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逐鹿手游,真三国无双取景?
拍摄时在北京怀柔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拍摄,后期又去新西兰拍摄。
《真·三国无双》是由周显扬执导,王凯、古天乐、韩庚、杨祐宁、娜扎、张艺骞等主演的古装动作奇幻电影;于2021年5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5月6日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等平台播出[22]。
该片根据日本光荣特库摩的同名电子游戏改编,讲述了动荡的东汉末年,乱世群雄吕布、曹操、刘备、关羽等各路豪杰纷纷崛起,逐鹿天下的故事[22]。
家庭游戏排行榜前十名?
1、《宝可梦传说:阿尔宙斯》
万物皆可开放,继《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后,宝可梦也迎来了自己的开放世界游戏。
本作中玩家可以在洗翠地区进行冒险,时间是很久以前宝可梦和人类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的时代,可以说是时代最早的宝可梦了。
2、《三角战略(TRIANGLE STRATEGY)》
SE《八方旅人》小组新作,以战棋形式表现中世纪背景的战争。不由得让人想起多年前的经典《皇家骑士团2》。本作采用2D-HD画面,精美细致,非常适合这种剑与魔法的世界观。
3、《马里奥+疯狂兔子:希望之星》
游戏采用半即时的策略方式,有点像《幽浮》的玩法。玩家要控制马里奥、路易吉、碧奇公主、罗塞塔、疯狂兔子等9名角色。
项羽为什么分封诸侯时把地缘最差的地盘留给自己?
项羽与各路诸侯灭秦以后,分封领地!要说项羽分的差,这就要看是从那个角度来辨别了!可以说项羽分封诸侯的这件事情,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都有深远的影响!为什么是这样说呢?小编娓娓道来!
一,从项羽角度来分析
从表面来看,项羽也是极为聪明!分封诸侯的领地,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占尽先机!首先从地盘大小来说,项羽势力当时可谓是如日中天!他的表面只有楚地一块,但是实际掌控面积,占据当时全国的国土面积一半以上!这个不细讲,有空可以查阅一下资料!其次,就是项羽所能控制的领地都是沃野千里,经济价值是最好最高的!其次立足点是消弱各诸侯国的实力!方便其掌握各个诸侯国!这里可能才是项羽失败的原因!题外话,项羽,史书评价说项羽这是为以后当皇帝做准备!或者就是高尚情操,大家已经灭秦,各自回家好生生活,谁不听话我修理谁!这无从考证!但绝对是他一大败笔!这为后代历代兵家打下了经验基础!
二,从刘邦角度来看
从表面来看,刘邦分得三秦之地,经济,人口,战将,兵力,各个方面都不如项羽!在当时可谓是一头都不站!按照时局分析,也就坐吃山空,养老等死了!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还敢和项羽争天下!也可谓是压了身家性命,不成功则成仁的地步!题外话,韩信背水一战胜了!刘邦才是大的背水一战,最后也胜了!依靠的不是别的,正好就是地理和人和!地理是先机,而人和是后天形成!
1人和至关重要!
刘邦得三秦之地以后,我们都知道他约法三章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与民无争,建立了与社会大众的人和基础,其次就是韩信的横空出世!可以说韩信奠定了最后刘邦的胜利基础!但是这盘大棋是刘邦萧何张良等人所下!这个是刘邦过人之处!后天培养人和!并且成功了!如果说从概率学来讲,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当时对刘邦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当时各个比他强劲有实力!本来实力就弱,能这么打出来确实是非常不易!
2,天赐重中之重的地理优势
前文小编提出过,说项羽分封,影响后世历代兵家!给他们打了基础,就在这里!对我国地理有所了解的人知道!中国东西走向的地理环境,北至燕山,往下到太行山,再往下走就是大别山!这几个地方以东可以说基本都是平原地区,而以西这可就基本都是山区!
我们这时来看看刘邦所在之地,那就是三秦之地!也是以前更早秦国的发祥地状况!三秦之地的关中平原,正好被六盘山,陕北黄土高原,秦岭所包围!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地!三面都是险地,想攻进来就绝非易事!因为你的大部队要是从三秦之地的除了东边的三个方向打过来!那么补给线很容易被切断不说,另外就是大军跋山涉水成本实在太大,不划算,风险太大!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吧!
