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之藤,你有哪些压箱底的笑话可以分享一下?
1、
昨天把淘宝收件人名字改成了:玛卡巴卡的小推车。 刚快递员给我打电话:“你是妈了个巴子的小推车吗?”鬼影森森和野火之藤婕拉买哪个划算?
所有皮肤的话新出的驯龙高手婕拉我感觉最好。
单说楼主提的两款,特效上鬼影做的很棒。
野火并没有特效。
价格方面鬼影是99元的相对特效只能说是性价比一般。
野火是69元,无特效的话,这个价格个人认为偏贵了。
性价比不如鬼影。
格侓诗体的对仗有哪些讲究?
首先明确,这里提到的“格律诗体”应该是指今体诗(近体诗)。今体诗分绝句和律诗。绝句又分七绝、五绝,不要求对仗。律诗分七律、五律、排律,除非首联和末联,其它联必须对仗。另外,从广义而言,词和对联也属于格律诗体,某些词谱也要求对仗,而对联则必须对仗。
为初学者考虑,还是从基本概念说起。
一、什么叫对仗
格律诗体的上联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并在上下联同一位置满足:词性一致、平仄相反、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该上下联就满足了对仗要求,叫对仗。
对仗使格律诗体形式上整齐和谐,内容上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音韵效果。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仗是律诗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没对仗的诗不叫律诗;对仗是对联的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对仗不叫对联;至于词,只有某些词谱要求对仗。
对仗的具体讲究叙述如下。
二、对仗的要求
1、句子
①句子结构相同
是指对句(下联)的句型应与出句(上联)相同。比如以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例,杜牧的五律《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颔联的出句和对句都是状动宾结构。
②平仄相反
对句平仄必须与出句相反。如,上首诗颔联: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词语
对句与出句相同位置的词语必须:
①词性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②词类相同(工对时)。例如,山川对山川,草木对草木等。
③词的结构相同。单纯词对单纯词,合成词对合成词。
④出句与对句避免用同一字词。
三、对仗的类型
1、工对
工对要求出句对句平仄相反,句型、词性、门类相同。
例,杜甫的五律《咏竹》中的颈联: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雨”对“风”,名词相对且同属气候类,其余也都是同词性相对,故属于工对。
以下是工对的几种情况:
①同一小类的名词相对。如上例颈联中的“风”和“雨”同属气候类。
②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
③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晓战”对“宵眠”。
④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
⑤在一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送瘟神》(其二)的颔联: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其中“红”对“青”,“着意”对“随心”,“翻作”对“化为”,都很工整。而“雨”对“山”,“浪”对“桥”,虽不是同类名词,也算是工对。
2、宽对
宽对和工对相比较为宽松、不工整,词性相同,门类有所不同,有的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宽对。
例如,李白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中颈联,“青天外”对“白鹭洲”属于宽对,“白鹭洲”属于专有名词。
再如,陆游的七律《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其中颔联,“疑无路”对“又一村”即属于宽对。
门类上不同的例子如杜甫的七律《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颈联中,“丛菊”对”孤舟”、“他日”对“故园”都属于宽对 。
3、流水对
流水对指用上下联表述一个意思,上联和下联若单独考虑没有独立意义。在语法关系上,上下联分别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在逻辑上,上下联形成对仗,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目的等关系。
例如,白居易的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颔联即是流水对。
在宽对中提到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也同时是流水对。
4、当句对
即出句及对句内各含有对仗的词语,当句对又叫自对。例,白居易的七律《寄韦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
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
南山云起北山云。
……
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颔联出句中“东涧水”对“西涧水”、对句中的“南山云”对“北山云”,这就叫当句对。使用当句对的时候,一般多为宽对。
5、借对(假对)
①借字义
比如杜甫的七律《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其中颔联出句中“寻常”可视为数量词,和对句中的“七十”相对。因古时八尺为寻,二寻为常,此处借了字义。
②借字音
也就是我们说的谐音。
如,孟浩然的五律《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
……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其中颈联中,“杨”谐“羊”,对出句“鸡”,借了字音,从而使两“动物”相对。
6、错综对(交错对)
指上下句相对的字词,不是依次相对,而交错相对。如:
杜甫的五律《长江》中的首联: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是以上联中的“万”对下联中的“一”。
7、邻对
邻对是指词意的门类相同或者相近,比如天文对时令,植物对动物等,比如李贺的五律《七夕》中的颔联: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鹊”对“花”,属于动物对植物。
8、扇面对
格律诗体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又叫隔句对。扇面对在词里用的非常多,古诗里最有名的是白居易的五律《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的首联和颔联:
缥缈巫山女,
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
留在十三弦。
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三、对仗的注意事项
1、 出句和对句中,相同位置忌讳重字。
2、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单句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出句和对句所表达意思必须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即使同时说明一个主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此例子是典型的合掌。
3、出句和对句要表达的主题不一致叫隔,也是大忌。
4、忌无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对,无规则重字是病对。如: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其中“世”犯不规则重字。
总之,对仗是格律诗体中律诗、对联和部分词谱的要求。对仗使格律诗体产生美的音韵效果。要想掌握对仗的运用,必须熟悉对仗的定义及其类型、禁忌,多读律诗、对联等包含对仗的作品,并多动手练习,才能把对仗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诗作中。
美国当年为何不直接放火烧山?
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烧山的。
越南是什么气候,是热带地区,越南的森林是热带雨林,温暖潮湿多雨,就算点火也烧不起来的。
这种到处是水的地方,到处是泥泞的地方,生火都是大麻烦,怎么烧山?!
越战时期,美军为了破坏森林,想了不少办法,喷洒化学药剂是常见的办法。即便造成了千百万越南人畸形也在所不惜,哪有什么人道主义可言?!
以下是触目惊心的越战橙剂受害者:
一年级至六年级写景古诗词人教版?
全在这而了,你自己找吧!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云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萦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经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蜻蜓立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