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稻香村攻略,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使小性子却有一众好姐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个性爱好完全相反的人。人人都说黛玉尖酸刻薄,人人都夸宝钗宽厚大度。
似乎人人都是宝钗的粉丝,宝钗叫这个颦儿,叫那个三丫头,凤丫头,四丫头。大观园诗社,探春张罗,李纨抢去了社长的位置,宝钗对诗社的活动日期进行拍板:“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除这两日外,倘有高兴的,他情愿加一社的,或情愿到他那里去,或附就了来,亦可使得,岂不活泼有趣。”每次诗社活动,宝钗都是说了算的人。人人也都听从宝姐姐调遣。
然而,有事没事总去探望宝姐姐的人却不多。反而是潇湘馆里,姐妹们络绎不绝。原因是什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黛玉外冷内热,接触久了,就体会到她的好。
宝钗外热内冷,接触久了,知道宝钗不喜欢热闹,喜欢清静,就不愿意去打扰了。再者,都是宝钗去各处串门,人们也就没有机会去蘅芜苑串门子。
宝钗的好友都不了了之。探春
探春最初是宝钗的粉丝。开诗社时,探春对宝钗极为推崇。推举宝钗的海棠诗为首。
菊花诗会,探春也欣赏宝钗的诗。
后来,宝钗和探春一起管家,接触久了,探春对宝钗的态度变了。
宝钗说探春唯利是图,探春杜撰姬子的话来怼宝钗。
管家时,探春得罪人,宝钗小惠全大体。宝钗收获了一大波贾府下人粉丝。探春啥也没得到!
抄检大观园后,探春直接撵宝钗:亲戚好,也不用死住着。
湘云
湘云本来和黛玉是好友。
宝钗来了,湘云成为宝钗的死忠粉。以前湘云到贾府就和黛玉一起住,宝钗住进大观园后,湘云就和宝钗一起住了。
湘云和宝钗住得开心吗?
湘云和香菱一起谈诗,聊得热火朝天,宝钗笑道:“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
后来,香菱回去和薛蟠一起住,湘云就落单了。李纨的丫头看着湘云都可怜。她说:“你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个云姑娘落了单。”
后来,宝钗搬出了蘅芜苑,将湘云留在了李纨的稻香村。
湘云满以为和宝钗说好了中秋一起赏月作诗,宝钗定会赴约,没想到,宝钗失约了,自己一家人过中秋,没到贾府这边来。
黛玉
黛玉是宝钗的至交好友,黛玉管宝钗叫姐姐,管薛姨妈叫妈。把她们当作亲人。可是后来,宝钗冒黛玉之名嫁给了宝玉。
当然了冒名顶替,不是宝钗决定的,但是如果宝钗不同意,婚也结不成。
宝钗的好友都不了了之,没有了下文。
黛玉的好友,是一辈子的朋友香菱
薛宝钗最亲近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香菱,一个是宝琴。这两个人都是黛玉的好友。
香菱进大观园前,就和黛玉成为好友。她在大观园里发现黛玉发呆,就拉着黛玉的手,把她送回潇湘馆,然后谈些绣花啊,等闲话。
香菱住进大观园后,“满心满意只想作诗,又不敢十分罗唣宝钗”,就跟着黛玉学诗。宝钗说香菱是诗呆子!黛玉说香菱极聪明。
宝琴
宝琴是宝钗的妹妹,可是贾母宠宝琴,而且是超过宠宝玉和黛玉的宠。黛玉这个被贴上小性子,爱嫉妒标签的人不生气。黛玉赶走宝琴叫妹妹。
宝钗倒嫉妒了,忍不住推着宝琴说:“你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
宝琴刚进贾府住在贾母房里,老太妃死了,贾母随祭。宝琴没有住进蘅芜院反而知道了稻香村。这说明薛家姐妹的关系一般。
宝琴跟黛玉关系很好,黛玉赶着管她叫妹妹。她没事就去潇湘馆。
邢岫烟
跟宝钗有关系近的还有一个邢岫烟。她是宝钗的弟弟薛蝌的未婚妻。可是她两次去潇湘馆。一次走到半道,被薛宝钗截住了,让她回去。一次,宝玉去潇湘馆,看到宝钗,宝琴和邢岫烟都在潇湘馆,坐在熏笼上和黛玉聊天。
宝钗最亲近的人都和黛玉要好,说明黛玉的人缘不比宝钗差。
迎春
迎春没几句台词,她在芒种节那天,见黛玉没来,就问:“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
迎春是惜字如金的姑娘,她叫黛玉懒丫头,可见她和黛玉关系有多好!