诸葛亮的关中梦
我们知道三国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出祁山!目的就是直取长安,其实就是为了得到三秦之地的地理优势!为什么,诸葛亮不东进灭吴以后再进兵中原,道理就在这里!因为东边都是平原地区比较多!虽然经济富庶,但是难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主力部队有限!我不跟你主力部队碰头!你守西边我打东边,声东击西,蚕食你!让你首尾不能兼顾!好吧!那你发动主力来攻三秦之地,那好我正好盼望你来,完后派一直偏师骚扰你后方大本营!打你的补给或者总部!这样的地理优势不言而喻!诸葛亮深知这一点,所以老是要攻取长安!
毛主席的英明与伟大
毛主席当时也是采用了这个原则!主要就是以围绕三秦来做!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可以看出,从瑞金这个地方开始,当时国民党对井冈山,瑞金等革命根据地可谓是围追堵截,就是因为没有战略纵深,而且飞机大炮都好运输,整天骚扰打击红军!但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黄土高坡,情况就没那么严重了!就是因为都是崇山峻岭的,辎重难以搬运,游击队打的国民党也是闻风而逃!这里也可以稍微讲一下,为啥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建立根据地,就是插在敌人后背上的一把尖刀!因为,后来革命根据地多都是在靠山而建!包括太行山,沂蒙山等,就是做到以逸待劳!我打你就打了,打不过我就进山化整为零和你打游击!虽然你兵多将广,钱多粮足!但是你就经不起折腾!平原地区,跟你会战时,就切你补给,口袋战,围为打援,打得国民党最后也是兵败如山倒!因为部队老打败仗,那就太丧失战斗力与士气了!
举了这两个例子,就是说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当然有人会说,三国邓艾奇袭江油灭蜀成功!或者说蒋介石也曾在西安安营扎寨!但是这个就要看决策者的能力和出发点了!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但要说他们明不明白,那就不好讲了!从古代兵家来看,凡是占据三秦之地从而出发的,不论成功与否,都占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这个大家可以查阅一下史料证据!
后记
项羽分封诸侯表面看占尽优势!但是给刘邦留得了一线生机!刘邦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资本!先站地理,后养人和,最后凭借两点优势,等到韩信为他创造了天时,从而问鼎中原,登基称帝!不可不说是一连串的因果所致!而项羽这一分封诸侯的举措,却又为后世兵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历史没有如果!到是飞雨轻烟吹若尘,一壶小酒道古今!一起论道分享各抒己见,也是一种快乐!
谢谢观赏,请看下集!
李渊在建国之初为何要和突厥合作?
唐高祖李渊起兵之前,并没有和突厥正式合作,他也绝对不敢引入突厥兵来帮助他打天下,那样的话,他的名声就臭了,何况,李渊要是真引入大量突厥兵帮助自己夺取关中,成功后人家还走不走就不好说了。
但李渊却在名义上对突厥称过臣,用表面上的臣服和巨额财富换取突厥对他反隋行动的不干涉,关于李渊对突厥称臣的历史记载并不多,至少唐朝时的史书对此都加以遮掩。
在《贞观政要》中,有引唐太宗李世民之语:“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於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这段话证明李渊确实有对突厥称臣之举。
《资治通鉴》中也记载有李渊起兵反隋时曾“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为了让自己对突厥称臣的事不被别的诸侯知道,不明着来,只是把旗帜改一改,用来忽悠突厥,连李渊自己都说这是“掩耳盗钟”。
当然,李渊肯定不是真心对突厥称臣,他想要成为中原王朝的主人,就必须要以突厥为大敌,所以,在起兵之初对突厥的妥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那么,李渊在起兵之初及统一天下之前,为何要对突厥妥协忍让?
