓。
而对于反派角色交代过少,过于平面化。
结尾的戏份放在了被烧毁的教堂,颇具象征意味。
相比之下,中国的《危城》深度是有了,但是没有刺激的大场面和足够的商业元素,票房失利在情理之中。
在近年来西部片极少的情况下,本片确实让人相当期待。
虽然有评价认为电影本身没有太多创新的地方,但也是非常认真严谨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