湘云
湘云对黛玉由好,到坏,再恢复到好。反应了湘云对黛玉的了解过程。她最终成为了黛玉的好友。
探春、李纨、妙玉
黛玉和探春的关系也不错,她们可以互相开玩笑。黛玉临终,李纨、探春陪在身边。妙玉虽然说黛玉是大俗人,但是还看重黛玉。她两次请黛玉喝茶。
时间是检验友谊的标准,时间久了,润杨和大家都发现了黛玉的好,将黛玉当成了知心好友。宝钗还是大姐姐。
潇湘馆里,人来人往,连赵姨娘都会去;赵姨娘虽然夸宝钗懂事,可是却没见赵姨娘去蘅芜苑。
结语:《红楼梦》里宝钗圆滑,面面俱到,她多数是去探望别人,跟别人聊天。蘅芜苑里略显萧条。
黛玉性格直率,说话不防头,容易得罪人,她很少去别人家闲聊,多数是大家来探望她,潇湘馆显得热闹一些。
黛玉的朋友是一生的朋友,宝钗的朋友是否陪着宝钗走到最后,不得而知。
红楼梦之一百个为什么写出红楼梦中的一百个问题?
1 )宝玉生日时在红香圃众人行的酒令是( 射覆 )和( 拇战 ),在怡红院行的酒 令叫( 占花名儿 )。
( 2 )现知最早谈到曹雪芹著《红楼梦》的诗作是( 《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 三绝句(姓曹)》 ),作者是( 永忠 )。( 3 )《红楼梦》中曾有一处提到曹雪芹祖父曹寅创作的戏曲,这就是贾母在( 元宵 ) 节时点的戏,戏名叫(《 续琵琶 》)。( 4 )迎春在诗社中的别号是( 菱洲 ),但她生性懦弱,仆人给她起的绰号是( 二木 头 )。( 5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 判词概括了( 香菱 )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 夏金桂 )。( 6 )“枕霞旧友”是( 史湘云 )的别号,“蕉下客”是( 探春 )的别号。( 7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是( 太虚幻境 ) 中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是 ( 秦可卿房 ) 中的一副对联。( 8 )[终身误]:“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 意难平。” ( 9 ) [葬花辞]: “三月香巢初垒成, (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 却 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 ( 10 )[芙蓉女儿诔]:“柳本多愁,( 何禁骤雨 )?( 偶遭蛊虿之询谗 ),遂抱 膏肓之疚。” ( 11 ) [唐多令,柳絮]: “( 草木也知愁 ), ( 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舍谁收?” ( 12 )曹雪芹在第五回《终身误》中对宝钗和黛玉的行为表现、性格倾向加以比较,作了一 个初步概括:宝钗是( 山中高士晶莹雪 ),黛玉则是( 世外仙姝寂寞林 )。( 13 )“莫向东风怨别离”诗句是大观园中何人所作? C A 、宝钗 B 、黛玉 C 、探春 D 、湘云 ( 14 )黛玉作《秋窗风雨夕词》是仿古代何人所作格调? A A 、张若虚 B 、温庭筠 C 、陈后主 D 、隋炀帝 ( 15 )贾政把“花气袭人知昼(骤)暖”视为“浓词艳赋”,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C A 、宝玉 B 、苏轼 C 、陆游 D 、林黛玉 ( 16 )宝玉填《寄生草》曲是什么场合看戏之后仿作的? C A 、元妃省亲 B 、清虚观打醮 C 、宝钗生日 D 、元宵夜宴 ( 17 )敦诚在诗中曾称赞曹雪芹“诗追李昌谷”,这里说的“李昌谷”是指哪位诗人? B A 、李白 B 、李贺 C 、李商隐 D 、李清照 ( 18 )黛玉喜欢“留得残(枯)荷听雨声”,这句诗为何人所作? C A 、杜牧 B 、李贺 C 、李商隐 D 、王维 ( 19 ) 第七十九回写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得到林黛玉的夸奖,并认为这篇诔文可与什么相 并 ? A A 、曹娥碑 B 、秦观的《淮海集》 C 、王维的《西施咏》 D 、《后汉书·曹硪传》 ( 20 )芦雪庵即景联句诗,是谁说的第一句诗 ? A A 、王熙凤 B 、林黛玉 