第一:为了获得战马,以便尽快抢占关中在隋唐时期,骑兵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兵种,要想在战争中获得优势,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是必不可少的,李渊要起兵,当然需要考虑建立骑兵军团。
且李渊是在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七月才正式起兵反隋,此时已经群雄并起,李渊要争夺大势,就要尽快攻进关中,占据隋朝的国都大兴,在政治上抢占先手,而要想尽快做到这一切,就需要骑兵来提高进攻速度。
但李渊从大业十一年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开始,到太原起兵,一共也就两年的时间,即使这两年全部在筹备反隋,也无法收集到更多的战马,当他准备起兵时,几个著名的产马地早已落入其他诸侯之手,而且,这些诸侯大多都是突厥在背后支持。
因此,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初就和突厥勾三搭四,其中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战马。《资治通鉴》中记载,李渊在刘文静的建议下去和突厥结盟,突厥的始毕可汗不但同意,还表示要派兵相助:“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
可李渊哪敢接受突厥骑兵来帮忙,他的目的只是战马而已,刘文静也直言:“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在《新唐书》中也有相关记载:“高祖起太原,遣府司马刘文静往聘,与连和,始毕使特勒康稍利献马二千、兵五百来会”。
这些记载都可以证明,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前和突厥眉来眼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战马,至于突厥还派来五百人?那是监督李渊的,等到李渊拿下关中后,他们要监督李渊把承诺给突厥可汗的财物拿出来,并护送回去。
第二:向突厥称臣,是为了防止突厥在背后插刀子李渊从太原起兵时,直到占领隋都大兴,名义上拥有整个河东和关中,其实并不是如此,在太原以北的马邑有刘武周,大兴以北的关中也有榆林郭子和、朔方梁师都等更早一些起兵反隋的诸侯,这些辖地和突厥接壤的诸侯们大多都对突厥称臣。
刘武周被突厥任命为“定杨可汗”,梁师都被突厥任命为“大度毗伽可汗”,郭子和也被任命为“屋利设”,他们的辖地和李渊接壤,李渊要想无顾忌的征讨中原和南方,就不能让他们在背后捣乱,而这些诸侯全是听突厥的。
为此,李渊在战略重心偏南时,只能暂时以称臣来换取突厥影响下的刘武周、郭子和、梁师都等诸侯们不对自己发动进攻,不管能争取多长时间都行,暂时的称臣和送出去的大量财富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时间,避免提前和突厥发生冲突。
甚至在和薛举争夺陇西之地时,李渊都还一度用割地的方式换取新上任的突厥颉利可汗放弃支持薛举,《新唐书》中记载:“颉利始为莫贺咄设,牙直五原北。薛举陷平凉,与连和,帝患之,遣光禄卿宇文歆赂颉利,使与举绝;隋五原太守张长逊以所部五城附虏,歆并说还五原地。皆见听,且发兵举长逊所部会秦王军。太子建成议废丰州,并割榆中地。于是处罗子郁射设以所部万帐入处河南,以灵州为塞”。
综上所述,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后,直至唐朝扫平诸侯,完成统一之前,不得不对突厥妥协和称臣,战术上之目的是为了获得战马,战略上之目的就是为了麻痹突厥,防止突厥利用控制的北方诸侯们跟唐朝捣乱,或者突厥亲自上阵来抢掠。
李渊对突厥称臣且割地,可以说他是丧权辱国,可在唐朝未能完成统一前,李渊也确实无力和突厥争锋,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隋末,位于北方边界,领地和突厥接壤的反王们大多都这么干,没办法,中原王朝内部战乱时,各地诸侯都无法单独抗衡突厥这个庞然大物。
李渊的运气不错,他在太原起兵且对突厥称臣时,突厥主政的是始毕可汗,他对于突厥全力入主中原的决心没那么大,采取的是扶持反隋的诸侯们各自为战的策略,并没有借隋末乱世大举进攻中原,给了李渊从容布局和统一全国的机会。
武德三年,颉利可汗成为突厥新的统治者,这位雄心勃勃的可汗才是匹真正对中原花花江山垂涎三尺的狼,自唐朝武德四年起,颉利可汗就不断派遣突厥骑兵南下攻唐,好在,这时的唐朝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可以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付突厥身上,得以把战线始终控制在北方。
由此可见,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向突厥称臣纳贡,虽然名义上不怎么好听,可到底为唐朝争取了足足四年多的时间,这四年时间里,唐军可以不用面对强大的突厥骑兵,专心扫荡中原群雄,这也算是“攘外并先安内”的真实运用。
而完成内部整合的唐朝,就不是突厥能觊觎的了,贞观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出兵六路攻打东突厥,贞观四年,李靖所部活捉颉利可汗并押解到长安囚禁,东突厥灭亡。贞观八年,曾经对突厥称臣的李渊在酒宴上“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笑言:“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虽然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完成对突厥的绝杀,可给唐朝争取统一时间,继而能全力应对突厥威胁的,始终依靠的是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初期,对突厥的忍辱负重。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
尔朱荣统一帝国为什么后人的评价却很低?
