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红院,红楼梦中人的住处植物特点?
曹雪芹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作者对建筑家居、服饰排场、医药烹饪、诗词书画等有全景式地了解。日前,园林科普作家林小峰作客行知读书会,以园林与植物入手,为观众走入红楼提供全新的视野。
元妃省亲时曾写下“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这便是大观园的缘起。而现实中的大观园真的存在吗?林小峰从曹雪芹的家世说起,简述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点容纳一处的“大观园”,只可能是一座纸上园林。
尽管如此,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一草一木、一亭一台,甚至假山的堆砌都遵循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律。亭台楼阁间曲径通幽,层峦叠嶂后豁然开朗,大观园的背后正蕴含着中国园林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精髓。各处营造因地制宜,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曲径通幽后总有豁然开朗处,实乃中国古代文人造园的典范,与西方园林艺术相区别。
不仅如此,曹氏以春秋笔法写红楼,园内各处景观、设置也暗示着人物命运的发展,贾宝玉的怡红院怡红快绿,林黛玉的潇湘馆竹藤静谧,原来在因地制宜的园林文化间人物的命运也早已尘埃落定。据统计,《红楼梦》一书写下植物近240种,涵盖96科、200属,在曹雪芹笔下,植物的世界同样辽阔。林小峰表示,中国古代以物喻人,人格化植物并赋予其高洁的品质以赞叹,为全世界园林文化中独有。
活动现场,林小峰重点解析了《红楼梦》中近20种常出现的植物,指出其在书中所承担的推波助澜的效用,并分享了相关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以书中出现最多的植物——“茶”为例,有洁癖的妙玉嫌弃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却愿意把自己的茶给宝玉喝,人物的情愫便在茶香之间暗自流露。以植物及其在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涵义写尽红楼人、事,既以竹子譬喻林黛玉的气节,又以贾芸赠礼时反季的白海棠写出大观园中的人情送往,曹氏笔下的植物形象格外生动。
创造环境、抒发情感、暗示命运,细细品味《红楼梦》中的园林与植物所暗藏的玄机,以此打开红楼世界不可谓不有趣。林小峰与植物、园林艺术交道多年,他的解读妙趣横生、干货满满,在读懂红楼花语的同时也了解了古代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现代应用及海外传播同样受其关注。
此外,主办方还邀请到上海越剧团的青年演员俞果、庄荔彬现场演绎越剧《红楼梦》的经典选段;观众在角色扮演“红楼梦中人”的环节,感受了在大观园中赏花游园的情趣
贾宝玉的怡红院?
贾宝玉的怡红院像迷宫一样,贾政第一次去就迷路了。
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
作者为什么给宝玉设计了一个迷宫一样的院子呢?
第一,说明贾宝玉的思想成谜。贾宝玉的思想与主流思想不同。文时人的理想是学得文武艺报与帝王家。大家都把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为理想,只有宝玉没有功名富贵的理想。
宝玉对文死谏,武死战有不同观念,认为他们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
宝玉的思想像迷宫一样,很难懂。
第二,说明贾宝玉的生活富贵奢华。穷人家的房子一进门所有陈设一览无余,贾宝玉的怡红院极富贵奢华。刘姥姥还以为是小姐的绣房。
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得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
四面都是雕空玲珑木板,上面雕刻着“流云百蝠”,“岁寒三友”等各种吉祥如意图案。全部是名家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
一槅一槅,可以贮书,可以设鼎,可以放置笔砚,盆景等。
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凌轻覆……
宝玉的卧室有暖阁,有大红幔帐,温馨富丽。说明宝玉过着富贵公子奢侈的生活。
第三,贾宝玉的命运山重水复疑无路。贾政迷路,说明贾政不懂宝玉。同时也说明宝玉的一生都在寻找正确的道路。他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追求什么。
宝玉与黛玉相爱,可是却无缘相守。
宝玉与宝钗可以相守,他却不愿意厮守一生。
在贾府,在怡红院,宝玉处处碰壁。
宝玉出家为僧也许是他寻找的一个出路。
贾宝玉住在迷宫一样的房子里,其结局也应该像迷宫一样扑朔迷离。他出家以后怎么样了呢?