C 、贾宝玉 D 、史湘云 ( 21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中,有人抽的花签为梅花,题辞是“霜晓寒姿”,附 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人是谁 ? A A 、李纨 B 、妙玉 C 、惜春 D 、巧姐 ( 22 )《菊花诗》中哪一首用的是八更韵 ? D A 、对菊 B 、画菊 C 、忆菊 D 、菊梦 ( 23 )“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描写的是大观园中何处建筑? B A 、稻香村 B 、芦雪庵 C 、潇湘馆 D 、蘅芜院 ( 24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 A A 、小红 B 、司棋 C 、晴雯 D 、金钏 ( 25 )《柳絮词》中是谁作了唐多令 ? C A 、薛宝琴 B 、史湘云 C 、林黛玉 D 、薛宝钗 三、以下判断各句正误,正确写“对”,错误写“错”。(每题 1 分,共 25 分) ( 26 )《好了歌》是甄士隐在穷困潦倒中所作。错 ( 27 )林黛玉曾对古史上的五位“有才色的女子”(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作过 《五美吟》 组诗。对 ( 28 ) 《红楼梦》中所有诗词各种形式统计共为 225 篇,除去匾额还有 207 篇诗文。对 ( 29 )宝玉去探望宝钗,宝钗看了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后,写了一篇《嘲顽石 诗》。错 ( 30 ) 第二十二回中,元妃从官里派太监到荣府送谜语让大家猜; 同时荣府的小姐、少爷们 也都编了谜语让太监带给元春猜。到了晚上,元纪派太监来颁赐奖品,独贾环一人没得。错(贾环,迎春) ( 31 )《秋窗风雨夕》是黛玉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的诗。对 ( 32 )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是史湘云三首咏月诗中的句子。错(香 菱) ( 33 )芦雪庵即景联句时,是李纨说的第一句诗。错(王熙凤) ( 34 )薛宝钗曾作过《赤壁怀古》一首。错(宝琴) ( 35 )薛宝琴家是皇商,所以她从小就随其父母到处周游, “四山五岳都走遍了”,是大观 园群芳中见世面最多的一个。对 ( 36 )《广陵怀古》一诗吟咏的是南北大运河两岸的隋堤。对 ( 37 )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歌咏的 是张生与崔莺莺死生不渝的爱情。错(杜丽娘和柳梦梅) ( 38 )“只恐夜深花睡去”对应的花名签是海棠。对 ( 39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是《葬花吟》中的句子。错(桃花行) ( 40 )黛玉重建桃花诗社后,邢岫烟填了一首《如梦令》。错(史湘云) ( 41 )《柳絮词》一共有五首。对 ( 42 )“欲洁何曾洁”的判词说的是黛玉。错(妙玉) ( 43 )“偶因济村妇”中的村妇指刘姥姥。对 ( 44 )《枉凝眉》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对 ( 45 )秦可卿是其父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孤儿。对 ( 46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是荣禧堂上的联语。错(智通寺) ( 47 )“二十年来辨是非”判词说的是贾敏。错(贾元春) ( 48 )“子系中山狼”指的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对 ( 49 )《终身误》曲唱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对 ( 50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是薄命司联语。