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争议地区,对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友谊?
今年5月21日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70年来,两国守望相助,已发展成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评价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关系,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肝胆相照,命运与共”。这是两个肝胆相照的国家,这是一种命运与共的友谊。有不少网友疑问,为何巴基斯坦会死心塌地跟中国走?无论国际风云和两国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两国的友谊都牢不可破,坚如磐石。
这是2015年4月,巴基斯坦空军派出7架最新式的枭龙战机,为访问巴基斯坦的中国领导人专机护航。受访国用战机为来访的其他国家领导人护航,是一种最高外交礼遇,借此表达东道国对这次访问的重视,以及对来访领导人的敬意。执行护航任务巴空军飞行员齐善·汗说,能执行此次任务是极高的荣誉,他感到十分骄傲和激动。用枭龙战斗机为中国领导人护航,是巴基斯坦军人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致敬方式。 也体现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铁杆兄弟”情谊,要从地缘政治关系讲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并不密切,巴基斯坦甚至实际上是中国的敌人之一。1954年巴基斯坦加入了美国组建的旨在对付中国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与美国成为盟友关系,美巴结盟让中国很不爽。尽管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理会晤了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并随后于次年访问了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的总体对外政策还是依附美国,做美国的小弟和打手。
当时,美国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舍姆西、沙姆等地建有军事基地,美军和中情局利用这里的空军基地对中国和苏联实施空中侦察,向中国藏区叛匪空投武器。1960年4月6日,轰动一时的被苏联击落的那架U-2高空侦察机,就是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基地起飞的。当时中国认为巴基斯坦的亲美政策是助纣为虐,自然就对巴基斯坦心存不满和敌意。
与之相反,中国和印度自1950年代起的关系十分紧密,因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也支持印度倡导的不结盟运动,中印两国一度走得很近。印度对中国在抗美援朝和一系列国际合作上都给予了大量的支持。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中巴相互之间难免要出现一些战略误判——中国认为巴基斯坦是美国的小兄弟,属于敌对阵营。巴基斯坦则认为中国是印度的好朋友,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了,中国和印度成为事实上的敌对关系。这时巴基斯坦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毅然选择与中国站在一起,在国内及各种国际场合中对中国表示支持,中国则迅速认下巴基斯坦这个小弟。
(在中国领导人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欢迎的巴基斯坦民众打出了惊人的六星红旗,有人说这个中国国旗有印刷错误,其实这是巴基斯坦特意印制的一种旗帜,为了突出中巴友谊,多出来的那一颗红星,预示着是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很多地方巴基斯坦人民都会打出六星红旗)
1963年1月,中巴两国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1963年3月,中巴外长在北京签订《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议》,协议的签署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那时开始,中国所能生产的最好武器——歼六歼击机、强五强击机、59式坦克,130毫米加农炮等武器就源源不断地装备巴军......
巴基斯坦由于有印度的巨大威胁,必须选择靠拢中国,所以他们国内任何政局变化都不会导致巴方背离中国。所以只要有印度存在,就会有中巴的全天候友谊,忽视这一条单独大谈中巴友谊,都是文艺行为。
前些年盛传的巴基斯坦有一项罪名的“破坏中巴友谊罪”,很多人甚至说巴基斯坦已经将中巴友谊写入了宪法。但是,任何国家的宪法都不能看列出与某国的友谊条款。此外,巴基斯坦的所有法条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检索巴基斯坦所有法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破坏中巴友谊罪。”其实这些都是国内某些人瞎编出来,用来自己感动自己的。
按道理说,国家之间是不存在纯粹的友谊的。国与国之间很少有与生俱来的友谊,中国曾经的几个最铁的盟友,例如半岛北方、巴基斯坦、越南、阿尔巴尼亚......都发生过曲折,并非一帆风顺,在这里的,冷静的国家利益起了主导作用。这世界哪有无缘无故的爱。
一个强国旁边的弱小国家,会本能的寻找一个远方的大国作为外援,巴基斯坦就是这样做的。一个远方的大国,也会本能的支援这个弱国,来抗衡相邻的强国。地缘战略同盟,是指基于第三方威胁而形成的盟友关系,跟忠诚和友谊的关系不大。有威胁就有同盟关系,威胁解除了,同盟也就不存在了。
从1996年起,中国开始给建交国家分档次,起步档是“单纯建交”,然后是“睦邻友好”,再后面是“伙伴”,更高级的是“传统友好合作”。中国还把跟各个国家的双边关系用各种伙伴关系来定位,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多伙伴,还分这么多等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所以中国没有盟友,但没有盟友不代表来者不拒,也不代表一视同仁。
这些伙伴关系里,只有巴基斯坦被定义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关系用俗话讲就是:大哥,风里来,雨里去,就跟定你了。
中巴的全天候友谊关系就是最经典的地缘政治学案例。扶持竞争对手旁边的小国,乃是大国的义务,自古以来有理想有良心的大国都这么干。正因为有印度巨大威胁的存在,才有中巴的亲密友好关系。
恒河的源头?