南北朝历史上,涌现出了不少牛逼的高人。尔朱荣绝对是这帮高人中的佼佼者。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东晋南北朝期间的北方,曾经经历过4次统一,其中一次就是尔朱荣搞定的。
这事儿还得从五胡十六国时期说起。那时候司马睿带着一帮士族南迁,建立了东晋。导致整个北方落入胡人之手。当时的北方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不服谁!比如说鲜卑部落里,有个慕容家族,抱着不服就干的勇气,先后5次建立割据政权,当然,在数十年内,全都被灭掉了。真正完成北方统一的,只有这么几个牛人:第一,前秦苻坚。前秦天王苻坚,是个兼容并包的雄主,再加上他身边有个超级猛人王猛,终于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只可惜王猛死后,苻坚南征东晋,被谢安、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给打崩了。第二,北魏拓跋焘。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恢复代国基业,建立了北魏王朝。此后明元帝拓跋嗣,开疆拓土,将手伸向了中原地区。到了太武帝拓跋焘时期,灭亡北燕、大夏、北凉等政权,终于再次完成了北方的统一。第三,北魏尔朱荣。这就是咱们的主人公了,北魏经历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方六镇爆发了激烈的起义,结果导致北魏彻底崩了。在尔朱荣的努力之下,北魏再次完成了统一,可以说这哥们的军事实力,绝对是一级棒。第四,北周宇文邕。这也是个牛人,他老爹宇文泰打下基础,他的堂兄宇文护执掌北周17年,轮到他掌权以后,终于消灭了北齐,再次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只可惜没几年他就去世了,结果让隋文帝杨坚摘了桃子。整个东晋十六国,外加南北朝,足有300多年历史,期间北方只有4次统一,其中一次就是尔朱荣搞定的,就问你这个人你觉得咋样?一、尔朱荣因为迷信,错过了第一次篡位的机会。北魏六镇起义的主要原因,就是上层军官,对基层士兵和普通百姓的压榨太厉害了。难道朝廷不给这帮军官们发工资和福利吗?当然不是!主要是因为柔然忙着和自己的小弟高车干架,没时间南下。外加孝文帝把都城从大同迁徙到了洛阳,使得北方六镇的地位一落千丈。过去的福利严重削减,甚至连工资都没法准时到账。这才使得当时的北方六镇军官,开始压榨基层。基层士兵和百姓当然不会答应啊!因此他们索性就合并起来,反抗北魏,这就爆发了北魏六镇起义。尔朱荣本来是一个普通的部落领袖,在镇压六镇起义的过程中,不断招兵买马,招揽人才,最终成为了北魏最强大的军阀。后来的贺拔岳、宇文泰、高欢、侯莫陈悦等风云人物,当年都是尔朱荣手底下的马仔。同时他的女儿嫁给了当时的皇帝孝明帝元诩。元诩整天嚷嚷着要干翻这个世界,可偏偏没法从胡太后手里夺权。因此元诩便想了个馊主意:让尔朱荣带兵入京!尔朱荣哈哈一笑,本就对自身只是个地方军阀感到不满足,如今元诩等于送给他一个主宰天下的机会!因此尔朱荣毫不犹豫地带兵入京了!元诩想想也有点儿后怕,虽然是自己的老丈人,可元诩的老丈人,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尔朱荣走到半路上,就接到了元诩让他滚回去的诏书。这哪成啊?出发前,怎么抢掠洛阳的分赃大会,早就已经跟兄弟们开结束了,如今你让我撤?这不是在打我脸吗?