对 四、以下用两组数字将各题中的有关部分联结起来:(每题 2 分,共 24 分) ( 51 )下列诗词的作者是: A 、《杏帘在望》 B 、《秋夜即事》 C 、《如梦令》 D 、《残菊》 1 、宝玉 2 、黛玉 3 、探春 4 、湘云 A2 , B1 , C4 , D3 ( 52 )下列别号和人物的关系: A 、蕉下客 B 、枕霞旧友 C 、绛洞花主 D 、藕榭 1 、宝玉 2 、惜春 3 、探春 4 、湘云 A3 , B4 , C1 , D2 ( 53 )下列诗的唱和方式: A 、菊花诗 B 、海棠诗 C 、中秋诗 D 、螃蟹诗 1 、联句 2 、分题 3 、限韵 4 、奉和 A2 , B3 , C1 , D4 ( 54 )下列对联挂在何处: A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B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C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D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1 、探春卧室 2 、贾府宗祠 3 、秦可卿上房 4 、太虚幻境 A3 , B4 , C1 , D2 ( 55 )下列诗句暗示何人命运: A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你喜欢林黛玉什么?
我是香樟路X号,我来说说,我喜欢林黛玉什么吧。
首先,林黛玉,是个很有趣的女孩子。
黛玉的有趣,基于她的才学和机敏,完全是有感而发、应景而生。她的确有些锋锐,但白开水有何趣味?
比如,第九回,宝玉去私塾上学,去辞黛玉,黛玉正在对镜理妆,笑着对宝玉说:
“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黛玉明明知道宝玉去上学不是真为了研究学问,不过拿“蟾宫折桂”打趣他而已,宝玉听了也是一乐。如果是宝钗湘云,定要说些仕途经济,宝玉肯定会不耐烦了。
再比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逛了大观园,赞不绝口,贾母就生了让惜春画园子的念头。姐妹几个在稻香村说到此事——
“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宝钗笑道:“`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
“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
——看看,黛玉是姊妹们的开心果呢!有她在,笑声多多,谁说林妹妹只会哭?
此外,再看看黛玉对做诗的理解: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可见,黛玉其人,不大理会条条框框,更加看重意趣。也因此,她成为一个灵动有趣的人。
其次,林黛玉,是个有温度的女孩子。
黛玉的温度,基于她的真诚和善良。
比如,香菱学诗。
说起来,香菱是薛家的人,跟着宝钗到大观园里住。她想学诗,找的却是林黛玉——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黛玉借书给香菱,指出她理解上的误区;平等地与其讨论,并没有“老师”的架子。一片赤诚之心,既没有顾着人情一团和气;也没有炫耀自己的诗才打击别人;更难得的是,没有像老学究那样刻板要求香菱,而是鼓励她加入诗社,在和大家共同写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
反观宝钗,对香菱学诗一直持“打击”态度——
“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里倒不是说宝钗不好,但确实衬托出黛玉的热心和平等待人。
还有一个例子。迎春,一向被称为“二木头”,在书中,是一个比较透明的角色。开诗社,即使少了她,大家也会觉得无所谓。她呢,也是喜欢读佛经的性子。但是,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迎春和黛玉很是亲厚——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大姐儿、香菱与众丫鬟们,都
在园里玩耍,独不见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
难道还睡觉不成?””