关于恒河的源头中印两个国家有争议。
其一、发源于中国:按国际通常原则,应以河源唯远、水量唯大原则来认定河流的源头。恒河的源头则是甲扎岗嘎河,其发源于中国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附近,向南穿过喜马拉雅山,从根葛德里冰川的西部经过,汇入恒河的主源巴吉拉蒂河。
其二、发源于印度:印度官方称恒河的源头发源于中印边界印度一侧、喜马拉雅山脉南部、尼泊尔国西侧的根戈德里冰川,因其冰川附近有湿婆峰神山等印度朝觐圣地,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所以,“印度必须要恒河发源于印度”。
印度恒河源头在中间被称作什么河?
提问者问题应该说的是“印度恒河源头在中国被称作什么河?”
恒河源头在中国境内称作甲扎岗噶河!
关于恒河源头,有多种说法,宗教意义上的、地理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上的等等。
恒河的发源地说法之所以有多种,最主要体现于地理上和人文(宗教)上的认知。
印度官方称恒河的源头是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 river)。其发源于中印边界印度一侧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的根戈德里冰川(Gangotri glacier)。根戈德里(Gangotri)本身是印度教徒的一个朝觐圣地。然而,根戈德里东南约 21km处的高穆克(Gaumukh)被认为是恒河的真正源头。
从地理上来说河源,通常是河源唯远、水量唯大为原则。阿拉克南达河(Alaknanda)水量、流域面积都远远大于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即便是巴吉拉蒂河,其上游的甲扎岗噶河在长度上也是远超根戈德里冰川。如果说巴吉拉蒂河是恒河正源,按河源唯远来讲,甲扎岗噶河是最长的,国际上一般认为这才是恒河真正的源头。
甲扎岗噶河(Jadh Ganga River),是印度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北阿坎德邦北卡什县东北部境内(中国称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属中国西藏札达县托林镇波林村地域。)巴吉拉蒂河右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塔加山口(Thaga La,海拔5147米)及桑久拉山口(Tsang Chok La,海拔5416米)附近冰山,向南流,沿途汇入桑曲、麦那曲等支流,在葱莎(Tshong-sa;坐标31°06′45〃N79°00′16〃E)附近转向西南,经讷郎山口(公贡桑巴通道)流出国境,在印度北卡什县境内的 Bhaironghati汇入恒河的主源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 River)。
由于甲扎岗噶河流域和中国有争议,所以印度选无争议的根戈德里冰川为恒河源头就理所当然了!这里是中印中段争议区,目前印度绝大部分占领。
最近靠近不丹的洞朗地区的中印军事冲突成了国人关注的热点,甲扎岗噶河流域还未引起广泛关注,但迟早迟晚这一区域连同藏南会全部被收回,就是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印度哪年召开g20峰会?
1.2022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
2.下一届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于2023年9月9至10日在印度举行(据印度外交部发布的消息)。
3.G20峰会别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4.G20峰会成员国有: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印度、韩国、欧洲联盟、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共和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这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少数民族中的最多人数的少数民族是哪个?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60万珞巴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