尔朱荣说什么都不肯撤,胡太后慌了手脚,一不小心就把元诩给毒杀了。这下尔朱荣算是再次找到了进军的借口,连忙扶持元子攸为帝,带兵进入洛阳,诛杀了胡太后。同时他还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把北魏2000多宗室和大臣,都给扔进黄河淹死。好家伙,直接把北魏朝廷给团灭了有没有?这显然是要另起炉灶的意思了!可关键时刻,尔朱荣为啥没这么干呢?原来尔朱荣比较迷信,那时候北魏有这么一个讲究,但凡做大事之前,要给自己铸造一个铜像。可工匠几次为尔朱荣铸像都以失败而告终了,这使得尔朱荣认定了一件事:天命目前还不在他这儿。后来他拉来几个元家的宗室,让工匠给这几个人铸造铜像,只有元子攸的铜像铸造成功了,因此尔朱荣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篡位,将元子攸立为天子。二、尔朱荣因为粗心,错过了第二次篡位的机会。尔朱荣操控洛阳的军政大权,几乎成了北魏的一把手。这个时候他没有忙着篡位,而是继续以孝庄帝元子攸的名义,征战四方。第一,击败葛荣。元子攸也算是松了口气,毕竟那时候尔朱荣面临的对手还不少。比如说杜洛周、葛荣等起义军,实力相当强。尤其是葛荣,他吞并了杜洛周的人马以后,带着30万大军围困邺城。尔朱荣只带了7000多人马,居然奇迹般地击败了葛荣。第二,收编降卒。最可贵的是,尔朱荣在击败敌军以后,并没有采取坑杀的方式。而是先将他们遣散,等到他们分散而走的时候,再派人分别去召集他们,量才录用。选择其中有才能的,留下来给自己干活。这一招可比坑杀俘虏厉害多了,直接使得尔朱荣的实力,跃居顶流。第三,击败陈庆之。此后尔朱荣又平定了邢杲起义,腾出手来以后,又将著名的南梁白袍将军陈庆之,打得生活不能自理,靠化妆成和尚,才躲过了尔朱荣的追杀。第四,夺取关陇。这还不够,尔朱荣发现关陇地区的万俟丑奴起义军依旧十分猖獗,所以就派遣自己的侄子尔朱天光,带领贺拔岳、侯莫陈悦等名将进入关陇,一举将其荡平。这些年尔朱荣先后击败了葛荣、邢杲、陈庆之、万俟丑奴等强大的对手,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使得残破不堪的北魏王朝,再次聚拢在了一起。那么这个时候,尔朱荣是不是应该称帝了?尔朱荣对此激动万分,甚至有点儿紧张。这期间,还有一个人比较紧张,那就是孝庄帝元子攸。过去尔朱荣忙着平定天下,没工夫管他,如今尔朱荣把外面的事情基本解决干净了,自然是要考虑篡位登基的事情了。元子攸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了。当初元诩死后,尔朱荣便将女儿尔朱英娥改嫁给了元子攸做皇后。这回元子攸打算利用尔朱英娥即将生孩子的机会,对尔朱荣先下手为强!结局:尔朱荣败给了自己的狂妄。元子攸谎称,尔朱英娥刚生下了太子,希望尔朱荣入朝看看!尔朱荣自然是非常高兴,也没带多少保镖,就跑去皇宫探亲了。结果到了现场,元子攸埋伏的人,当场就把尔朱荣给宰了。几天以后,尔朱英娥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婴。一代枭雄尔朱荣,去世的时候不过才38岁。如果不是粗心大意的话,至少还有20年时间,够他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只可惜,要么太迷信,要么太自信,这两点让尔朱荣先后错过了两次成功的机会。最后他和成功失之交臂,也就情有可原了。参考资料:《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