——如此活泼迎春,很是少见呢。
黛玉的温暖,让周围的人,都变得活泼生动。
第三,林黛玉,是个有生活品味的女孩子。
比如,在刘姥姥进大观园里,借刘姥姥的口,描述了黛玉的潇湘馆——
“刘老老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
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刘老老道:“这必定是那一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
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老老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
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罢。”刘老老笑道:“人人都说:‘大
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
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
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
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这样的屋子,即使一贯品味高、见过大世面的贾母,也甚是满意。收拾屋子,按贾母的话说,是贵族女子的一项重要功课。
还有一个细节,在二十七回:
“如今且说黛玉因夜间失寝,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姐妹都在园中做饯花会,恐
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便笑道:“好妹
妹,你昨儿告了我了没有?叫我悬了一夜的心。”黛玉便回头叫紫鹃:“把屋子收
拾了,下一扇纱屉子,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
把炉罩上。””
——纱屉子要下一扇,要留意檐下的燕子,烧了香就要把香炉罩上。林姑娘的生活多么地精致啊!不见奢华,只见细节处的点点用心。
第四,林黛玉,很美丽。黛玉的美,雅俗共赏,神仙样人。
话说,谁不喜欢看漂亮的人物?
王熙凤赞黛玉: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
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
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宝玉看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
西子胜三分。”
薛蟠看黛玉:当时薛蟠正在一通忙活,
“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林妹妹的美,雅俗共赏。
林妹妹的美,不在五宫,在气质,在那种“风流婉转”的态度。
这样一个集有趣、生动、温暖、品味和美貌于一身的女子,怎让人不爱呢?!
剑网动漫一共几部?
目前有这几部动画,第一部是风雨稻香村,讲的是唐简在稻香村未救襁褓中的李复在和匪寇搏斗时不幸坠崖的事,其实并没有死。
第二部是巴蜀风云,说是血眼龙王出逃持国天王殿,各门派联手对决天一教、南诏和血眼龙王的事。第三部是侠忆,就是无名大侠唐简的回忆。第四部就是5月31日的最新的,说得就是李复面对着唐简的空坟追忆,谢渊和王遗风清明也会来唐简坟前拜祭,不过他们都知道唐简其实还活着,唐简的故事以后的版本还再写的,目前巴蜀风云差不多结束了。据说6月份还有一章动画要出。
爱挑礼的黛玉没反应?
我是@凉荷高叶,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凤姐带人抄检大观园,黛玉没反应,是因为毫不在意;探春激烈反抗,是因为“护犊”心切;宝钗搬走,是为了避嫌。
(01)黛玉毫不在意
黛玉对抄检大观园这件事没有反应,是因为她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心上,原因如下:
①黛玉并不关注生活琐事
每个人对生活中的事都会有所侧重,就好像有些人对吃很讲究,但对衣着很随便;而有些人只讲究穿着打扮,但对吃东西要求很低一样。
黛玉虽然多愁善感,但她的心思大多只是放在春花秋月、诗词歌赋和宝玉身上,对生活琐事并不上心。
黛玉看到落花,会感怀身世;听到词曲,会伤心落泪;她的疑心、爱计较,大多是与宝玉有关,她对宝玉的态度非常随意,在言语上无所顾忌,不但经常讽刺挖苦宝玉,还经常故意说些气话,而且每次与宝玉争吵,都喜欢小题大作。
而贾府发生的其他事,即使是抄检大观园这么大的事,丝毫不会令她动心,不会影响她的心情,抄检大观园时,凤姐叫她不用起床,她就乖乖地睡回去,连一句话都没说。
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也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许起来,只说:“睡着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
另外,因为有贾母的宠爱和关照,黛玉从来不用、也不会为日常琐事操心。
