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机动,30战斗机的背上有个起降的东西是什么?
那玩意其实就是减速板,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战斗机飞行或者降落过程中开启,通过增加空气阻力的方式来进行减速。
对于采用喷气式动力的高速战斗机而言,比如F-16、F15、苏27等,其总体布局的考虑完全基于高速飞行的要求,往往采用大后掠机翼。这样一来可以较好的兼顾高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要求,不过这种气动布局也带来了一个额外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外形的战斗机低空低速性能要弱一些,其中在降落过程中,这些战斗机的滑跑距离普遍比较长,在400-800米之间。
那么为了缩短这一距离,战斗机就需要一些辅助的减速方式:
1、减速伞
在降落过程中尾部尾椎会释放减速伞,这样能够拉着飞机减速,当减速到一定值时就会切断伞绳。
2、减速板
在机身表面开设一处或者多处阻力板,使用时通过液压机构开启,这样能够增加气动阻力,从而实现减速。这种方式使用范围比较大,不仅可以在降落过程,就是在低空飞行时也可使用,从而有效调节飞行速度。
3、发动机尾喷口制动
发动机喷口处安装反推装置,当进行滑跑过程中可以依靠改变发动机尾喷口方向来利用发动机推力进行反向制动。不过这种方式制动只能在降落过程中使用。
4、起落架制动
起落架制动是依靠轮胎刹车盘来进行摩擦制动,目前美式战斗机比较倾向于此,但是这种方式容易摩擦过热导致轮胎爆胎。
所以,不同的方式都有各自的应用特点,苏霍伊双发重型战斗机一般采用减速板+减速伞的方式来进行,毕竟比较方便,维护也简单。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F22和F35谁厉害?
F22肯定比F35厉害呀!这是常识……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数字大的厉害,而是技术先进的厉害。人家F22再怎么说也是个重型五代机,F35也就是中型而已。重型和中型的差距可就大了,重型的有两台大推力发动机,中型的就一台,然而F35这个中型飞机的重量又很大,不见得比F22轻几吨,于是F22的全机推重比要比F35大的多,意味着更快的速度、更敏捷、更高的航程和能量储备。
别看F22用的是F119发动机,推力才15.5吨,F35用的是F135发动机,推力有18吨,然而你这是一台,不是两台,人家F22可是两台发动机呢。除了推重比大,两台发动机先天就比一台发动机的加速强大,而且先天就更加安全,毕竟一台出事还有一台。何况F22的发动机有二维矢量尾喷,数字化调节尾喷,F35的发动机只是起飞时可以矢量,起飞后没有矢量能力。
除了动力外,F22人家有侧弹仓,F35没有侧弹仓。可别小看了这个侧弹仓,他可是格斗空战的关键所在呀!战斗机都是极轻的材质制成,为了确保减轻重量,一般都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减少用料,因此飞机的坚固性往往成一个问题。战斗机在格斗空战中,机动动作很大,很难说就一直能保持水平飞行,过去的战斗机都是挂载的翼下导弹,怎么飞都可以发射导弹,五代机不同。
就拿F35来说,他没有侧弹仓,于是他只能水平飞行,把导弹从腹部弹仓以自由落体方式投掷出去,然后才点火,这个投掷方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飞机怎么可能在格斗中处于长时间水平飞行,说白了F35只能执行中距离及以上的空战,根本不能执行格斗空战任务,何况他的机动性还那么差,在格斗中是必死无疑的。F22有侧弹仓,所以可以在格斗中发射导弹。
再者,F22是美国专门为自己开发的五代机,所有的设计指标和需求都是根据美国自己的要求来提出的,F22的技术状态非常的单纯,就是满足美国空军对于未来空中战场的需求,而F35不同,他是多国、多军种研发的,谁会把自己最好的技术用在外贸武器上?何况这么多国家,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就必须进行取舍,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军种,又不是空军一家,还要满足海军陆战队和海军的需求,因此F35最后变成了一个JSF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成了攻击机!
你说是自用的五代重型战斗机先进,还是出口的五代攻击机先进?答案不言自明呀!
如何作战?
