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插队玩一家三口,你对生产队时哪些农活印象比较深?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相信对于干农活,都有自己的感触,在以前,机械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地里干农活,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如果要问你,你干过最辛苦的农活是什么?你会议会议,想想该怎么回答。小帮手说下我自己的事情,记得在20年前差不多,那年夏天,6月中旬左右,麦子成熟了,那时候收麦,不像现在有收割机这么方便,那时候都是用镰刀割,然后割完之后,还要在麦场上晒,等晒干后,再用木棍或者是铁锨去拍(也有的用手扶拖拉机碾),接下来会在傍晚的时候(那时候有风),进行扬麦(就是把麦撒起来,趁着风力,把麦皮吹走,保证麦的清洁度),最后再进行装袋,随后用木架车子拉回家,放入麦穴里,这就是以前的收麦步骤。为什么会对20年前的那件事印象最深呢?那天我爸爸妈妈先去地里收麦,我说我晚一会再去,就在家里睡了个午觉,到了下午4点多才到了地里,刚到地,就听见爸爸喊我说,赶紧快点,把这几行麦先割完,然后把麦场里的麦装袋拉回家,我说怎么这么急?我爸说,你看看天上的乌云,快过来了,估计是一场暴雨,赶紧干活。
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也没发现有下雨的征兆,就慢悠悠的在割麦,谁知道,没过多久,晴朗的天气突然挂起了风,看势头,一场大雨是躲不过去了,我爸让我扔下镰刀,赶紧去装麦(记得是2亩地的麦子),装着装着,开始下起了小雨,先用塑料布盖着,然后人钻进去开始装(怕下大暴雨,所以必须拉回家),当时也顾不上身上痒(装麦时,身上会很痒),装到最后,雨就开始下大了,然后迎着雨,把麦子拉回了家。这次农活主要是印象太深了,回到家,身上很多血印,再加上比较急,神经一直在一个紧绷的状态,到了第二天,整个人都虚脱,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场景还历历在目。
当然,上面只是我自己经历的事,有些朋友可能在种植、收获、销售等过程中,有比较辛苦或者印象较深的事情,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中说说看,或许你和他人经历了同样的事情。
怎样才能下乡当知青?
下乡当知青是当年在学校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而且都是城镇居民户口的学生,响应号召积极报名,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接受农村劳动锻炼,当时那些下乡插队的学生都是知识青年。记得我当年报名到内蒙古去插队落户时,学校还召开了欢送大会,当时觉得很光荣,我也成为了一名知青。
下乡知青有新的说法吗?
没有,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没有什么新的说法和新的政策,因为已经将下乡插队的时间算连续工龄,并视同缴费了,这方面已经没有对知识青年莫大的关怀了。
有没有哪一首是知青回城之前就传唱过的?
真正的知识青年方面的歌曲,都是在七八年以前,七八年以后,知识青年就开始返城了,从七八年开始,毕业的学生们,也没有上山下乡这一说了,凭记忆数落数落有关知识青年方面的歌曲~《边疆处处赛江南》《知识青年之歌》《南京知识青年之歌》《延安窑洞住上北京娃》《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山乡盼着你们来》《农垦战士之歌》《我爱这些年轻人》……。
程煜主演的乡镇书记电视剧是哪部?
《希望的田野》,在剧中程煜主演乡党委书记徐大地,程煜一下子便在观众心目中有了位置,其小眼眯缝着、大嘴咧咧着的貌不出众的“面瓜相”让观众看起来很可亲很可信,程煜演的徐大地总是一副笑模样,好像没有什么事能难住他,而且他这个官做得挺愉快、挺轻松的,没有一点儿“官相”。不像以往影视剧中基层干部的形象。凭借精彩的表演,程煜在《希望的田野》获得第23届飞天奖最佳男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