@润杨阆苑 恭候您多时了!欢迎关注转发,欢迎留言探讨!
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是谁?
史湘云。 史湘云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 史湘云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爽女性。但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于史家经济拮据,也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经史湘云的判词中推测,她最后嫁了一位才貌俱佳的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 史湘云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
贾母对她们是一视同仁吗?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与哥哥都是一母所生,但在母亲处的待遇却是千差万别,樊胜美几乎成了母亲的摇钱树。贾母只不是迎探惜三位姑娘的祖母,待遇就更加不同了。
在“三春”里,迎春和探春都是荣府庶出小姐,只有惜春是宁府嫡出小姐。如果将三人在贾母的心中排位,那么依次是探春、惜春、迎春。
先说探春探春作为一个庶出之女,为何在贾母心中赢得了一个重要的位置,首先赢在一个“礼”字上。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我们知道探春管亲生母亲叫姨娘,管王夫人叫母亲,这不是她的绝情,这正是封建礼法的体现。在家族中,妻是八抬大轿娶回来的,妾是没有这样待遇的,只要有妻的存在,那么家中子女的法定亲权属于妻,这其中也包括妾所生子女。
也就是说,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对自己的子女贾环贾探春并没有法定的管理权,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当妈资格。因此,探春不认赵国基这个亲舅舅,不认亲妈,在封建社会是有礼法可依的。
贾探春依礼而行,识大体,处处维护王夫人和贾府利益,不仅赢得了王夫人的刮目相看,也赢得了贾母的高度重视。
其次,探春自身的自强自立的性格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探春有着男儿之志,第55回,她说自己但凡是个男人,能出得去,早走了,去立一番事业,到时自有一番道理。
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借着黛玉的眼光写出了探春的与众不同。“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的“不俗”并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有内在追求。
红学前辈王昆仑说,曹公把探春写一个不庸俗也不纤弱,没有脂粉气的带有男儿色彩的女孩儿,正是要赋予她一种“坚毅明敏、有胆有识、言行中肯的政治风度来”。
第61回,她让厨房里炒个菜都要拿五百钱出来,这种有自知之明,严于律己的品格深得下人的敬佩,连王熙凤都畏她五分。
编辑
第三,探春本身很有才干。探春有领导能力,大观园里的诗社即由她发起。更重要的是,她还有理家之才,王熙凤看出宁府的五大弊端,但却对荣府的家族危机视而不见。这种消除弊端、缓和危机的重任就落到了探春身上。她在大观园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兴利除弊,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钦佩。
以上这些,都足以让贾母对探春另眼相看,对于她的婚事,贾母更是放在心上,大观园里的女子,相比较而言,探春虽远嫁,但终不至于似迎春般凄惨。
再说贾惜春惜春年龄小,但却是宁府嫡出的小姐。其父贾敬进士科班出身,世袭二等将军,既然是嫡出,其母也必是官宦家的小姐。因此,在家族地位上,宁府为大,荣府次之。比如过年主祭人便是以贾敬为首的。从家族地位上看,贾母自然会在心里不自觉的高看一眼贾惜春。
其次,惜春小小年纪便作一手好画,贾母曾命她画一幅大观园的景儿出来。可见贾母对孙女的爱好与才能也比较关注。
惜春性冷,书中有关她的章节并不多。因此,贾母对惜春的喜欢,并没有个人太多的情感,更多是出于对礼法的尊敬。
再说贾迎春在贾府,作为读者,我们觉得赵姨娘混得挺惨的,连丫环都敢和她厮打,但迎春的遭遇远比赵姨娘要惨几百倍。
当初迎春被许配给孙绍祖,贾母虽不十分称意,但也没有出面阻止这桩婚事。这件事足以证明,贾母并不真正关心迎春。
贾宝玉挨打的时候,她可是当着众人的面骂贾政不孝,还吵着要回南边去。到了迎春的婚事,虽男女有别,但不致于连一句不满的话都不说与大儿子贾赦,这实在说不过去。
贾赦身为荣国府的长子却没有当家,这事儿一直让他耿耿于怀。这也说明贾母确实不中意自己的大儿子,再加上第46回为鸳鸯的事,贾母曾大发雷霆,对贾赦更加不满。至75回,贾赦在中秋家宴上,借一个笑话点明贾母偏心,这更加让贾母生气。
随后便是第79回迎春误嫁孙绍祖,贾府里除了贾政出面劝说贾赦,再无第二人关心迎春的终身大事,这是多么说不尽的悲凉人生。
因此,贾母不喜欢迎春,除了她性格懦弱,还有一点原因在贾赦身上。人们只有对自己喜欢的人,才能做到爱屋及乌。
红楼梦中的平儿是不是完美的人?