就如当今一些小孩,家长把一切都安排得舒舒服服,让孩子只管读书就好。所以很多小孩成年了还不会做家务,也丝毫不关心家里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等琐事。
所以说,抄检大观园根本不是黛玉所关心的事,所以她没有做任何反应。
②黛玉清者自清
黛玉虽然与宝玉情投意合,但从未做过逾矩出格的事情,而且她也相信自己的丫环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以她根本不会把抄检大观园这事放在心上了。
当王善保家的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的寄名符儿、束带上的披带、荷包和扇套,她以为搜到了见不得人的东西,赶紧拿去给凤姐看时。凤姐笑道:
“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紫鹃笑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帐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王善保家的听凤姐如此说,也只得罢了。
③黛玉已经不是一个爱挑礼的人了
很多人把黛玉看作是一个爱挑礼的人,主要因为林黛玉直率、任性,多心,待人处世毫无心机、自命清高、多疑多心,偏又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再厉害的话都当人的面说出来。特别是黛玉刚进贾府不久,薛姨妈叫周瑞家的给各姐妹送宫里来的珠花那一次,周瑞家的按过路的顺序,最后一个送到黛玉那里。
黛玉却连一句表示感谢的话都没有,也没有伸手接,而只是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不过,到了抄检大观园那一年,黛玉已经年长了几岁,受宝钗的影响,相对比较懂得人情世故了。从黛玉对宝钗说一些话就可以看得出来。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闻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黛玉说在这些话的时候是十五岁,是在《红楼梦》的四十五回,而抄检大观园那一年是在第七十四回,大概是一两年以后的事情。
黛玉明白自己是外人,抄检大观园是主人家的事,与她没多大关系,所以没什么理由表示自己的态度。
(02)探春“护犊”心切
有一个心理学家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缺乏爱和保护,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稳定的参照模板,那么为了让自己避免痛苦、获得成长的动力,他往往会在脑海里幻想出一个完美父母,甚至自己去扮演这个父母。在扮演完美父母的时候,他会表现为积极付出、责任感爆棚,给周围人安全和力量的成熟模样。
探春就是这样一个从小缺乏爱和保护的人,所以她表现为聪慧泼辣、眼界高远,而在抄检大观园那次,她挺身而出维护自己丫环的权益,就像一个护犊心切的父母,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
①探春缺少父母的爱护
探春是赵姨娘生的女儿,是贾政的庶出。赵姨娘糊涂昏聩,平时从不懂得好好照料女儿,还经常惹是生非,败坏女儿的名誉。探春在受命治家的时候,赵姨娘还来无理取闹。
探春伤心地对李纨说:“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都忙劝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
而贾政对探春这个女儿并不喜欢,有一次,贾政问宝玉脚上穿的鞋子是谁做的,宝玉甚至不敢说是探春做的。
宝玉对探春说:“你提起鞋来,我想起个故事:那一回我穿着,可巧遇见了老爷,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作的。我那里敢提‘三妹妹’三个字,我就回说是前儿我生日,是舅母给的。老爷听了是舅母给的,才不好说什么,半日还说:‘何苦来!虚耗人力,作践绫罗,作这样的东西。’”
从这可以看出,贾政并不喜欢探春。如果贾政喜欢探春,宝玉肯定会说是三妹妹的做工,而且贾政听了之后会很高兴。
②探春扮演完美父母
正因为探春缺少父母的爱护,所以她才会自己去扮演完美父母。
探春的品德才华相貌出众,她的美丽仅次于黛玉、宝钗,她的聪慧可与黛玉、宝钗并列,是个德才兼备的能干的姑娘,所以她也赢得了贾母的喜爱,获得包括凤姐在内的众多姐妹的由衷的尊敬、钦佩和喜爱。
探春处事灵敏。在贾母因为贾赦逼娶鸳鸯之事大怒,错怪王夫人那次,大家都不敢吭声,最后只有探春站出来为王夫人解围。
探春是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姊妹,自然也是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
探春聪明泼辣探春聪明泼辣,聪慧美丽,行动言语得体,赢得了贾府上下一致的由衷尊重和喜欢。贾琏的仆人兴儿曾向尤二姐介绍说:
“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探春凭借逐渐显露的才能,得到王夫人的看重。
