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是哪国的(十大中国古代神话是哪些)

新辉网

列子是哪国的,十大中国古代神话是哪些?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

说到中国古代的十大神话,那首先我们第一要提的肯定是创世神话。

列子是哪国的(十大中国古代神话是哪些)

女娲造人:

创世神话,大家现在公认比较高的,也就是女娲造人。

有可能大家都要说盘古开天,盘古的历史,其实是没有女娲来源久的。关于盘古的故事,大约在三国时期被一个人杜撰出来的,而女娲和伏羲作为人类始祖的故事,在秦汉之际,都已经广在民间广为流传了,我们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墓葬都有他们的画像。

现在仍在在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开天神话,其实和女娲和伏羲的故事很像,所以我觉得比较可靠的创世神话其实还是要数,女娲造人。

关于女娲造人的具体内容,大家可能也都听过无数遍了,我就只进行简述。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上是没有人类的,那时候女娲无忧无虑的在山川大泽中游玩。可是女娲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孤独寂寞,于是,她在河边照镜子的时候,他就照着自己的模样,捏造了许多小泥人儿。

可是捏泥人也实在太过劳累了,于是她就找了一根藤蔓,蘸着泥水肆意的挥洒,就这样人类就造出来了。

钻木取火

传说在在上古的时候,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一个叫遂明国的国家,这个国家长着一个非常巨大的遂木,这棵树树冠覆盖到方圆一万公顷的地面。

这棵树非常奇怪它的树枝,能发出明亮的光。那时候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曾经游历天下,走到月亮和太阳都看不见的地方。他在遂明国休息的时候,发现这些树发光的原因原来是树上有一种大鸟不断的用它们的嘴去啄树枝和树干。

于是这个聪明的人就想到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并把这个方法带到了他原来的国度,就这样火广泛的在民间得到使用和传播。

为了纪念这个取火的人,人们为他取名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炎黄大战

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来源于上古时代一次惊天动地的旷世大战——阪泉之战。

上古时代,炎帝和黄帝分别是我国两个比较大的部族的首领。因为争夺地盘,双方在阪泉交战,最终炎帝战败,炎帝部族并入黄帝部族,统称炎黄部落。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精卫填海

传说精卫是黄帝的女儿,有一天,她前往东海游玩的时候,不小心溺死在东海中。由于无辜枉死,精卫心中怨念很深,于是就常常从西山叼来木石,扔在东海里面,想要填平东海,以报自己无辜枉死之仇。

夸父追日

传说在黄帝时代,夸父族有一个首领。他也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是一个好奇心非常重的宝宝,看着太阳他就总想探究这个太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要给这个问题就是一个答案,他迈着脚步就朝着太阳出去,可是无论他怎么追怎么追一直都追不到,直到最后我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渴死在大泽边上。

夸父在山海经里面死了两次,一次是被应龙所杀,还有一次是渴死在追日的途中。

绝地通天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在黄帝退位之后颛顼就继承了他爷爷的帝位。登上帝位的颛顼看到蚩尤刑天共工夸父之流,经常利用人间跟天上交通便利,常常从天梯下去蛊惑下界的民众叛乱。

于是颛顼一气之下就派人斩断了天梯,决断了天和地的通道,从此神不能随便下界,人也再也不能随便上天。

后羿射日

传说在帝俊执政期间,他和他正房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儿子,这十个儿子非常调皮。

有一天,这十只金乌趁母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溜出去游玩。可是这十只金乌的游玩不是普通的游玩,他们的游玩给人间造成的现象就是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上。

可能因为孩子是在叛逆期不听父母的话吧,不知为何帝俊没有叫他的妻子羲和去把十个儿子领回来,反而叫了一个名叫大羿的天神下界收拾他们。

大羿下界后也不含糊,拉弓射箭一下一口气射就射死了九只金乌。可能帝俊只是想吓吓十个儿子,没想到大羿是这么认真一下子,一下子就杀了他九个儿子。

就这样,原本天神出生的大羿就再也不能上天。后来连功绩也被一个擅长于射箭的有穷国国王窃取了,变成了后羿射日。

鲧窃熙攘

传说鲧也是黄帝的后裔,可能他生来就有点爹爹不疼妈妈不爱的感觉,加上治水又不肯动脑筋只知道用填堵的方法,不仅没能将水患治理反而让洪水越来越泛滥。

可是偏偏鲧还有一副菩萨心肠 ,见不得天下苍生饱受洪灾之苦,于是偷偷的趁黄帝外出的时候盗取了他的息壤用于治理洪水。

鲧盗窃熙攘的事还是被鲧帝发现了,于是派下属将鲧杀死在羽山,并收回了息壤。

大禹治水

鲧虽然被杀,但他的遗愿还没有完成,死后三年尸体不腐。

三年后,从他的身体里生出了一条黄龙,这就是我们夏朝的开国始祖大禹。

出生后的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一生致力于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并改良父亲治水的办法改填堵为疏导。

并在天帝的支持下成功的拿到了息壤,治理好了在九州泛滥了将近100年的洪灾。

并成功的当上了帝王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愚公移山

有一个叫愚公的人觉得挡在他家门口的太行和王屋两座太碍事了,不方便出行。

于是,在他年纪快到90岁的时候,带领着他的儿子、孙子,以及村里的百姓一起想要把太行和王屋两座山铲平。

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遭到了一个有智慧老人的嘲笑,这个老人说他,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剩下的岁月和残余的力气,连一棵草都拔不动,又怎么能把这么多的泥沙土石撼动?