空军战术,是空军进行战斗的方法,是空军作战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以及兵力部署、战斗指挥、协同动作、战斗行动的方法和各种保障的措施等。
分为空军合同战术和空军兵种战术。
空军战术产生于20世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航空兵通常采用单批、单架飞机执行侦察、轰炸、运输等任务;大战末期发展到一次出动200架次机执行轰炸任务。
之后,出现了歼击机掩护侦察机、轰炸机、运输机的联合编队作战和航空兵协同地面部队、海上舰艇编队的作战,逐步形成航空兵各机协同战斗和支援陆军、海军作战的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航空兵主要实施大编队空战和大规模集中轰炸,并与高射炮兵、雷达兵进行了广泛的协同作战,使空军合同战术、兵种战术和支援陆军、海军的战术得到了普遍发展。
空军战术的基本原则主要有: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打击重要目标;积极打击,严密防护;灵活机动,隐蔽突然;集中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动作;充分准备,全面保障等。
现代条件下,超高空、超低空作战的战术将得到广泛运用;隐形、电子对抗等技术的发展和非常规机动等方式,将使空军战术得到新的发展。
二战时期的螺旋桨战斗机?
一战时,最好的飞机是现在看来非常老旧的Fokker E.I,1917年,Albatros D战斗机被引入。但即使是像英国战斗机Sopwith Snipe这样技术先进的飞机,也没有真正的革命升级。到二战时,战斗机技术和武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空战战术的主要结论可以是:战斗机的机动性并不重要,而战斗机的速度至关重要。简而言之,速度加快,机动能力下降,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斗机的主要趋势。战争时期的一些苏联和日本飞机具有非凡的机动能力,但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王牌。伊-16战斗机在1000米的高空最佳向左旋转的时间要比Bf.109E-3战斗机快1.5倍,但是,伊-16战斗机的速度严重落后于Bf.109E和Bf.109F战斗机。后者可以在高空航速每小时600公里,而伊-16战斗机的最大航速是每小时450英里。有人可能会说,由于战斗机之间的技术鸿沟,这种说法可能不太正确。但值得注意的是,德国飞行员可能比对手更有优势,即使速度差距不是太大,每小时10至15公里。尽管雅克-1B和雅克-9的水平旋转时间比Bf.109G战斗机少,但不能只谈论某点优越性。如果你看到一架敌机,你不需要立即攻击它,评估敌人使用的队形和战术,了解敌军的飞行员是否有经验,再迅速解决,这比和敌机兜转20分钟更有效,卷入高风险的持久战斗不可行。在太平洋战场也出现类似现象,二战时期日本三菱A6M舰载战斗机,又被称为零式战斗机,设计非常优秀,采用轻薄的铝制机身,速度快,航程远,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在战争初期全面压倒美军战机。日本零式战斗机比美国的格鲁曼 F6F 地狱猫和钱斯沃特 F4U 海盗战斗机具备更优良的机动性,但在战争后期,零式战斗机却在一场场的空战中败北。原因就是美国战斗机坚固而且速度快。二战战斗机的机动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对比速度、爬升率和火力方面来说机动性又是次要的。螺旋桨飞机的发展促进了FW-190D、英国“狂怒”和中岛Ki-84“疾风”等战斗机的诞生,尽管它们并不是机动性最强的战斗机。苏联的拉-7和雅克-3战斗机具有非凡的水平垂直机动性,但这些战斗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携带过多的武器,不允许飞机携带大量燃料和炸弹。拉-7战斗机装备二门20毫米机炮,弹药量只有170发。后期型安装三门20毫米机炮,弹药下降到只有130发,机翼下只能携带200公斤的炸弹。最后来总结一下,二战时战斗机的最重要的特点是:1. 速度;2. 强大的武器;3. 爬升率;4. 机动性。而在二战空战中战斗机的速度和武器装备远远重要于爬升率、机动性,当然,除了重型双引擎飞机,它们不太可能与单引擎战斗机平起平坐。当喷气式战斗机面世的时候,螺旋桨战斗机就迅速退役了。原因只有一个,动力最澎湃,速度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在喷气式面前也是乌龟。
缠斗最好的战机有哪些?