平儿为人广为传颂,不光贾家人喜欢她,读者也都喜欢她。可是平儿终究也是人,任行政就有两面性,难免不完美!作为王熙凤的贴身丫头,平儿熟知王熙凤所有秘密。按理王熙凤见不得光的事,平儿应该替王熙凤保密。可平儿却几次三番将王熙凤的秘密说给他人听,她作为王熙凤的臂膀,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下。
【一】
平儿悄悄告诉她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
王熙凤放高利贷这事,瞒不过有心人,但大部分人不知道。一次袭人来问平儿这个月的月钱,平儿竟然如实告诉了她。说起来可笑,平儿对袭人说“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这算什么?俗话说法不传六耳。秘密一旦说出去就不算秘密了。平儿嘴里说着信任袭人,却又对袭人和盘托出。一旦这事传扬开来算谁说的?平儿说我只和袭人说了,袭人必然百口莫辩!天知道她并不想知道这事。
此事平儿如果主观行事做得并不好。不但给好朋友袭人增加了压力,也令王熙凤放高利贷的事被更多人知道。信任有时候可能是害人的毒药!当然,如果从客观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王熙凤放利钱纸里包不住火,与其被人问出来不如自己放出去消息,试探众人反应,也有应对之策。不过平儿的这手操作并不好。她选袭人说这些,很容易陷朋友于不义!
【二】
平儿道:我的姐姐,说起病来,据我看也不是什么小症候。鸳鸯忙道:是什么病院?平儿见问,又往前凑了一凑,向耳边说道:只从上月行了经之后,这一个月竟沥沥渐渐地没有止住。这可是大病不是?"鸳鸯听了,忙答道:唉哟!依你这话,这可不成了血山崩了。
平儿又一次悄悄的说,这次是凑在了鸳鸯的耳朵边。说实话,这种背后议论人的做法并不可取。虽然人人都有背后论人长短的做法,但平儿说的是王熙凤的秘密很不好。七十二回回目“王熙凤恃强羞说病”,平儿却将她不想为外人道的秘密说出来,很难自圆其说。
王熙凤无子是她心病。五十五回流产后得了下红之症更是雪上加霜。一直如此,别说怀孕,小命都要不保。王熙凤好强不想外人知道,却被平儿说出去。虽然鸳鸯是她姐妹。到底有违王熙凤初心。
【三】
平儿也不禁滴泪说道:想来都是我坑了你。我原是一片痴心,从没瞒她的话。既听见你在外头,岂有不告诉她的?谁知生出这些个事来。
平儿又一次对尤二姐说了王熙凤的话。这次更直接,言外之意尤二姐有今日,都是王熙凤害的。这种为求自己心安,就将外人拿来顶缸的做法也不好。
平儿是个好姑娘不假。但她身上的毛病也不少。比方她行权判决王夫人房中盗窃案,小厨房争夺案。看似处理完美,实则姑息养奸。彩云偷了玫瑰露,不承认赖玉釧儿就不对。贾宝玉担下了,也罢了。小厨房柳家的本就不干净。既然换了秦显家的不如就认了或者换别人。可平儿让众人各归其位,放纵了柳家的,得罪了秦显家的,以及背后王善保家的和邢夫人,又不给林之孝家的面子,百害无一利!这里只有她一人左右卖了好。王熙凤倒里外不是人。她劝王熙凤:
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究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如今趁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
看似有道理。但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此的荣国府能好才怪?平儿这种没原则的作风,一味老好人的行事,屡屡陷王熙凤于不义!王熙凤最后众叛亲离,与平儿没有原则的和稀泥是有关系的。虽说二人红脸白脸相得益彰,到底挖了自家墙角!至于平儿这种做人更是要不得!您认为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