在凤姐生病期间,探春协助管理大观园表现得非常出色。当时,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想为赵国基多要些银子,但探春坚持行使旧例,秉公办理,没在众人面前留下笑话和把柄。探春还为贾府想出了好几个节俭的方法。连凤姐都在背后称赞她说:“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
探春眼界高远探春在协助管理大观园时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这可以看出,探春是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的。
探春还对贾府复杂的内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
探春曾对鸳鸯说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厉害。”
由此可以看出,她充分意识到在大家族中的繁难,看到小人家也有其优越的地方。
在抄检大观园那次,探春痛心疾首地说: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后来果然不幸被探春言中,贾府遭受抄家之祸。
探春的这些表现,以及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出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面,都是在扮演完美父母的角色。
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鬟们把箱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所以说,探春激烈反抗,是因为“护犊”心切。
另外,探春的表现,也是在发泄长久积压的委屈和愤怒,为自己地位低下受尽冷眼的委屈,为自己以及母亲遭受不公待遇的愤怒。
探春登时大怒,指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来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
从探春的话里可以看出,她以及自己的母亲、弟弟在贾府没少遭受欺负和取笑,她心里的委屈和愤怒积压已久,王善保家的正好成为了发泄怒气的对象。
她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是对自己人格的维护,是对轻视自己的人的反击,她在示威,证明和维护的是自己不容他人践踏的的尊严,这一巴掌也是在告诉众人:别再不把我这庶出的三小姐放在眼里。
(03)宝钗为了避嫌
①凤姐偏袒宝钗
虽然抄检大观园是瞒着贾母进行的,但也算是闹得沸沸扬扬了,但同样住在大观园的宝钗却没受到任何影响。原因是凤姐偏袒了宝钗,没有到她住的地方抄检。
在搜查完宝玉的住处后,凤姐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
大观园中,不止宝钗一个不是凤姐口中说的“咱们家的人”,还有一个黛玉也亲戚,但凤姐只说不抄宝钗那里,却没说不抄黛玉那里,所以很明显就是偏袒宝钗。
对于大观园当晚发生的事情,相信宝钗是非常清楚的,晴雯的不配合、探春的愤激、入画和司棋的事情……虽然跟她一样同为“外人”的黛玉没有任何反应,但她心里还是有愧于大观园的众姐妹的。因为凤姐对她的偏袒,对其他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②宝钗陷入水洗不清境地
凤姐对宝钗的偏袒,无形中却将宝钗陷入水洗不清的境地,反而不能证明宝钗的清白。
就像宝钗对王夫人说的哪样“自我在园,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就图省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人盘查,设若从那里生出一件事来,岂不两碍脸面。”
而且贾府的婆子们原本就喜欢背地里说三道四,如果宝钗继续留在大观园的话,无意中会提醒婆子们想起当晚凤姐的处事不公,会议论纷纷,于是,宝钗为了避嫌,所以她以自己嫂子生病,需要自己照顾母亲为由,向李纨打了声招呼,就匆忙搬离了大观园。
宝钗道:“正是我也没有见他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至于凤姐为什么抄检黛玉住处而不抄检宝钗的住处,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解读,例如:
因为黛玉受到贾母的宠爱,很有可能嫁给宝玉,所以凤姐把黛玉视作自家人。因为宝钗是王夫人的侄女,万一搜出问题,凤姐不好向王夫人交待,所以没去搜查。宝钗知书识理,又会笼络人心,是王夫人心目中的儿媳妇,是下一代管家的接班人,对凤姐的地位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凤姐用这一招破坏宝钗的形象。而@凉荷高叶的理解是,凤姐聪明反被聪明误,表面帮宝钗,实则连累了宝钗。
总结来说,凤姐带人抄检大观园,黛玉没反应,是因为毫不在意;探春激烈反抗,是因为“护犊”心切;宝钗搬走,是为了避嫌。
以上为本人观点,欢迎各位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