缠斗其实可以换个更好的词汇“狗斗”(Dog Fight),这个词儿绝不是骂人,它很早就作为航空词汇被使用在描述战斗机的近距离格斗或者说缠斗上。早期飞机作战方式单一,需要用武器从后部盯住并攻击敌人,这看起来就像两只狗在互相咬尾巴。故而被形容为“狗斗”。
雷达和导弹技术发展以后,“狗斗”仍然是空战的主流模式,战机需要机鼻或导弹的索敌雷达搜索并照射住敌机后才能发动攻击,这种照射方向不能向后,导弹也无法向后发射(有后射试验,但导弹得向后装),因此“狗斗”时的战斗仍然延续了很长时间。
不过现代最新型的第五代战机已经不再讲求狗斗能力,像美国的F22、F35已经利用了超宽的雷达扫描角度具备了非常广阔的态势感知能力,其搭配的光电观测系统亦可清晰探测到60公里外的小目标,也早就实现了向后锁定并发射导弹的功能,它们缠不缠斗压根无所谓。
俄罗斯的T50/SU-57也通过多个雷达贴面串联实现了无死角的超宽探测视野,以前的战机是为了雷达照射必须狗斗,现在腮帮子也能锁定也就无所谓了。
不过五代机的“超机动性”比狗斗强太多,这种能力并非以前苏式战机那种特炫的飞行能力,而是超音速巡航状态下的灵活机动能力。也因此整个五代机的行为模式与以前的战机相比产生了本质的分别。
二、三代机种也不一样,它们中间包含了大量的截击机种,强调高空高速,某些单个性能比现代的五代机还要强。但也正是因为过分追逐高空高速,使得这个时期的许多战机狗斗能力很一般。它们的静稳定性太差,因此不是很适合与后来的三代+或者四代机进行纠缠狗斗。煮个MIG25“狐蝠”的例子,它最强战绩是杀入美军F/A-18“大黄蜂”机群,快速击落一架“大黄蜂”后逃离,但如果让它与“大黄蜂”面对面的缠斗,“狐蝠”怕是要给捏死无数次。
其实F/A-18“大黄蜂”本就是一种缠斗能力很不错的四代机,要不也当不成F-14的接班人(其实F-14更强些)。因为是舰载机的关系,它的飞行稳定性能很好,多功能性也极为出色,总体上体现的是一种“中庸”的思想。即不会在哪方面很厉害,却在综合素质上很靠谱。
前段时间美军曾经拿知名的操机中队“咸狗”(Salty Dog VX23)使用大黄蜂的电子战改型,EA-18G“咆哮者”弄挺了两架F22,据说咸狗使用的主要战术就是通过电子压制让F22变瞎子,然后突进格斗获胜。
除了“大黄蜂”外,F-16“隼”也是一种比较厉害的格斗机型。或者说这货完全就是个狗斗专业户。F-16体量轻盈、动力充沛、操纵灵敏,其飞行顺畅程度令许多飞行员念念不忘。
尽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F-16也逐渐开始玩起了“超视距作战”,但骨子里它就是个格斗王者,美军常年拿来检验战机近距离能力往往都是拿F-16做陪练,从重型机到隐身机全试了个遍,这也反过来促成了F-16的成熟。曾经F-16在近距离模拟战中打得F35郁闷无比,只要不开态势感知,肥电就会被轻易的玩死。
我国的歼-10也是个很适合缠斗的优秀战机,采用了翼身融合+鸭式布局的歼-10能高效的利用空气动力进行机动。因为设计的比较晚,歼-10吸收了不少前人的经验,故而新概念技术的应用相当多。
关于歼-10缠斗性能我想不需要太多的描述,大家完全可以去看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或者还可以参考下去年珠海航展上通过推力矢量发动机完成的“眼镜蛇机动”。这种战机你缠一个试试?
俄罗斯SU-27系列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当年苏联人对于隐身和电子能力的应用乏善可陈,但在战机的气动研发上却是个十足的变态。SU-27当年就凭借着“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等高难度动作惊爆了世界的眼球,成为航展上的明星。
后世侧卫家族更是通过不断的深化发展,衍伸出SU-35、SU-37等超高机动力战机,如果不是世界空战方式发生了改变,光侧卫家族的这副身架就能称霸狗斗王座。
另外这里面还有个小分叉SU-47“金雕”,这款怪异的前掠翼机型在今天看来是科技树点歪的典型,但是如果仅讲缠斗能力的话,这天下怕是没谁能比之了。
这种前掠翼的造型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低空低速性能和超强机动力,配合上自动化操作系统,SU-47可以完成“0半径筋斗”的动作。仅这一招就无人可比,因为这代表它的机头可以随时指向敌机并发动攻击。再加上前掠翼强大的升阻比,垂直层面上的爬升和能量存留性能一流。而且SU-47还具备超巡能力。
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缠斗”对于现代战机而言其实是个有点玄的话题。受制于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战争模式的改变,战机性能越来越出众,但也形成了生物进化类似的“进用废退”现象,“无用”的性能越来越差。
比如朝鲜战场上,被美军称为“查铺查理”的人民军双翼机波-2(波利卡波夫),屡次袭击美军机场和要害,炸得美军青筋直跳。但是朝鲜多山的地形让这种超级慢、超级灵活的古董机如鱼得水,反倒是那些F86、F94在追击过程中因为速度太大而搞得心惊肉跳,某些喷气机还为此坠机,让美军大骂“这是美国空军的耻辱”!