愚公听后,长叹着说,即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呀,我儿子死了,我还有孙子,孙子死了,孙子又有儿子呀,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长,我们无数带人挖下去难道都把它挖不平嘛?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天帝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派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大山。

至于评价么?我只能说古人精神力量太强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能难倒他们的事!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杞人忧天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列子》一书虽然是否为春秋战国时代所著一直以来在历史上都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很多故事对今天仍然有着教育意义。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杞国人,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

从现代角度的解读,这是一个多么辛辣而精准的讽刺,讽刺的就是那些“为了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担忧的人。”实际上,这个故事的本意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知道“杞国”本身的来源和处境。

根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周天子始封杞国为公爵,后至春秋时又降为伯爵。

这样一个在众多强大诸侯国夹缝中生存的国家却是中国第一代王朝——夏朝的直接后裔,当时周天子也是为了延续夏朝的祭祀才设立这么一个国家。然而,毫无实权以及能力的杞国在那个时候已经存在感很弱,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与征战,最终公元前445年,杞国最终在楚惠王的进攻之下灭国,杞简公成为杞国末代君主。

从政治环境来说,杞国本身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军事上更是毫无特色,以至于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时这样记载: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实际上,从杞国的发展来看,正是因为它很小很弱,而那个时代本身又是混乱和血腥的年代,《列子》中“忧天”的人恰恰又是杞国人,为何不是齐国人?秦国人?楚国人?很简单,因为杞国弱小,他忧虑的真的是天塌地陷吗?可能作者的用意远远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列子》本身是道家的重要书籍,而文章中很多观点都非常犀利和直接,与其说“杞人忧天”是个人的讽刺,还不如说是对那个战乱的时代的讽刺。老子崇尚“小国而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政治状态,而那个时代是一个融合而混乱的时代,这种矛盾才是真正造就“杞人忧天”的原因。

其实,夏朝本身在历史上存在与否还有疑问,但是无论它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大禹又是为华夏民族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实际上,这个世界始终还是一个追求利益至上的世界,夏王朝无论多么辉煌,周天子多么仁义,都被利益的驱动而泯灭,留下的只是一个忧天的杞人而已。

华胥之国是什么意思?

《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传说在中国西北一带的一个国家,实则并非指一个国家,因为没有政府没有首领。无论你走陆路、水陆还是空中飞行都永远到不了那里。在哪里生活的人们跳进大海不怕水淹,走进大火不怕火烧,迷雾挡不了他们的视线,雷电震不了他们的耳朵,实际上是介于人和神仙之间的一种人。在哪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际是一种人们渴望得到的一种理想的虚幻世界。现多用以指梦境。

火葬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一、随佛教传入说

这是一种传统说法,认为火葬起源和盛行于古印度,后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他在印度取经时见到的印度葬礼:

“送终殡葬,其仪有三日火葬,积薪其燎,二曰水葬,沉流飘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如按火葬起源于古印度的说法,那么,在东汉后,我国就逐渐出现火葬了。

二、发端于春秋战国说

也有些学者不赞成火葬是“舶来品”。他们认为早在佛教传入以前,我国已经有火葬的风俗。主要依据于古代文献记载《荀子》中的《大略篇》记载有氐羌的火葬习俗:

“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不焚也。”

《吕氏春秋・义赏篇》也有类似记载:

“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垒,而忧其死不焚也。”所谓“死不焚”,就是死后不能火葬。

先秦时代的墨翟,也曾提倡过火葬。《墨子・节葬下篇》说:

“秦之西有仪渠之国(地在今甘肃庆阳县附近)者,其亲戚(古代说的亲戚,是亲近的人家)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登仙)。”

此外《列子・汤问》也有与《墨子》类似的记载。由于“仪渠之国”也是指羌族地区,也可证明在我国古时代的西北地区,曾流行火葬之制。

三、原始民族习俗说

近几年来,有些学者根据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原始社会的村落遗址中存有火葬遗迹,论定早在史前期的原始时代,我国先民即有火葬的习俗。其主要依据是一九四五年,发掘甘肃临洮寺洼山史前期遗址时,在原始村落的墓地中发现三个灰色大陶罐,其中一个罐中盛有人火化后的骨灰。

可见,早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就已经有了火葬。还有学者进而提出,这是史前期原始民族处置尸体的一种方法,和后来进入文明时期的火葬制是不尽相同的。

关于列子的故事?

列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列子》中收录了许多列子的故事,例如列子好游、子列子穷、列子学射等,通过这些事迹体现了列子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心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淡泊名利、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的列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以使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

故事一:列子生活贫困,容貌因为饥饿变了颜色。有人就对郑国子阳说:“列御寇是有思想的道学人士,居住在您的国家里竟会如此穷困,您难道是不喜欢贤达之人吗?”子阳马上让官吏给列子送粮。列子出来接见使者,拜谢后拒绝接受,使者只好离去。列子回屋后,他的妻子捶着胸口说:“我听说做有道有学问的人的妻儿都能得到安逸快乐。如今我们挨饿,君主让人给你送粮食,你却拒绝,难道挨饿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主不是自己知晓我的,只是因为别人的话才给我送粮食的。等到哪天他要施罪于我时,又会因为别人的话来治我的罪,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趁难杀了子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